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南京”:記憶中的南京老品牌

上世紀七十年代,南京鐘山牌手錶、大橋牌自行車、熊貓牌縫紉機是年輕人結婚必需的時尚大物件,因不易購買而被稱為“三大件”。如今幾十年過去了,提到昔日的”老三件“,很多上了年紀的南京人都忘不了當年曾經擁有的幸福感,談論起來,依然津津樂道。

  筆者是個老南京,對“老三件”也有著深厚的感情,筆者的工作單位,與“老三件”中的兩件——大橋牌自行車、熊貓牌縫紉機的廠家相距不遠,在同一個區域,今天都屬於賽虹橋地區,所以對它們的感情就更深一點,瞭解的情況也多一點。

  大橋牌自行車的起落

  1970年10月,秦淮區政府在南京輕工機械修配廠組建自行車廠籌備處(自行車會戰辦公室)。在無錫、上海等地自行車廠的支持下,自行車廠籌備處於同年年底試製成功71型自行車5輛。1972年,市區數個街道興辦的車架、鞍座、鏈條、車鎖等十種配件生產小廠先後投產,到年底生產整車950輛。

“老南京”:記憶中的南京老品牌

  因為當時輕工機械修配廠所在的西止馬營廠房面積狹小,不久市政府及一輕局有關部門在中華門外選擇並徵用了雨花公社工農大隊的菜地作為南京自行車廠廠址。1973年6月26日,位於雨花西路137號的南京自行車廠正式成立。

  組建自行車廠籌備時,在選擇何種自行車型號為南京自行車廠定點生產項目時,產生了問題。當時的市經委、一輕局、籌備處技術人員通過調研,一致認為上海自行車三廠的28英寸”鳳凰“牌18型自行車造型美觀、質量牢靠,是南京自行車廠借鑑生產的主產品。

  不久,經上海自行車三廠技師們的熱情指導,南京自行車廠生產出了73型28英寸自行車。

  自行車車型選定後,自行車廠又面臨著給自己生產的自行車起名稱的實際問題。既要彰顯南京地區特色,還不能與其他有名氣的商標名稱雷同。經過認真分析,有關部門認為,1968年建成的長江大橋是南京重要標誌,在國內外享有極高的榮譽。選擇”大橋“這個響噹噹的名稱為產品品牌能一炮打響,到會者最後全票通過了”大橋“名稱。

  1977年的一天,我的父親通過關係搞到了一張”大橋“牌自行車票。因當時貨源緊張,要到中華門外自行車廠去提車。我是家中長子,去廠裡提車之事由我負責了。第二天一早,我在鼓樓乘32路電車到雨花臺總站下,沿寧蕪公路步行20多分鐘來到自行車廠。只見廠大門口停了數十輛本地、外地的拖貨大卡車,尤為壯觀。我憑票付了160元錢購買了一輛剛剛裝配好的”大橋“牌自行車,神氣十足地騎上這輛嶄新的自行車,心情愉快地向市區騎去。

  1978年,自行車廠根據全省鐘錶、自行車、縫紉機工業專業會議精神,成立了南京自行車總廠。在大發展時期曾有十一個車間,全廠職工達二千人。1980年初,南京自行車總廠引進了原西德先進的焊接線、歐米加自動噴漆線等。1980年整車生產突破10萬輛,主要產品有28寸、26寸、24寸等各種男女式單車,另外還有18寸、16寸、12寸運動車、健身車和多功能旅遊三輪車。繼”大橋“牌後,自行車總廠又生產了”飛鳥“牌男女式自行車,該廠產品始終保持A級水平,在全國40家同行中名列前20位。1988年整車產量達到35萬輛,是南京自行車工業發展的興盛時期。

  上世紀八十年代後,因產品缺乏市場競爭力,該產品產量逐年下降。1989年,因成本高、虧損大,該廠全面終止了自行車的整車生產。”大橋“牌自行車成為絕唱。

  熊貓牌縫紉機的興衰

  1969年,位於中華路140號的南京縫紉機廠為了更好地發展,向市政府及一輕局請示在城郊徵地擴建。上級有關部門及縫紉機廠最終選定了中華門外窯崗村的一處墳山及菜地(屬於雨花公社集合大隊)為新廠址,即如今的長虹路443號。1972年,搬到新廠址的南京縫紉機廠全面投入生產。1976年,雨花公社集合大隊西雲一隊、二隊、三隊的幾十名農民因徵收土地進了縫紉機廠,當了工人。退休多年的郭師傅和高師傅告訴我,他們從原來的農民身份轉變成縫紉機廠工人後,正是大幹快上的年代,常常是“七進七出”即早上七點上班,晚上七點下班。雖然在生產第一線幹活很辛苦,但勤勞樸實的這些工人們從不叫苦喊累,每天都在為生產“熊貓”牌縫紉機的零部件而辛勤工作著。

“老南京”:記憶中的南京老品牌

  1978年南京縫紉機廠擴大為縫紉機總廠,生產規模迅速拓展,下設梅園、江寧、龍潭3個零部件廠和銅山、敦義、橋林、大橋4四家鄉鎮企業協作廠。“熊貓”牌縫紉機年產量曾經高達50萬臺,產品為全國縫紉機六大名牌之一。那時,在南京縫紉機總廠工作的雙職工比較多,而總廠楊永富技師則算人數最多的一家。連他在內,共有12人在南京縫紉機總廠工作,足足一個加強班噢。可想而知,當時南縫的經濟效益相當好。

  1983年,正是南京縫紉機總廠生產紅火時期,當時《情到深處》電視劇組積極籌備,特邀在當時很有名的電影演員張力維擔任劇中女主角,扮演一個縫紉機廠的車間主任。名氣很大的南京縫紉機總廠被相中,隨後《情到深處》劇組演職人員進縫紉機廠體驗生活。

  張力維在油漆車間穿上工作服,和工人們一道幹活,遇到不懂的問題虛心向老師傅請教,和車間領導親切交談,瞭解熟悉車間的工作情況,沒有一點兒影星的架子。在10多天的體驗生活中還特意和車間領導一起慰問了一位生病在家的工人。

  這些工作、生活的素材豐富和拓寬了張力維扮演一位車間主任的思路,後來,她把和工人同心同德努力工作的感人故事成功展現在熒屏上。如今,許多當年南京縫紉機廠的幹部職工還清晰記得當年張力維在南縫廠體驗的生活片斷和電視劇的拍攝過程。

  上世紀80年代後期,人民的生活水平不斷提高,人均收入逐步增加,過去市民家庭依靠家用縫紉機來縫補破舊衣物的傳統習慣徹底改變。昔日憑縫紉機票及工業券才能購買到的縫紉機逐漸遭到冷落。南京縫紉機總廠經濟效益開始滑坡,到2002年企業完全關閉歇業。當年南京“三大件”之一的“熊貓”牌縫紉機這個老品牌,雖然已經沒有了,但卻永遠留在南京人的記憶之中。當年的南京縫紉機總廠廠址,如今已成為賽虹橋街道綠島華庭住宅小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