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戰時澳大利亞欲幫中國奪回南沙太平島,不料在日軍眼皮底下吃癟

二戰中的南沙之戰——“海狐號”消滅了太平島上的日本兵?

太平洋的名字是麥哲倫最早開始使用的,麥哲倫卻在這個“太平”的大洋上死於非命。同樣,太平島雖然名為“太平”,在過去的歲月中也不太平。

1946年11月,中國海軍官兵登上南沙群島主島太平島的時候,他們發現在殘存的日軍建築物上,有一些英文的書寫,據文字推測是美國海軍“海狐號”軍艦的官兵所為。島上曾經駐紮的日軍已經不見蹤影,而島上頗有一些戰爭破壞的痕跡。為此,登陸的中國官兵猜測,也許是“海狐號”在戰爭中或戰爭剛結束時突襲了太平島,抓捕帶走了島上的日軍守兵。

抗戰時澳大利亞欲幫中國奪回南沙太平島,不料在日軍眼皮底下吃癟

海狐號(SS-402),是美國海軍一艘貓鯊級常規動力潛艇,標準排水量1526噸,裝備10具魚雷發射管和5英寸火炮,1944年下水。這艘艇壽命很長,1970年被移交給土耳其海軍,改名為巴拉克里斯號,一直使用到1996年才退役。

那麼,盟軍在戰時真的曾經進攻過太平島嗎?海狐號真的曾經到過太平島,並俘虜了島上的日軍嗎?

查閱美國海軍的作戰日誌,會發現海狐號的確到過太平島,不過已經是戰爭結束以後,時在1945年9月20日。當時該艇奉命對太平島的情況進行調查,但它並沒有發現島上有任何日軍,他們早就撤逃離去了。

然而,在此之前,還真有一艘美軍潛艇造訪過日軍佔據的太平島,並對其實施了一次登陸行動,時間在1945年1月。

抗戰時澳大利亞欲幫中國奪回南沙太平島,不料在日軍眼皮底下吃癟

《海上經典(Sea Classic)》雜誌2017年7月號以《歐鯿號的命運任務》為名,講述了這次登陸的詳細情形,標題下方寫有這樣一行字“無論潛艇成員還是澳大利亞突擊隊員們對於在小小的太平島上,有什麼危險在等待著他們都一無所知”

實施這一任務的美軍潛艇便是這艘歐鯿號(SS 243),當時它正在南海地區巡邏,並嘗試一個和澳大利亞特種突擊部隊(Z部隊)的合作項目——由澳大利亞特種部隊派出突擊隊員隨美國潛艇出擊,他們可以協助對敵軍港口進行突襲,靠近敵軍停泊的戰艦放置定時炸彈,登陸進行偵察乃至執行襲擊行動。這個合作項目有一個古怪的代號,叫做“政治家”。

這一次歐鯿號奉命開往太平島,艇長詹姆斯·麥考蘭中校接到的任務是這樣的:美國海軍的偵察部隊發現,太平島上有日軍的無線電臺在活動。他們希望潛艇部隊對此進行確認,如果可能的話對其進行攻擊,將其摧毀。

麥考蘭艇長在12月30日接受了這一任務。在他的艇上搭載的兩名澳大利亞突擊隊的隊員,希金斯少尉和希克少尉。他們兩人都經過嚴格訓練且經驗豐富,此前曾經在潛艇上執行過任務,成功營救出多名軍艦被擊沉後游到荒島上的美國潛艇艇員。

1945年1月7日凌晨兩點十分了,瞭望哨向麥考蘭艇長報告在五英里之外發現了太平島的影子。麥考蘭中校在戰鬥報告中這樣記載:“清晨的時候我們伸出潛望鏡。對周圍的沙洲和太平島進行了觀察。我們在3000英尺之外,從北側確認了敵軍的建築物並拍攝照片在島的周圍沒有發現船隻。但是在島的東北方我注意到有一艘擱淺的大船。”

這條擱淺的大船推測是被日本海軍徵用的曉山丸號貨輪。根據太平島上日軍留下的作戰檔案。1944年11月23日曉山丸和同和丸兩艘貨輪在太平島附近,先後遭到美國海軍潛水艇的攻擊,同和丸被擊中兩枚魚雷後下沉,曉山丸先後遭到六枚魚雷的攻擊,最終也沉沒在距離太平島300米的淺灘上島上日軍曾經上傳搜索物資。曉山丸是日軍在攻佔印度尼西亞時繳獲的,排水量約6000噸。

美國海軍的情報部門曾經告知在太平島的中部有三個日軍的油料倉庫。在島的西部有三根無線電電臺的天線,還可能有一個充當指揮部的塔樓。歐鯿號潛艇基本確認了這些要點的存在同時發現的另一條擱淺的船隻,這可能就是前面提到的同和丸。

經過觀察,麥考蘭艇長認為島上的無線電臺是一個突擊隊攻擊的好目標。希金斯少尉和希克少尉於是開始準備出擊。

當天下午兩名突擊隊員通過潛望鏡對島上的情況進行了詳細的觀察,並把突擊的時間設在了當天晚上。在他們準備出擊的時候卻出了一點意外。希金斯少尉回憶:“19點35分潛艇浮出了水面我們開始準備定時炸彈,並開始組裝,我們使用的橡皮衝鋒舟。”

抗戰時澳大利亞欲幫中國奪回南沙太平島,不料在日軍眼皮底下吃癟

澳大利亞突擊隊Z部隊的成員正在進行從潛艇出擊的訓練,可以看到他們使用的皮划艇和橡皮衝鋒舟

為了節省在潛艇上的存儲空間,這種橡皮衝鋒舟是以部件形式存放在艇上的,需要臨時組裝。當希金斯正在甲板上組裝衝鋒舟的時候,艇上忽然響起了警報聲。而後潛艇便開始下潛。希金斯匆忙的奔向艙口,去發現門已經被關閉,意識到自己被丟棄在甲板上,而潛艇正在下潛。覺得自己正走向死亡的希金斯一時百感交集。他形容說:“當時的腦子一片混亂。至少有200種想法,其中包括脫險之後怎麼去喝一杯,慶祝一下。”

好在潛艇並沒有完全潛下去,指揮塔依然露在水面上。希金斯後來得知當時發出警報是因為接收到了島上的雷達信號。為了全體的安全,潛艇只好下潛。不過麥考蘭艇長還記得希金斯在甲板上,而島上的日軍又沒有什麼積極的反應,所以,他決定不完全下潛,看一看情況再說。這個決定救了希金斯的性命。實際上當時島上的日軍並沒有發現有一艘美軍潛艇的接近,太平島離周圍的島嶼太遠了,島上的日軍有久備而無新防,十分懈怠。

當希金斯的心臟恢復正常以後。午夜時分,兩名突擊隊員上橡皮衝鋒舟開始實施登陸行動。根據和潛艇上的戰友協商,他們有三個小時時間執行任務。他們在划艇上島的過程中注意到,海水漸漸變成淺色以致白色,這是因為下方是白色的珊瑚礁。把橡皮衝鋒舟藏好之後,他們艱難地越過了一道防波堤,登上了太平島。兩人注意到島上有兩座白色的石頭房子,推測是倉庫。

正在這時,希金斯發現了一個重大的問題——他的手槍不知道什麼時候不見了。不帶武器,執行突擊任務實在令人毛骨悚然。他馬上回頭開始尋找槍丟在哪裡。在防波堤的附近他發現了那支丟在地上的手槍。

這耽誤了不少時間,更糟糕的是他們發現島上到處是叢林,而建築物又比較低矮。在夜暗中兩名突擊隊員,竟然迷路了。

經過艱苦的搜尋,時間一分一秒的過去,但兩人最終也沒能找到無線電臺。好在夜暗中日軍也沒有發現他們。如果再不撤離就將錯過與潛艇的約定,兩人不得不放棄了執行任務。

事實證明他們的選擇是明智的。當他們找到橡皮衝鋒舟,試圖返航的時候,才發現衝鋒舟登陸時不知什麼時候被珊瑚礁戳破了一個小洞。海水慢慢滲入,雖然還不到影響使用的程度,但恰好把他們的便攜式電臺泡在了水裡並腐蝕了電池。兩人在絕望中把艇劃到海上,基本對找到潛艇已經不抱希望。好在麥考蘭艇長業務水平極高,潛艇浮出水面的位置與他們的衝鋒舟相距不到半英里。雙方用手電打出信號確定了對方的位置,3點30分兩名突擊隊員終於被接到艇上,任務雖然沒有完成但至少也沒有嚴重的損失。

看來使用少數突擊隊員偷襲一座島嶼,不是一件成功率很高的事情,而明明有更好的選擇。

歐鯿號做了什麼?

日軍檔案可以回答這個問題。

抗戰時澳大利亞欲幫中國奪回南沙太平島,不料在日軍眼皮底下吃癟

太平島,日本守軍1945年1月8日的作戰日誌

在這份作戰日誌中日軍如是描述了此後的戰鬥:“7點5分美國大型潛水艇一隻在本島北方海上約1.5公里處浮出水面,用艦上火炮對本島進行了炮擊,該敵艦有四門火炮,連續進行射擊。敵人使用瞬發爆破彈,空中炸裂彈,破壞彈進行抵近射擊……海軍宿舍和無線電臺,觀測站等設施遭到若干損壞戰鬥。”

這次炮擊給日軍的設施和人員帶來較大損失。在一個小時的戰鬥中日軍也進力還擊先後發射炮彈2500餘發。但由於其裝備的武器射程比美軍的火炮要近,因此,美軍設法在其射程外進行攻擊。歐鯿號沒有受到損傷,8點30分炮擊結束後該艇轉舵向巴拉望海峽而去,圍繞太平島的戰鬥暫時告一段落。

這次不大不小的戰鬥讓美國方面認為,太平島上的確有一些日軍有價值的設施。而無論派遣突擊隊還是用潛艇炮擊,威力都不夠,不能徹底將其解決。

這時美軍仍然沒有完全獲得在南海的制海權,無法派出比潛艇更大的軍艦攻擊該島。於是美軍決定用空襲解決問題。

1945年5月1日美軍航空兵第一次對太平島進行了大規模空襲,而且在空襲中使用了凝固汽油彈。接著在七月份美軍出動b 25轟炸機在一週之內連續六次對太平島進行了轟炸。轟炸任務結束之後盟軍飛行員報告:“島上應該已經沒有什麼直立的東西了。”

抗戰時澳大利亞欲幫中國奪回南沙太平島,不料在日軍眼皮底下吃癟

盟軍飛行員在1945年拍攝的轟炸“伊圖阿巴島”航空照片,而“伊圖阿巴”,便是太平島的另一個名字,這也是日佔太平島難得一見的照片

推測就是在這一連串兒的轟炸之後,日軍等基本生活設施和作戰設施均已被摧毀。繼續據守沒有意義,所以最後決定放棄太平島,並撤出了島上的人員。這也是為什麼海狐號登陸的時候沒有發現島上守軍的原因吧。

不過,這對我國來說似乎有點兒不太公平。我們的島你想來就來想走就走,誰批准了?也就是當時條件不許可,否則應該把他們抓回來舉行一個投降儀式才能放人的。

【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