专注翡翠与南红雕刻近三十年,斩获大奖无数的玉雕师肖军,再见!

2017年12月14日的下午,在瑞丽第一次见到肖军,不曾想这也是最后一次。这时候,他的状态已经不是很好,但他仍旧保持着每天两小时的雕刻习惯。即便是访谈中,手与脑也没有休息,一边讲解,一边在桌面的稿纸上绘画,试图发现新的雕刻灵感。

专注翡翠与南红雕刻近三十年,斩获大奖无数的玉雕师肖军,再见!

手中的刀与笔,是肖军的语言。那些深深浅浅的印迹,不仅向我们展现出一个个看得见的玉雕形象,更悄悄地记录着肖军在玉雕之路上的发展轨迹。

自1990年至今,专注于翡翠与南红雕刻近三十年,斩获大奖无数,肖军早已奠定了自己在玉雕界的地位。然而回想起初识玉雕的岁月,谁也想不到他走上这条道路的动因,竟是为生活所迫的无奈。

专注翡翠与南红雕刻近三十年,斩获大奖无数的玉雕师肖军,再见!

当年的肖军在家乡任教,从事美术教学,领着微薄的工资,过着平淡的生活。一次偶然的机会,他得知一位老乡在广东做起了玉雕生意,市场可观,便毅然决定前往广州学习翡翠雕刻的手艺。凭借着天赋和努力,次年肖军已开始独立办厂,初始便是二三十人的规模。

专注翡翠与南红雕刻近三十年,斩获大奖无数的玉雕师肖军,再见!

▲《三圣》

专注翡翠与南红雕刻近三十年,斩获大奖无数的玉雕师肖军,再见!

▲《孔雀佛母 》

那段时间,时值市场蒸蒸日上,人们对翡翠雕刻作品的兴趣和需求逐渐增长,但是整个行业内尚无明确的规范,也缺乏各项评价标准和评奖机构,消费者凭着较为原始的喜好选购玉雕作品。彼时肖军的工厂里出产最多的是挂件,每件工费仅4.5元,题材多是带有吉祥寓意的寿星、鱼等。这样的作品,厂里的每位工人每天可以制作20余件。

1999年底,肖军来到玉石毛料集散地瑞丽,在这里,开始了真正的翡翠艺术创作生涯。

瑞丽,对于很多玉雕师来说是踏入便会驻足一生的地方。其丰富的石料资源和宁静的创作环境,使得这座小城焕发出张扬而不失内敛的魅力,召唤着追求艺术的灵魂来此栖息。肖军便是诸多被吸引的玉雕师中的一位。

专注翡翠与南红雕刻近三十年,斩获大奖无数的玉雕师肖军,再见!

▲《无尽慈悲 》

专注翡翠与南红雕刻近三十年,斩获大奖无数的玉雕师肖军,再见!

▲《紫竹甘露 》

在这里,他安静地阅读、潜心学习和工作,回到最简单的生活并不断打磨自己的技艺。终于在2004年,凭借作品《雄霸天下》斩获中国云南玉雕精品大赛金奖,自此一炮打响,十余年间收获业界大奖无数,也成就了良好的口碑。一位从他手里花几千元买来作品的顾客,在拍卖会上拍出了几万美金,这也让肖军意识到普通的玉雕工艺品与玉雕艺术创作的区别,以及后者对于玉雕意味着什么。

瑞丽带给肖军的,不止于近二十年磨砺而成的纯熟技艺,更提供了另外一种可能性。

专注翡翠与南红雕刻近三十年,斩获大奖无数的玉雕师肖军,再见!

▲《雄才大略》

通过这些年对翡翠雕刻更深入的了解,肖军发现了另外一种富有可塑性的石料——南红玛瑙。

最初结识南红的时候,肖军并未充分意识到它的艺术价值。但是随着翡翠雕刻经验的累积,他发现南红在俏色方面也可以被很好地加以运用。

一次他来到一户贫苦的彝族老乡家里收材料,发现6000元钱便能买到数量可观的南红石料,贫穷而淳朴的老乡拿着6000元钱,直说“发财了,发财了”,然后高高兴兴去买酒喝。在当时,以这样的价格收取原料,可以说是非常低廉了。出于创作和经济两方面的考量,肖军开始尝试进行南红雕刻创作。

和初期雕刻的动物形象居多不同,转入南红雕刻时期的肖军,开始尝试以传统人物为主要题材进行创作。

专注翡翠与南红雕刻近三十年,斩获大奖无数的玉雕师肖军,再见!

▲《补天图》

《补天图》便是其中的代表作品,描绘了神话传说“女娲补天”的场景。人首蛇身的神女身姿挺拔娇娆、长发飘飞舞蹈,手托灵石,呈向上飞升之势。在整件作品中,只有她置身的方寸空间清明洁净,而此外的天地一片混沌——肖军用大面积的红色来表现天崩地裂的危急情势,营造出熔岩流淌、日月无光的背景。从而恰到好处地烘托出远古女神女娲的轻灵与英武。无论是从色彩、雕工,还是从动势和内涵上看,作品都极富生气和感染力。

专注翡翠与南红雕刻近三十年,斩获大奖无数的玉雕师肖军,再见!

▲《踏雪》

与之相对应的,作品《踏雪》则胜在意境。肖军很好地利用原石中较大面积的白色肉质为我们构建出一个冰雪世界。寥寥数笔勾勒出背后的皑皑雪山,左下方的丝缕红色,则成为了凌寒独开的“墙角数枝梅”。

主人公被安排在右侧靠下的黄金分割点上,布袍缓带,牵马而过。身旁的马儿仿佛也感受到梅花的芳香,一步,一回望。一人一马数枝梅,在意象的边界模糊处理,仿若从雪雾中一点点渗透出来,如同走进了茫茫雪域,踏雪而来,转角邂逅一树傲岸梅花。

专注翡翠与南红雕刻近三十年,斩获大奖无数的玉雕师肖军,再见!

▲《法轮常转 》

石料通常会具有不可避免的缺陷,在他的创作理念中,俏色和设计便是修饰缺陷的两大利器,这在于对材料的经年认识和把握。

专注翡翠与南红雕刻近三十年,斩获大奖无数的玉雕师肖军,再见!

▲《相由心生 》

专注翡翠与南红雕刻近三十年,斩获大奖无数的玉雕师肖军,再见!

▲《正念》

专注翡翠与南红雕刻近三十年,斩获大奖无数的玉雕师肖军,再见!

▲《一叶菩提 》

肖军认为天然玉石的材质与作品创作的提升空间往往是矛盾的,而玉雕作品是否能够最优化地调和两者间的矛盾成为鉴赏玉雕作品的重要因素之一。具有独立玉雕思维又不脱离于玉石材质本身特性成为玉雕师必不可少的专业素养。

除南红作品外,肖军在翡翠作品雕刻方面也逐渐摸索出了自己的一套创作方法。这些心得在其系列作品《佛陀印迹》中得到了很好的体现。

专注翡翠与南红雕刻近三十年,斩获大奖无数的玉雕师肖军,再见!

▲《佛陀印迹-七步莲花》

专注翡翠与南红雕刻近三十年,斩获大奖无数的玉雕师肖军,再见!

▲《佛陀印迹-成等正觉》

《佛陀印迹》共包含四件作品,分别以“七步莲花”“成等正觉”“升天说法”和“入大涅槃”为题,概括了佛陀释迦牟尼的一生。作品经过半年的设计与构思,三度修改,方才定稿。

作品选料清透灵动,因此对于人物的刻画也相应采取“删繁就简”的手法,突出释迦牟尼佛最为显著的头部特征,次要刻画的是手部,而对于衣饰等细节则尽量省去。同时,在“玉牌”这种较为平面的玉雕形式中,肖军创建出了层次丰富的立体感。

专注翡翠与南红雕刻近三十年,斩获大奖无数的玉雕师肖军,再见!

▲《佛陀印迹-升天说法》

以“升天说法”为例,佛陀周围立有几尊简化的诸佛形象,也是在寥寥数笔之间,勾勒出了一个立体空间,使佛陀处于诸神中心,既突出其地位,又使得画面具有了递进的层次感,可谓举重若轻。

专注翡翠与南红雕刻近三十年,斩获大奖无数的玉雕师肖军,再见!

▲《佛陀印迹-入大涅槃》

肖军告诉我们,对于佛教题材的把握,是一门需要仔细研读的功课:“佛教的人物比较复杂,需要经过适当简化,根据材料本身的特质决定繁简。”“注重作品的考据,了解故事的出处在哪里,以使得作品兼具故事性和具体性。”在实践中,肖军也正是这样要求自己的。

近年来,肖军逐渐将主要精力投入到了设计和构思上,一件新的作品设计和打胚完毕后,便交由徒弟做基础的处理,最后再由自己进行细节描绘,有了大方向之后再交由徒弟接手。而目前团队中的五个徒弟,已跟随他多年。

专注翡翠与南红雕刻近三十年,斩获大奖无数的玉雕师肖军,再见!

▲肖军雕刻图

在这手手传递之中,是一种传统的、稳定的、以师承关系为核心的合作方式。在市场经济高速发展的今天,仍坚持以师徒情感来搭建自己的工作团队,或许和肖军的性格特点有莫大的关联。从业数十年间,他不是一个人踽踽独行。

在自己走稳玉雕创作的路径之后,他将经验无私地分享给自己的同乡伙伴,带动乡邻创业,使得家乡亲友也一并走上了致富道路。这种益己利人的精神,使他在对待后辈、学徒时更多了一些殷切与关爱。

专注翡翠与南红雕刻近三十年,斩获大奖无数的玉雕师肖军,再见!

▲《团团圆圆 》

专注翡翠与南红雕刻近三十年,斩获大奖无数的玉雕师肖军,再见!

▲《莲花初心 》

“玉雕行业里大多数人都在实践,而实践到理论,再由理论指导实践的认识飞跃这个过程却很难自发地完成。给予玉石材质的特殊性,玉雕要从经验、感受、情绪上升为文字表述、审美研究和理论评价。这种认识论上的回归与飞跃正是目前玉雕行业所缺乏的。”肖军认为,玉雕行业不仅有很大的自我提升空间,也有余地向相邻艺术门类学习、吸收和借鉴。

在访谈的尾声,肖军向年轻一代的玉雕师提出了简单而诚挚的建议:“多读两年书、多学点美术是好的,会帮助玉雕师走得更远。”如今回看,朴实无华的言辞中,包含的是对玉雕行业的未来殷切的期盼,期待着年轻艺术家厚积薄发,接过传承的接力棒,延续一代艺术家的光荣与梦想,散发出属于新时代的光芒。

专注翡翠与南红雕刻近三十年,斩获大奖无数的玉雕师肖军,再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