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基地助推脱贫攻坚

通讯员郑家云李玲李毅

5月9日,多云天气,高山之巅的宣恩县椿木营乡平均气温不到15度,而在该乡的白岩溪村3组“宣恩县丕怀竹节参种植专业合作社”的药材产业扶贫基地的竹节参育苗大棚里,却是一派繁忙的劳动场景,8名工人正在紧张有序的为苗除草、匀苗、阵阵欢笑声此起彼伏。

“真想不到,在家门口就能上班,还不耽误照顾老人,每天能挣100块钱的工资,够一家4口人的生活开支了。”忙着着匀药苗的张海兰对目前的工作非常满意。

今年48岁的张海兰,全家共有4口人,父亲汤习成81岁,体弱多病,妻子熊协秀长年在外务工,1个孩子正在上学读书,家庭经济比较困难,是白岩溪村2014年8月确定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从去年6月到产业扶贫基地上班后,每个月有了稳定的收入,让他看到了脱贫的希望。

据椿木营乡驻白岩溪村脱贫尖刀班第一书记罗贵林介绍村里的产业扶贫基地是去年4月份建成的,主要种植有竹节参,七叶一枝花,黄金,白术等多种名贵中药材,目前已吸纳11名贫困劳动力就业,村脱贫尖刀班引导贫困群众技术培训后再上岗,让贫困户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增收脱贫,实现“贫困户稳定就业有门路,提高收入有保障,脱贫致富有信心。”

“今年以来,乡农业部门积极向上级申请扶贫产业项目,在全乡15个村扶持建设了20个产业扶贫基地。”乡农业办主任李代烈说,乡农业办作为牵头单位,代表全乡对所有产业扶贫基地的规划审批,建设进度,投产营运情况等环节进行全程监管,强化廉政风险防控,进一步细化职责和操作规程,强化制度约束,推动产业扶贫基地有效运转。

截至目前,该乡初步形成了以种植优质烤烟,道地中药材,无公害错季节蔬菜为主的特色农业种植业,以生态山羊,生猪,高山黄牛为主的特色农业养殖业,以五子岩生态旅游基地、木营民宿等为主的乡村度假养生旅游产业,促进了贫困人口就地就近就业,增强了贫困群众的“造血”功能,实现对全乡1508户3435名贫困人口的全覆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