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關大屋是清末豪門富商在廣州城西"西關角"(今荔灣區)一帶興建的極具嶺南特色的廣州傳統民間住宅形式,被稱為"西關大屋"。


西關大屋是清末豪門富商在廣州城西"西關角"(今荔灣區)一帶興建的極具嶺南特色的廣州傳統民間住宅形式,被稱為"西關大屋"。

西關在明朝已成為廣州城區的商業中心,十八甫在明代已逐漸形成。而西關角形成於清代同治、光緒年間,範圍包括文昌橋、大觀橋、泮塘、昌華園周圍一帶。西關大屋集中在寶華路、多寶路、寶源路、逢源路。後來又擴展到西關的其他地區,多為名門望族、官僚巨賈所建。

南至三連直街,東至龍津西路,西至西關上支湧,北至逢源沙地一巷。清末至民國初年西關的傳統民居建築,從建築的平面佈局、立面構成、剖面到細部裝飾等都有濃厚的廣州地方特色和風格。

西關大屋門口信箱的演變。

現代化城市的建設,遮掩了昔日顯赫一方的"西關大屋",漫步在西關多寶路、逢源路、龍津西路那縱橫織梭、百轉柔腸的幽陌曲巷,懷舊之意總是油然而生。

巡梭、摩搓著每一條石腳水磨青磚鋪就的禿頹滑潤的窄道老街時,藏匿在現代化繁喧與浮華中的"西關大屋",會將人們的記憶帶到古樸優雅,優遊自得的境界,讓你領略到從未有過或者已經久違的市井情懷

廣州的西關衚衕。

廣州西關翻新的騎樓。

西關大屋最富特色的標誌之一是滿洲窗。這些正方形的窗格用許多五光十色的玻璃鑲嵌而成。其工序十分複雜繁瑣。光是一個滿洲窗就耗掉了15人10天的工時。因為滿洲窗的真正工藝早已失傳,據說每件窗的玻璃起碼要返工三次以上。所以,即使說建這樣一座木石瓦房,其工程量相當於建一座九層高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