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入增长10倍+,这些企业是怎样做到的?

我们之前分析过市值是靠业绩的持续增长驱动的,回望2017年股3500多家上市公司,有2458家公司的收入增速跑赢了GDP增速6.9%,约占上市企业总量的七成。但我们今天要讲的是那些收入增速超过10倍甚至达到80倍的企业,看它们是如何一骑绝尘做到top10的。

收入增长10倍+,这些企业是怎样做到的?

一、重组是最疯狂的收入增速器

如上10家企业中,有7家是通过重组的方式实现了收入的高增长。公司奄奄一息眼看就要倒下了,但并购重组具有起死回生的功效,使得企业的收入有了爆发式增长。

通过查阅企业年报,现将7家公司的重组事项列示如下。

收入增长10倍+,这些企业是怎样做到的?

这些企业的并购多是基于原有产业基础之上的,但也有业务跨度较大的企业,比如宁波东力。并购年富供应链之前,它是一家传统制造业,齿轮箱的销售收入占总收入的70%多;2017年进军供应链管理服务业务之后,企业收入从2016年的5.12亿增至128.7亿,因并购带来的收入足有121.24亿。

再比如冠福股份。

公司在收购能特科技和剥离传统主业之后,又收购了塑米信息。冠福股份原来是做医药化工和贸易业务的,并兼有园区经营、黄金采矿等业务,并没有拿得出手的单一主业。

2017年公司接连并购其它企业,虽然短期内给企业带来了利润增长点,但后续的人员配置、管理能力能否跟得上,还真不好说。

连冠福股份自己都说:

收入增长10倍+,这些企业是怎样做到的?

二、并购带来了“意外之财”

此处要讲的是营业外收入的收入增速的贡献。

炼石有色上演“蛇吞象”,收购了英国顶尖航空科技公司Gardner Aerospace的全部股权,这是公司2017年业务收入的主要来源;此外,本次收购还给公司带来了2.8亿元的政府补助。

由此可见,并购真的是一举多得。所以难怪ST新亿在年报中表示也要参与并购事项,毕竟,2017年2633万的营业外收入,并没有缓解企业的燃眉之急。

收入增长10倍+,这些企业是怎样做到的?

三、业绩增长还能靠什么?

通过上面的分析你已然知晓,内生式发展不可能带来收入的突飞猛进,政府补助也只是续命稻草,治的了病治不了命,要想业绩有质变有爆发式的增长,还得靠重组。

但不是每个士兵都想当将军,不是每家企业都想要收入达到百亿千亿的量级,它们凭借自身的资源,因地制宜地寻找收入增长的突破口。

收入增长10倍+,这些企业是怎样做到的?

——比如卖房子。

荣丰控股就是这样做的。2016年它的收入只有1300万,2017年它的收入增至2.7亿。原因是长春国际金融中心项目给企业带来了2.62亿元的销售额。

想当年,荣丰控股推出了国内第一个小户型楼盘,推出了第一家运动主题社区,也是房地产开发商中的老前辈了。如今,能靠一个地产项目让收入增长了近20倍,足以表明,姜还是老的辣。

——比如受益于周期拐点的红利。

煤炭、钢铁、有色金属、石油化工、航空航运、银行证券等,都是典型的周期性行业。在行业整体向好的时候,企业也会迎来业绩拐点。比如东方银星。

公司在年报中提到:

“2017 年在全国开展的供给侧改革给煤炭及焦炭行业带来了新的活力,2017 年煤炭及焦炭行业下游需求增长良好。公司抓住机遇,大力开展煤炭及焦炭等大宗商品贸易业务。截至报告期,公司 2017 年年度实现营业收入346,233,448.05 元,较去年同期增加 1051.58%……”

四、总结

本文之所以选择这10家企业进行分析,主要是想找出收入极高速增长的驱动因素,这些因素跟企业自身的经营水平关系不大,主要是外力的作用。而且并购可能带来一时的业务辉煌,但很快这些企业便陨落在了股市中。

所以,我们更喜欢那些依靠自身努力,每年保持15%——30%的增速的企业,脚步不快但是连续性强,稳打稳扎步步为营。泉眼无声惜细流才是真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