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A股分红首次突破万亿大关,为何分红增加股市却原地踏步?

回顾2017年,属于白马蓝筹股表现最为活跃的一年。在此期间,涨幅最为迅猛的,往往属于盈利增速能力较强、股息率较为稳健,且具有品牌效应以及产品定价权的上市公司。不过,因白马蓝筹股占比市场权重较高,却往往容易导致市场指数失真化的现象,而在去年一整年,虽然在白马蓝筹股的带动下市场指数出现了运行重心上移的趋势,但依旧难以掩盖多数股票下跌的现象。

不过,值得一提的是,随着上市公司2017年财报的一一披露,上市公司的现金分红分配方案却备受市场各方的高度关注。然而,让市场感到喜悦的是,从2017年的分红情况来看,也基本上创造出一个新的历史分红纪录,A股上市公司的分红力度有着一定程度上的改善。

据统计,沪深两市合计有接近3000家上市公司进行了现金分红,分红总金额超过万亿水平,而分红总金额更是有望达到1.12万亿。实际上,回顾历年来A股市场的分红力度,2017年A股市场的分红也首次突破万亿大关。

现金分红首次突破万亿大关,股票市场分红力度明显改善,这是一个比较积极的信号。或许,与我们平时过多关注到的股市IPO募资与再融资规模相比,这一年A股市场的现金分红力度确实强劲,而这也逐渐改变A股市场以往过于重融资的形象。

不过,对于2017年A股现金分红总额创出历史新高的背后,往往有几方面因素的合力推动。

其中,政策上的积极引导,这些年A股市场现金分红力度的持续攀升,往往离不开政策与监管的持续发力。不可否认的是,在上市公司积极现金分红的背后,还是离不开政策的积极引导。

再者,同样是政策面的积极引导,加上系列的监管问询,也逐渐促使部分铁公鸡上市公司采取现金分红的策略。在实际情况下,虽然部分长期不分红的铁公鸡上市公司仅实施少量的分配策略,但这终究还是拉开了铁公鸡上市公司分红分配的序幕,具有比较积极的影响意义。

此外,在银行股、白马股积极现金分红的推动影响下,也逐渐刺激A股上市公司的分红意愿。实际上,从2017年的分红情况分析,已有近20%的上市公司股息率超过了银行一年定期存款利率,而两市合计近3000家上市公司采取了现金分红的策略,这确实也是一个大的进步。

上市公司现金分红意愿明显提升,潜在股息率水平稳步抬升,这是A股市场健康发展的真实写照。与此同时,对于长期保持现金分红,且保持年均股息率在3%以上的上市公司来说,也确实不容易,但它们却非常注重投资者的投资回报功能,资本市场价格也容易获得市场的青睐。

不过,对于A股市场而言,却呈现出一种比较有趣的现象,即虽然上市公司分红力度与分红意愿持续增加,但股票市场的走势还是原地踏步。更有说法认为,十年前的A股市场处于3000点附近区域,但十年后的今天,A股市场还是3000点附近的水平。

实际上,对于A股市场的指数表现,往往存在失真的问题。十年来,虽然A股市场的指数点位变动不大,但相对应的股市总市值却有着较大幅度地提升。不过,在股票总市值大幅提升的背后,沪深上市公司总数量却翻了一倍,而在此期间,还存在系列再融资、IPO融资以及限售股解禁等风险,上市公司实际价格波动表现却呈现出明显的分化效应。然而,对于A股市场而言,却长期处于以存量资金作为主导的局面,而在此背景下,却进一步导致存量资金往少数股票身上聚集。

需要注意的是,对于股市原地踏步的现象,除了市场指数失真的因素外,仍与熊市大环境的运行表现有关。

确实,对于牛短熊长的A股市场,重返熊市行情不难,但重新回归牛市行情却并不容易。然而,当市场深处熊市行情,且处于熊市中后期阶段时,往往需要多方力量才能有效摆脱熊市行情的约束。

以前一轮熊市行情为例,市场早于2012年底触及政策底部,但最终确立牛熊转折点的时间点,却是在2014年6月前后。由此可见,上市公司分红力度提升只是一个积极因素,但要想摆脱大熊市的市场环境,仍需多方面力量的共同推动。有时候,即使股市已经处于大底部区域,但筑底的时间却充满了煎熬。

不过,A股上市公司现金分红力度的提升,潜在平均股息率水平的稳步抬升,这是A股市场开始注重投资回报的良好表现。但,这仍需要持续坚持,并积极鼓励上市公司现金分红的行为,进一步提升股票市场平均股息率,才得以从根本上提升股票市场的投资信心以及投资吸引力。由此可见,只要把投资回报功能提振起来,把股息率、股市信心激活起来,那么股市逐渐走出大底部也是可以预期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