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岛台湾竟用这5招确保柑橘品质!值得每位种果人借鉴、阅读!

宝岛柑橘
宝岛台湾竟用这5招确保柑橘品质!值得每位种果人借鉴、阅读!​台湾地处南亚热帶和边缘热带气候,热量条件丰富,适宜发展多种热带、亚热带果树,属亚热带果树的柑橘种植也不少。作者曾去台湾考察以柑橘为主的水果,并常与台湾的同行交流柑橘的产销信息和生产技术,从中感受到台湾柑橘源于大陆,但有不少好的方面可供国内借鉴。现就生产现状、销售现状简介如下,有些可供国内借鉴。一、生产现状(一)面积产量:近十年来,台湾柑橘面积和产量均相当较稳定。面积2.5万一2.6万公顷。年产量45万一50万吨,平均亩产1200一1280千克。(二)柑橘品种:台湾,世界四大类柑橘产品的甜橙、宽皮柑橘、柚和葡萄柚、柠檬和来檬均有种植,但主要的栽培品种是椪柑、桶柑、柳橙、麻豆文旦和晚白柚,伏令夏橙、华盛顿脐橙、黙科特橘柚、明尼橘柚和葡萄柚等也有少量或零星种植。广告去逛逛1、椪柑 台湾椪柑又叫冇柑、芦柑、壶柑、乳橘、汕头蜜柑、潮州蜜柑等。产地主要在台中、嘉义、苗栗、台南、南投、新竹及云林等县。台湾椪柑最早由广东引入。常见的椪柑有高墙椪柑、低墙椪柑和软枝椪柑三系,其中以高墙椪柑最多。高墙椪柑果实果身较高,与果实横径相当;低墙椪柑果实扁圆形,果身较低,一般果实较小,但糖度高,酸度高,风味浓,品质优,耐贮藏。软枝椪柑枝条较软,树形类似柠檬,唯产量较低。台湾椪柑不同产区成熟期有异,一般自南往北在10一12月采收应市。2、桶柑。台湾桶柑引自华南广东。原名蕉柑、招柑,因以前果实用木桶包装运输而得名桶柑。在台湾又名草山橘、年柑(成熟正逢旧历过年)。桶柑系甜橙与宽皮柑橘的杂交种,因其有甜橙之果皮较紧、香气,又有宽皮柑橘果皮较易剔离之特性。桶柑通常较易发生变异:台湾即有果实较大的大春种,系早年在木栅大春种苗园选出,果实较大,种子少,平均每果3一4粒,但果皮稍厚;小果桶柑,则果实较小,果皮光滑,种子稍多。但糖度较高,风味较浓,品质佳。另一变异为海梨柑,果实形状较桶柑稍高,酸较低,糖酸比高,但不耐贮藏。台湾桶柑产地主要集中在台北、宜兰、新竹、台中和苗栗等县。果实在12月至次年2月上市,除供应春节外,还可贮藏延后至端午节供应。3、麻豆文旦。据记载,最早在清朝乾隆5年由广东引入台南,后传到麻豆北势里一带。因麻豆栽后果实果肉味甘汁多,品质优异而冠麻豆文旦。以台南县栽培较多。麻豆文旦果实梨形或尖梨形,单果重400一800克,果皮较薄,油胞较细,一般无种子或种子退化。台湾南部果实在中秋节即可应市。4、 晚白柚。晚白柚又名白柚,原产台湾,主要产地台南等县。树冠呈圆头形,较矮小,树势较强,枝梢粗壮,具披垂性。果实扁圆形或圆形,单果重1500一2000克或更大。晚白柚汁多化渣,味甜微酸。果实12月至次年1月应市。果实耐贮运。5、柳橙。柳橙,因果实顶部有一圆形花柱头脱落痕跡,又名印子柑。原产广东新会,早前从广东引入台湾北部种植,曾在嘉义、台南等县山地栽培较多,后因旱害和其他柑橘品种发展面积减少。树冠半圆形,较开张。果实长圆形或卵圆形,单果重110克左右。果肉脆嫩,汁较少,风味浓甜具浓香。果实11月成熟,耐贮性好,通常在台湾可贮至次年2一3月份。此外,还有华盛顿脐橙、伏令夏橙、血橙、糖橙、默科特橘柚和葡萄柚等。脐橙、夏橙、血橙、糖橙、葡萄柚主要引自美国,有零星栽培;默科特橘柚台湾叫茂谷柑,有少量栽培。


宝岛台湾竟用这5招确保柑橘品质!值得每位种果人借鉴、阅读!​(三)栽培特色1、合理布局。台湾种植柑橘根据不同品种对生态的要求,主要是热量条件的要求,以及岛上多台风害的实际,以背风的山地种植为主,不少柑橘果园四周即有树木作为天然的防风林。既趋利避害,又生产出品质上乘的果实。2、稳定种植。近二、三十年来,台湾柑橘不论面积、产量,或是品种都相对较稳定。苗木培育有严格规定,新品种推广前必须进行品种比较试验和区域适应性试验。对推广的品种按规定的程序有计划育苗。果农根据市场需求、品种特性,自行选择、决定种植的品种和数量。3、栽培管理。台湾注重柑橘的栽培管理。因气温较高,柑橘的休眠期很短,全年12个月的柑橘栽培管理由大学、技术人员合作编制全年农事管理历,免费发至柑橘产销班的每个果农,并有技术人员针对性的进行技术培训,指导实施。在农事管理历中:每月提出果园的管理与控制措施,病虫害发生与管理以及该月重点工作的技术要求。如1月份:果园管理与控制措施:(1)明晰橘柚、桶柑、海梨柑采收、贮藏、销售及记录。(2)贮藏环境卫生及果实腐损控制。(3)整枝修剪与树型改造。清园,清除罹病虫害枝条、叶片、枯枝,确保果园田间卫生,冬季病虫害防治减少越冬病虫源。(4)基肥施用,施有机肥及化肥,土壤改良,改善土壤物理、化学及生物性,改善根系良好生育环境,适度灌溉。(5)果园道路和山边沟开挖或整修,提高果园管理效率。(6)品种更新,高接或种植苗木,品种多样化,分散劳力与风险。病虫害发生与管理:(1)虫害:叶螨、蚧壳虫、薊马等的防治。(2)病害:贮藏病害的青霉病、绿霉病、蒂腐病等的防治。重点工作技术要求:清园工作主要为整枝修剪,剪除机械伤枝条、罹病枝叶、枯枝、过密枝、交错枝和扰乱树形的枝条。并将剪下的枝叶移到果园外烧毁,减少病虫源。近年中南部沙皮病大量发生,系因过去修剪后枝叶残留果园中,形成枯枝叶,增加沙皮病病原之故。喷施机油加杀虫剂防治越冬害虫,如介壳虫、红蜘蛛、粉虱等,並在发芽开花前再喷一次杀菌剂,以减轻病虫害发生。4、病虫防治。台湾周年气候高温、多湿,适合多种柑橘病虫害发生与传播。以往果农以化学农药为主防治柑橘病虫害,忽略其他防止手段和管理策略,致便化学农药使用对环境,果农和消费健康的影响;使用不当还产药害,产生病虫产生抗药性,杀死天敌、有益微生物等。近十多年来,为保护果农和消费者利益,使柑橘产业持续发展,柑橘的病虫害防治已有综合防治发展到整合生产的健康管理,以减少用药,提高果品的安全性。柑橘整合生产之病虫害管理中心思想为认识病虫害发生的必要条件:即,一是柑橘果树本身的感病性;二是顽强的病虫原;三是适宜发病的环境条件。只有三个条件同时存在才能发生病害,去除或改善任何一个条件,即可使之不发病或减轻病虫害发生。因此,优先考虑非药剂防冶,而采用以下措施。(1)适地适作,改善柑橘园环境,在园地规划时,种植防风林,适宜的株行距,种植过密的果园进行间伐,培养、改造树型,以利通风透光、排水等。(2)选择抗病虫的品种或利用砧木的抗病虫性,种植健康、无特定病毒苗木,可减轻病虫害。(3)科学田间管理,增强树体,减少病虫害。如果园生草栽培,保持良好的生态环境,根据柑橘树体的物候期,合理施肥、排灌,控制柑橘的营养生长与生殖生长平衡,配合冬、夏季修剪,注意田间卫生等,以减少病虫害发生。(4)利用自然或人工释放天敌、有益微生物及物理方法防治病虫害。(5)增强树体抗病虫能力,适当喷施营养剂、高钙和微量元素等。通过上述措施仍发生病虫害时,则根据病虫害周年防治历和使用规定允许之农药、浓度,并注意喷药与果实采收时间的间隔,配合产销履历并切实记录和检核,从而保护柑橘果品之安全。(四)管理模式。台湾果农有果业合作组织,有力推动了果业的发展。各柑橘产地都有柑橘产销班的专门组织,通常每班有10一15户组成,并有自己的班徽和产品商标。产销班成员就柑橘生产管理、销售互相切磋、邦助,十分重视果品的的质量和果品(品牌)的信誉,以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台湾有青果(含柑橘)运销合作社,是从事青果生产农民自愿组织起来进行青果统一运销的合作社,也是台湾历史最久,规模最大的农业合作社,其业务包括青果集货、分级、包装、检验、贮藏、金融、运输、担负风险、广告及销售。台湾果业组织大力支持柑橘新品种、新技术的研究和推广,尤其注重研究有前瞻性的技术,如生物技术、设施栽培技术、自动化与信息技术等。为鼓励果农发展优质柑橘,果业组织不定期召开水果(柑橘)品尝会、鉴评会,免费受理柑橘果品安全认证申请,受理后组织人员不定期到产地和市场抽查,合格后无偿发给证书、标志和标签。当柑橘生产受到自然灾害影响损失达1亿新台币(1元人民币兑换4.34元新台币)以上时,果业组织和当地农委可帮助橘农申请补助或灾后补救,以保持柑橘生产连续性和持续发展。二、柑橘销售台湾对柑橘销售十分重视,在农委下有各种产销班,组织农户进行生产和销售。通过技术培训、了解行情、信息,努力保持生产和销售平衡,使柑橘种植者尽可能有好的收益。台湾柑橘以岛内销售为主,年出口柑橘1万—2万吨,主要销往东南亚各国和港澳特区。近年来,为缓解台湾柑橘卖难,国内设法进口台湾的鲜柑橘,台湾产的葡萄柚、柳橙和默科特(茂谷柑)登陆上海、北京和武汉等大城市。台湾柑橘还对美国、德国、北欧、加拿大等国有少量出口。台湾也进口柑橘,每年2万—3万吨,主要是葡萄柚、脐橙和夏橙,进口地主要是美国。值得提及的是台湾对柑橘鲜果销售的重视和宣传:一是果农重视柑橘的品质、品牌和自身的信誉。从柑橘的生产的地点、生产管理措施到果实采收、采后处理和销售的全过程都注重果实品质、安全,整个产销过程均有录记,鲜果的包装箱都标明产地名、产销班名和果农名,可供查询,一旦碰上质量问题会及时认真作出处理。二是向消费者大力宣传如何选购鲜柑橘。从什么时候吃什么产地的什么柑橘品种,到怎样挑选好吃的柑橘都有介绍。以台湾盛产的椪柑为例:台湾椪柑从南至北在10月下旬至来年2月应市,提醒消费者购买时考虑不同的月份和产地,明确告诉消费者10一11月上旬吃台南县南寮、青山、南化产区生产的椪柑;11月至12月下旬吃嘉义县竹崎、梅山及云林县古坑产区生产的椪柑。如何选好吃的椪柑:选果注意形、色为主,其次要考虑果梗粗细。果实形状以平圆形或稍扁圆形为佳,果顶部凹下且宽广的较为成熟,尤其购买大型果更应注意。果梗之蒂部宜平,如突出明显或果梗太粗,果汁少,品质通常不会太好。果实色泽,11月下旬前大约有一半转色,12月才完全着色(注:国内11月在北、中亚热带产的椪柑基本着色,台湾地处南亚热带和边缘热带,产区气温高,着色延后),色泽为黄色,12月以后为橙黄色。若此时采收应市的果实仍为黄色或淡橙黄色,则大多为着生于树冠内的果实,酸度较高,品质也较差。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