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积近八万平方公里的西藏山南市

山南市,西藏下辖地级市,位于冈底斯山至念青唐古拉山以南,雅鲁藏布江干流中下游地区,北接西藏首府拉萨,西与日喀则毗邻,东与林芝相连,南与印度、不丹两国接壤,是西藏古文明的发祥地之一。山南拥有600多公里长的边界线,面积达7.9699万平方公里,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位置,是中国的西南边陲。

面积近八万平方公里的西藏山南市

唐朝,吐蕃初期将全境划为五茹(后为六茹,增加象雄茹),即卫茹、约茹、叶茹、拉茹、苏毗茹。今山南市由约茹管辖。乃东县昌珠乡是约茹的统治中心,设有正副茹本管理约茹事务。赞普们经常在雅砻举行重大活动。8世纪初,今山南桑耶地方是吐蕃赞普牙帐所在地之一,赞普赤松德赞出生在这里。赤松德赞执政40余年,吐蕃势力曾鼎盛一时。同时,赤松德赞还在哈布日山下建西藏第一座佛、法、僧三宝俱全的寺院—桑耶寺,七名藏族人剃度为僧(即“七觉士”)。赤松德赞从印度和大唐请来大批高僧,在桑耶寺翻译佛经,阐释教义,弘扬佛法,为佛教在西藏的传播奠定了基础。

面积近八万平方公里的西藏山南市

在吐蕃繁荣背后,广大奴隶、平民却备受苦难。869年,爆发奴隶平民起义。今山南的乃东、琼结、扎囊一带是起义军进攻的主要目标。奴隶平民起义后,在西藏形成了11个割据统治的地方势力。各割据势力互相斗争,长期混战,人民陷入战乱和灾荒不断交替的苦难之中。山南市形成以觉沃王系割据的地方势力。11世纪,玛尔巴和米拉日巴等高僧在山南创立噶举派。1156年,帕木竹巴(简称帕竹)在噶举派中独树一帜。

面积近八万平方公里的西藏山南市

南宋,嘉熙四年(1240年),蒙古王子阔端派兵进入西藏,后经凉州会盟等,西藏纳入元朝中央政府有效管辖,结束了西藏400多年分裂割据局面。元世祖至元五年(1268年),元朝中央政府在西藏进行第三次户口清查,将西藏地方划为十三万户。山南属十三万户的帕竹、亚桑、羊卓、唐布切、恰域的领地。帕竹万户领地约在今泽当一带,有2438户;亚桑万户领地约在今乃东亚堆一带,有3000户;羊卓万户领地约在今浪卡子县一带,有750户;恰域万户领地约在今隆子县一带,有2950户;唐布切万户领地在今琼结县境内,是当时势力较小的万户。同年,帕竹被元朝封为万户,到第五世法王扎巴仁青开始自行兼任政教职位,正式成为政教合一的统治实体。

面积近八万平方公里的西藏山南市

元朝,英宗至治二年(1322年),降曲坚赞就任帕竹万户长之职。他励精图治,兴修水利,整田积肥,发展农牧业生产,整修道路和庄房,使雅砻河谷呈现繁荣景象。元至正十四年(1354年)降曲坚赞推翻萨迦地方政权,派人向朝廷纳贡,请求封赏。元朝赐封其为掌管西藏的大司徒,接管西藏地方政权事务。大司徒降曲坚赞执政后,废除万户制度,推行封建农奴庄园制,规定宗为基本行政单位,在乃东、贡嘎等地设置13个宗,委派各宗本,并赐给下属有功之臣大大小小的谿卡。同时,在乃东扩建帕竹地方政权的宫殿王城。帕竹政权共传12代,统治西藏262年,被第悉藏巴政权取代。

面积近八万平方公里的西藏山南市

明朝,崇祯十五年(1642年),在蒙古和硕特部首领固始汗的支持下,五世达赖推翻第悉藏巴政权,建立“甘丹颇章”地方政权。五世达赖是琼结人,曾游历山南境内的多数山川寺庙。五世达赖时,山南许多著名寺院都有过较大的修缮和扩建。期间,五世达赖授予拉加里法王统治拉加里地方的世袭权,使拉加里从萨迦和帕竹政权时期的相对独立变成半独立状态,接受格鲁派约束。

面积近八万平方公里的西藏山南市

七世达赖格桑嘉措执政时期,遵照清朝乾隆皇帝的谕旨,于1751年成立噶厦。噶厦下设“基巧”、“宗”两级机构。山南基巧辖10余个宗,其中乃东、琼结、贡嘎由驻藏大臣直接监管。

面积近八万平方公里的西藏山南市

南谷地,地势自西向东逐渐降低,平均海拔在3700米左右。山南雪山冰川众多,海拔6000米以上的雪山就有10多座,其中对外开放的山峰有5座,分别位于错那、洛扎、浪卡子三县境内,平均海拔近7000米,最高7554米。此外还有位于乃东和桑日县境内的雅拉香布雪山和沃德贡雪山,平均海拔6000米以上,原始冰川终年不化。

面积近八万平方公里的西藏山南市

山南属温带干旱性气候,南部边境地带属高原亚寒带半干旱气候。年均降水量不到450毫升,雨季多集中在6至9月。全地区全年日照时间为2600-3300小时,年平均气温最低为6℃,最高8.8℃;最高气温31℃(加查),最低气温零下37℃(错那)。年均风速在3米/秒左右,最大风速为17米/秒,风期主要集中在12月至次年3月。

面积近八万平方公里的西藏山南市

山南江河稠密,全市最大的河流雅鲁藏布江中游地段在山南形成302公里的宽广地带,最宽处达7公里,流经贡嘎、扎朗、桑日、加查、曲松、乃东、浪卡子七县,滋养着沿江两岸万亩人工林地。全地区共有大小河流41条,其中雅砻河、温区河、沃卡河、增其河流域旅游资源集中。全地区有大小湖泊数十个,其中以富有神奇色彩的圣湖拉姆纳错,素有“碧玉湖”之称的羊卓雍湖和“草原明珠”哲古湖最为著名。

面积近八万平方公里的西藏山南市

山南市盛产青稞、小麦、蚕豆、豌豆、玉米、荞麦、油菜等作物,是西藏粮油的主要产区之一;蔬菜有萝卜、土豆、白菜、辣椒、豆角、西红柿、南瓜等;水果有苹果、梨、核桃、桃、葡萄等。野生植物资源极为丰富,仅药用植物就有几百种,著名的药材有虫草、贝母、丹参、当归、党参、枸杞、大黄、雪莲等。主要林木有杨、柳、落叶松、铁杉、冷杉、柏树、白桦等。

面积近八万平方公里的西藏山南市

拉萨贡嘎机场位于西藏自治区山南市贡嘎县甲竹林镇,坐落在雅鲁藏布江南岸,海拔3600米,跑道长4000米,宽45米,机场等级4E,可供波音747、空中客车等大型飞机起降,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民用机场之一。

面积近八万平方公里的西藏山南市

在西藏东南部,有一片叫做"门隅"的地方。门隅地处喜马拉雅山东段南坡,气候温和,树木葱笼,流泉飞瀑,江湖密布,终年鸟语花香,四季如春。生活着门巴族。门巴族人迎亲时,男方不仅派出了专人,还要在迎亲途中三次摆酒迎接新娘及女方客人,这便是颇具特色的"功羌松""三道迎接酒"。若"三道酒"都顺利通过,婚礼则成功有望。新娘一行人到达新郎家入座后,酒女们立刻献酒,边敬酒边唱悠扬的萨玛酒歌。待新娘喝完一碗洗尘酒后,"朗朗"便带新娘入室,帮助新娘把从娘家穿戴来的衣服首饰全部脱去,从内衣到首饰里里外外换上婆家的一套东西。换衣可谓是干净彻底,大有使新娘脱胎换骨、重新做人的意味。这一习俗是奇特而罕见的,十分耐人寻味。门巴族婚礼上的换衣习俗以及女家亲戚在婚礼期间的一系列活动,形象地记录和反映了历史上父权与母权激烈斗争的史实。新娘换好衣服后重新入座,这时一直没露面的新郎才出场同新娘坐在一起,喝"东羌"〈交杯酒〉。媒人向一对新人敬酒祝福,人们唱起了《吉祥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