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贫队员“王包公”

通讯员郑家云冯军李玲

5月8日早晨,初夏的阳光洒在宣恩县椿木营乡范家坪村的山谷中,格外温暖。

整洁,漂亮的村党员群众服务中心坐落在山中的小坪上,宽阔靓丽的通村硬化道路依山沿湾而过,山谷中沟壑纵横,道路四通八达,山边树林中散落着幢幢现代新洋房,紫油厚朴、杜仲、优质烤烟、道地中药材一块块一片片,此起彼伏……一个“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乡村展现在眼前。

宣恩县纪委驻村脱贫尖刀班干部王文新正走在进村入户的村道上,脸上露出开心的笑容。

“走”进群众心里

很久以前,地处宣恩县椿木营乡西北部的范家坪村因多数属范姓人氏所居住而得名。多年来,因交通闭塞,基础设施条件落后而受困,成为全省重点贫困村。

2015年底,范家坪村成为宣恩县纪委监察局的结对帮扶村,并派出了以县纪委第二纪工委副书记王文新等5人为队员的驻村帮扶脱贫尖刀班。自此,一场前所未有的脱贫攻坚决战在范家坪村全面打响。

现年51岁的王文新多年从事纪检监察工作,长期奋战在反腐打“虎”第一线,亲自参与查办案件30多件次,他因坚持原则,为人正直,铁面无私,被称为“王包公”。

2015年12月初,王文新与扶贫队员第一次下村。当时,天上飘着雪花,山上道路坑坑洼洼,冰块像玻璃,一路颠簸近3个半钟头才赶到范家坪村,下车,人困马乏。

“两面山来夹一峪,到处都是挂坡坡,田是坡耕地,下得两天雨,到处冲成沟槽槽”就是这里的写照。环境卫生脏乱差,村部破旧,无集体经济,群众“等靠要”争当贫困户思想严重……村干部的介绍,让王文新的心头一紧,他没想到村里这么落后,肩上压力陡增。

当天,他就开始入户走访摸家底。三个多月内,王文新凭着双脚,走遍了范家坪村7个组的角角落落,将了解到的情况一一记录在册。按照精准扶贫政策要求,与尖刀班的队员一起经多次反复识别,花了整整两个月时间,核准建档立卡贫困户157户462人。也就是在这期间,王文新找到了该村贫困的主要根源:道路差,缺水,电力无保障,产业基础弱,村民对脱贫致富信心不足。

“为解决村里群众的饮水安全难题,王书记多次直接到县水利局和乡政府争取项目,搞协调,筹集资金;有1次勘测水源点,由于山路湿滑,他摔倒了又爬起来继续走,哪怕腿都走痛了,都顾不上休息,照样坚持工作。就这样,经过3个多月的堪测,选址,建池,做群众工作,直到施工,他真是倾注了全部心血,并且坚持每星期‘六天五夜’吃住在村,天天步行走山路,硬是用双脚‘走’进了群众的心里。”范家坪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张明英说。

“干”在群众中间

班子强,脱贫才有希望。王文新协助乡驻村领导,于今年初选优配强了1名村扶贫专干,积极与村33名党员一起参加“支部主题党日”活动。

和群众想在一起,干在一起,脱贫攻坚才能落到实处。王文新将村情,民情向领导汇报,和相关单位沟通,与工作队员,乡村干部一起“想点子、寻对策、谋出路”,前后20多次商讨“抓组织,强基础,扶产业,提服务、促民生,美环境”的精准帮扶思路的拟定。

安全饮水是第一大难题,争取项目,概算资金,选址建库,铺设管网等补短板工程在今年初开始启动时进展缓慢。“一定要将安全饮水问题如期解决,让村民吃下定心丸,增强脱贫致富的信心。”在补短板水利项目实施过程中,为保工期,他长期蹲守工地,督战进度;为保安全施工,天天抓实安全生产;为保工程进度,2个多月内,组织4次现场办公协调推进会。今年4月25日,是范家坪村7组张书胜,唐洪兵等7户村民最高兴的日子,当天,投资5万元,建30立方米蓄水池,铺设入户管网1000多米的项目工程完成竣工,村民们自发齐聚一堂,发出感慨:“真的感谢王书记,解决了我们历史以来的吃水难。”

饮水安全问题解决,王文新又积极组织实施补短板农村道路等建设项目。到目前,该村先后实施道路建设项目11个,累计投入560多万元,其中硬化通村主公路6.3公里,新修和整修村组道路47.5公里,协调电力等部门,增容变压器3台,将20根高低压电杆全部换新;维修了村党员群众服务中心,新建村小学教学楼1栋,实施贫困户危房改造30户,农户危旧房改造维修37户,51户已住进了新房。

“帮”到群众脱贫

来到脱贫决战第一线,王文新扎实、严肃、认真、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展现得淋漓尽致。

“一脸严肃认真,可对人和谒可亲,给我们帮忙办事好得没法说的。”7组49岁的养殖户黄长喜介绍,他妻子冯协珍患甲状病,腰椎肩盘突出等多种疾病14年,自己也经常患胃病,成了村里2015年9月精准识别的建档立卡贫困户。2015年腊月,王文新第一次找上门与他交流,要克服悲观情绪,转变观念,树立自立自强信心,依靠发展产业脱贫致富,他说,扶贫就是扶志,扶勤快人,于是,黄长喜决定靠饲养生猪和种植蔬菜脱贫致富。

第二次上门就给他带来了产业发展项目的3000元奖扶资金。在他的帮扶下,黄长喜家去年饲养生猪11头,母猪4头,当年收入2万元,翻了番,今年,已养猪18头,种植错季节无公害蔬菜4亩,贝母1亩,产业收入可超过3万元。

脱贫后的黄长喜逢人就说:“纪委的王书记一心为我们办实事,如果没有他,也就没有我今天这个养殖户。”

在帮扶工作中,只要遇到哪家有什么困难需要解决的,他从不说二话:7组李得辉家历史以来没有修通公路,他用半个多月时间协调1组以调整土地的方式修通了公路;54岁的唐洪山长年患胃病,经常吐血,又患有腰椎骨列等多种慢疾病,他通过了解后,按程序将其纳入低保人;49岁的唐洪耀的小姑娘唐国琪在恩施英才学校读小学,今年3月,他抽出时间,连续两次找到相关单位开据证明,落实唐国琪每学期500元的生活补助;19岁的唐磊本身是“土家族”,由于公安部门在办理身份证时,误填写为“汉族”,今年3月,他又与相关单位协调,为其办理了少数民族“土家族”证明……

3年来,通过王立新的倾情帮扶,贫困村民脱贫的内生动力被激发了出来,涌现了冯本龙、黄长喜,唐春喜等20多户贫困户成为产业大户,范家坪村产业扶贫初见成效。全村成立了3个生态养殖专业合作社,1个种植专业合作社,全村种植烤烟2500亩,蔬菜400亩,药材400亩,生猪500头。今年底,村集体经济收入将超过2万元。人均纯收入可超过8000元,157户462名贫困人口将全部实现脱贫。

范家坪村在变美,环境在变靓,村民在变富裕,民风在变和谐,这就是王立新所瞄向村里的未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