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沒有李自成搗亂,明朝是否能夠戰勝滿清?

自卑毀人一生

想我闖王辛辛苦苦鬧革命一十五載,最後竟被人說得一個“搗亂”,可悲,可嘆啊!

人狠話也多,史論縱橫跟你扯!

李自成的起義是在崇禎二年,農民起義在崇禎初年根本就是一堆破爛,明朝官軍想怎麼打就怎麼,打出各種姿勢各種花樣!因為後金第一次迂道入關,京師震動,這時候李自成參加了農民起義。但是不久就被打敗,無奈之下投靠了闖王高迎祥。

崇禎六年的時候,曹文詔率千餘關寧軍打的這些農民軍更是體無完膚,農民軍全被曹文詔和左良玉等明軍包圍。

崇禎七年的,後金第二次入塞,曹文詔被調去和後金作戰,這時候農民軍才得以突圍。後金撤退後又開始對農民軍進行圍剿,曾經一度給將高迎祥、張獻忠、李自成等包圍,最後使用了詐降的招數才得以逃跑。

崇禎九年的時候,盧象升擊敗高迎祥,並且將其包圍起來,結果清軍第三次入關,盧象升被調去抗清,高迎祥又突圍,結果為孫傳庭截殺。

在崇禎十年的時候,楊嗣昌會兵十萬,一舉幹敗張獻忠和李自成,張獻忠投降,李自成就剩十七人躲入商洛山中。

到崇禎十一年的時候,清兵第四次入關作戰,盧象升戰死,孫傳庭和洪承疇都被派去勤王了,李自成等才得以喘息,不然早就被孫傳庭殺了餵狗了。

從此以後,李自成才逐漸做大!

所以,題中的那句話應該這麼說,沒有滿清搗亂,李自成能夠推翻明朝嗎?

有人總說是滿清撿了李自成的漏,其實李自成撿了滿清多少漏,幾乎每一次李自成深入險境,被明軍重重包圍,那邊就會傳來,清軍打到北京啦!


早在李自成起義等大規模農民起義之前,明軍就在遼東戰場和後金進行了戰略決戰,就是薩爾許之戰,結果是慘痛的,明朝派遣十一萬精銳對努爾哈赤六萬人,結果被幹死五萬多人。

從這一場戰役開始,明朝在野戰方面已經無法和後金開戰,只能據險以守!孫承宗和袁崇煥更是打造寧錦防線來抵擋後金的入侵。

到1640年-1642年關係明清國運的松錦大戰,明朝也是九邊精銳盡出,調集十三萬大軍和清軍進行決戰,結果也是未敵清軍。

可以說,清朝和明軍打的都是精銳,都是硬仗,明軍的重點防範對象也是清軍,李自成搗亂只能說並不太影響明軍和清軍進行的決戰。


史論縱橫

若沒有李自成搗亂,還有張獻忠搗亂呢,呵呵。只要是天災繼續,朝廷又無糧可賑災,農民領袖還會層出不窮的。

呵呵,好吧,如題所問,我認為若沒有李自成搗亂,明朝完全能夠戰勝滿清。我們把時間定在崇禎九年,假設李自成十八人進入商洛山餓死,張獻忠真的投降了。咱就先分析一下若沒有李自成的搗亂,明朝內政會如何。

首先先看邊軍,關寧鐵騎每年數百萬兩的軍餉,而且他們已經被遼東將門集團控制,屬半軍閥性質,而他們的作用呢也只是保證錦州、寧遠、山海關的不失。對於滿清的多次繞道喜峰口入寇中原無計可施。其次,明末的九邊精銳,說句實話九邊的精銳也就是各個軍鎮總兵的家丁,攏共也就是萬把來人。剩下的號稱數萬大軍其實都是衣不蔽體食不果腹的農民,唯一比農民強的就是他們聽的懂號令。至於阻擋滿清的入寇,幾乎是天方夜譚。其次再看內軍,有盧象升的天雄軍,孫傳庭的秦軍,洪承疇的洪軍,梁紅玉的白桿兵。這些軍隊的戰鬥意志還是很可觀的,對上滿清的騎兵雖然略顯勢弱,但並非沒有一拼之力。以上就是明末所有具有戰力的軍隊了。

而至於滿清,那時剛剛建立政權充滿朝氣。滿、蒙、漢八旗軍制,全民皆兵。戰力強悍,以騎射為主。看似不可戰勝,可他們有與生俱來的弱點,致命的弱點,就是人太少。滿打滿算幾十萬男女老少,純種的滿洲八旗軍隊從十歲以上到五十以下頂多也就能湊十萬。而且他們沒有水軍,雖然孔有德於登州叛亂乘船遼東投降滿清,可他帶走的只是火器技術,水軍實力幾乎為零。在軍力補給方面和明朝相比差的不是一丁半點,當然這不是滿清的錯,怪只能怪他們的祖先非要往老林子裡鑽,人口不是被狼叼了就是被熊瞎子摸了。

經過對明朝與滿清的軍事實力對比,我認為戰勝滿清還是非常可能的。我認為明朝勝利的關鍵在於消滅敵人的有生力量,而不是在乎一城一地的得失。尤其對這些馬上民族來說城池並不像中原王朝那樣重要。就如當初薩爾滸戰役,即使明軍攻破了赫圖阿拉依然解決不了滿清問題。

1、由於九邊防禦能力薄弱,明朝可以安撫祖大壽撤回錦州的軍隊,充實九邊,只留寧遠、山海關兩處關寧鐵騎,防禦滿清足矣。若朝臣崇禎怕承擔棄地的汙名,可於錦州留下殘弱兵士,待其自滅。

2、堅壁清野。調孫傳庭的秦軍、盧象昇天雄軍護衛京畿,洪承疇的洪軍加上從錦州撤回的關寧鐵騎隱蔽駐紮於喜峰口。山海關,寧遠的關寧軍堅守關寧防線,待滿清入寇,可於喜峰口放滿清入關(反正也守不住),秦軍,天雄軍於京師與滿清展開會戰,不用取勝關鍵在於消滅其有生力量。洪軍與撤回的關寧軍夜襲喜峰口堵住滿清的退路,然後調天下兵馬圍獵滿清。至於山海關、寧遠的關寧鐵騎可於此時出城騷擾滿清留守的軍隊使其後方不穩。相信這一戰是消滅不了滿清的,因為軍力強悍程度問題,洪軍堵住的喜峰口也必定會被回撤的滿清攻破,但是這樣可以極大的消耗滿清的有生力量。雖然明朝消耗的會更多。但是從綜合國力來講,損失巨大的還是滿清。也可以經此一役打破滿清不可戰勝的神話提升士氣,鍛練軍隊。

3、當明軍無畏滿清時,方可整頓軍備嘗試主動出擊,否則再牛逼的軍備也於事無補,最後還是老話,發展火器裝備,向澳門的西班牙人學習先進技術。因為步兵想幹過騎兵,幹過騎射,還想打殲滅,必須要有火槍和大炮的。

綜上,若沒有內亂,明朝完全能夠戰勝滿清,而且方式有兩種,一種是軍事消滅,徐徐圖之。一種是把他耗死,就像當年的熊廷弼一樣,這種耗死滿清的策略我下次再說,呵呵😊!


落寞中落墨

糾正一下,朱由崧是被馬士英勾結宦官黑的。弘光皇帝的荒淫根據李清《南渡錄》所記載並非是真實的,據記載馬士英勾結宦官把那些接蹱而死的宮中女人(估計是被馬士英一夥虐待死的)都說是弘光皇帝乾死的,抓蛤蟆的事也是馬士英制造的謊言。

的謠言。根據李清南渡錄所記,弘光皇帝整日以淚洗面,很少接近女色但是很愛喝酒。有一次馬士英告訴他要是不聽話,就把他皇帝位置廢了,弘光皇帝聽了以淚洗面,痛哭不已,從此一切權力都任由馬士英把持。

明朝的大炮是很有威力的,據說順治帝死於明朝鄭成功的大炮。史可法用400兵力防守揚州,史可法用大炮轟擊,面對多鐸統帥的清軍主力都對清軍造成了很大傷亡。後來的江陰保衛戰,面對尼堪親王(後來死於張獻忠的養子李定國)的小股清軍堅持了很長時間。劉宗周說:馬士英亡國之罪不用言矣。明朝史書《甲乙事案》:有明之失,不在他人,實士英一人耳!這是當時人們最普遍的評價!就是明朝的滅亡,實際就是馬士英(顧炎武稱馬士英是貴陽之禍水)一個人造成的,這才有了後來的清朝全民一個剃頭令,.這種說法現在看來很片面!但代表了當時人們普遍的看法!只是後來的統治者不太宣傳!清朝的人不愛講,就像曾國藩說的清朝的天下得來太容易了

當時的人們,就是明末清初,那時候的人們認為要是沒有馬士英,清兵能夠統治整個中國簡直不可能的。要知道清兵之前,直到1644年,花了幾十年都攻不下一座寧遠城。

當時的人們,就是明末清初,那時候的人們認為要是沒有馬士英,清兵能夠統治整個中國簡直不可能的。要知道清兵之前,直到1644年,花了幾十年都攻不下一座寧遠城。

江北四鎮之所以有些專橫跋扈完全是馬士英的縱容,他們完全是聽命於馬士英的,馬士英甚至對他們有生殺予奪的大權,比如,高傑死了以後,史可法本打算讓高傑的女婿繼承,但馬士英不同意,害怕史可法實力增強,最後派了一個馬土英的親信,卻不能服眾,最後導致叛亂,包括李成棟都投降了清朝。還有,馬士英讓他們處處為難甚至去欺負史可法,他們也不得不這樣做,這些在當時的史書有很多很多記載,先看看史書再說,這是明朝的制度決定的。

在最後關頭正是馬士英讓他們去打左良玉的,皇帝也指揮不動。當然四鎮總兵看到馬士英胡作非為,雖然沒有辦法但完全喪失了對明朝的忠誠,比如馬士英當時重賞虛報謊報戰功的親信部隊,痛打迫害那些說真話,至於事情發生的當晚便在全國各地都傳開了,就有人在,南京的長安門寫下了一首著名的對聯:福人之沉醉未醒,全憑馬上胡謅。他們是親眼所見的,哪裡還會對明朝有多忠誠?

有些官僚黑白兩道都通吃的絕對是中華民族剋星。顧炎武的聖安本紀記錄馬士英手下的官吏通過盤剝百姓巧取豪奪居然豢養了10萬打手部隊,而清軍入關的八旗鐵騎總數才6萬,馬士英居然對此行為大加褒揚。馬士英手下打手無數,實在駭人聽聞。江南的老百姓賣兒賣女去逃荒,人間天堂,變成了人間地獄。有些官僚黑白兩道都通吃的絕對是中華民族剋星。顧炎武的聖安本紀記錄馬士英手下的官吏通過盤剝百姓巧取豪奪居然豢養了10萬打手部隊,而清軍入關的八旗鐵騎總數才6萬,馬士英居然對此行為大加褒揚。馬士英手下打手無數,實在駭人聽聞。江南的老百姓賣兒賣女去逃荒,人間天堂,變成了人間地獄。

馬士英是明末那個時代的產物,明末那個時代的基本特徵就是賄賂公行黨爭劇烈,朝廷中,不問是非善惡只看是不是自己人,早年馬士英曾經因為挪用公款打點上司,受到處分,是明末那個時代給予馬士英飛黃騰達的機會。馬士英的情商非常高,能夠籠絡了很多好朋友,非常適應那個年代不分是非曲直的特徵,從而將明王朝推向了萬劫不復的深淵,他大肆迫害羅織罪名迫害,濫用權力是它的基本特徵。

看一看明史中明朝對西方的戰爭。就知道,到底清朝是退步還是進步?馬士英阮大鋮當時在方國安的部隊中 ,渡錢塘江後不久,在馬士英等人的唆使下,這個超過10萬人的部隊不戰而降,並且扣押了魯監國朱以海,方國安和馬士英準備把魯監國朱以海獻給清朝,作為晉升的階梯。張國維趕來救援,方國安和馬士英帶兵阻斷過橋,在橋墩上上書五個大字:方馬止此矣。後來,看管魯監國的生病了,朱以海逃脫登舟入海。後來馬士英沒抓住朱以海,覺得投降過去也沒多大意思,自己出了家,在浙江的寺廟裡,很快被清軍活捉。這個在眾多史料中都有記錄,阮大鋮和方國安都投降了,這支超過10萬的部隊,很多都被清朝殺降了,馬士英哪裡在組織抵抗?。

史書上記錄的很清楚。1645年4月27日,馬士英的胡作非為:毒打說真話的偵察兵,而重賞牛皮的親近,使部隊完全喪失了鬥志,清軍才歡快的漂流過了長江。鄭軍部隊逃入海中。史書記錄的鄭鴻逵的水師部隊,普遍皮膚漆黑,身手敏捷,精於水戰。但是馬士英毒打偵察兵,重賞吹牛皮的親近的做法,讓這些士兵完全失去了作戰的動力。1645年5月9日,清朝大軍將馬捆綁在木筏上,清朝大軍是用木筏漂流過長江的 ,明朝方面有鄭氏集團的至少數萬福建精銳水師,還有很多其他的地方部隊,由於馬士英的胡作非為,用花剌子模的方法,毒打偵察兵,而重賞吹牛皮的朋友,使部隊完全喪失了鬥志,清軍才歡快的漂流過了長江。


e_listen141814398

首先這個問題問的就是有問題,在當時的打環境下,即使沒有李自成也會有張三、李四、王二麻子!我暫且不論,我只說最接近歷史真相的!


就是李自成包圍北京向大明提出割據西北的提議,如果崇禎皇帝答應的話,歷史必然改寫!

1.利大於弊

此提議一旦接受數十年內對崇禎皇帝來說利大於弊!


首先內部兵亂問題基本解決,東林黨人最後的表現必會讓崇禎皇帝啟用宦官集團解決錢的問題!


2.北方轉攻為守

北方10年內成守勢,全國之力專心防禦北方,吳三桂的關寧鐵騎可以繼續擴充蓄力!


3.闖王守西北

李自成守著西北,清軍很難繞過長城進入大明腹地,勢必與明軍決戰九邊,這樣明軍依託長城九邊重鎮女真人形成穩定的南北對峙局面!

即使清軍突破長城也不能久留,這種局面大家就很熟悉了,不過是北方少數民族南下打打草谷!


4.難的的喘息時間

如此,大明就得到了寶貴的喘息時間!

時間——大明存亡的關鍵!


5.小冰河時代

  • 首先先捱過大明有充足的時間度過小冰河時代!


  • 其次明末已經出現資本資本主義萌芽,其次海外貿易順差巨大,白花花的白銀大量流入大明!


6.大航海時代

此時的世界歷史大背景是新航海時代,按照當時大明沿海的實際情況,是相當有可能同樣開啟中國的大航海時代,開疆拓土打開新思路!

7.此消彼長

清作佔遼東蒙古數州之地,而明則國土富饒,經濟來源多元化,多年以後,此消彼長,大明就能成功回血!


8.複雜的財政

說到底明亡不亡核心還是在經濟,經濟問題解決了,剩下的僅僅需要等待。


9.封狼居胥

  • 歷史的經驗告訴我們,中原王朝休養生息後必然能戰勝北方遊民民族,即使此時的清國已經不是傳統的遊牧名字,但是明朝何嘗沒有在進步!


  • 剩下的不過是封狼居胥,贏得倉皇北顧再次重演而已!


10.覆水可收

至於給李自成的地盤,難到還怕收不回來嗎?當年清軍入關給三藩的地盤少嗎?


大明要想翻盤的關鍵不是軍事,而是解決財政問題,其中也包括朱姓子孫的養優費!


崇禎那些年可還真的不缺將才!


當然崇禎皇帝個人的問題徹底葬送了大明王朝,讓今日所談成為鏡花水月!


點將封侯趁少年

題目真是明粉氣息濃厚,明粉最喜歡說要是沒有李自成搗亂,明朝一定能戰勝滿清,但實際上,李自成之所以能做大恰是由於滿清的搗亂。滿清的實力遠強於李自成,明朝調集全國精銳也滅不了他,正因如此,才不斷在西北加徵遼餉,加徵的遼餉碰上小冰河期糧食減產,這才導致了西北地區極為頻繁的農民起義。要論對明朝覆滅產生的作用,滿清比李自成實際上大多了。

明粉總說是滿清撿了李自成的漏,但實際上,是李自成撿了滿清的漏,就農民軍那破戰鬥力,要不是滿清幫他們消滅明朝精銳,他們早就死一百回了。

一、滿清的崛起逼迫明朝加徵賦稅,使得官逼民反,導致了農民起義

李自成起義的很大原因就在於明朝財政緊張,以至於不得不加徵賦稅,並裁剪公務員。加徵的賦稅碰上小冰河期,再加上官員的貪腐,終於官逼民反,導致了西北農民大起義。另一方面,明朝因為沒錢,被迫裁剪公務員,使得原本是政府編制的李自成成了下崗青年,李自成由此加入了農民軍,開始反抗明朝。

而當時明朝缺錢的最大原因就是和滿清的戰爭,後金崛起後,先是在薩爾滸大敗明軍,一舉消滅明朝遼東主力,之後又連續攻城略地,直到在寧遠遇到了袁崇煥才停止。之後,崇禎殺了袁崇煥,情況進一步惡化,在孔有德降清後,滿清更加強大,使得遼東軍費進一步瘋漲,而明軍由於屢戰屢敗則軍械損失嚴重,此消彼長下,遼東軍費只會越來越高。

正是由於滿清在東北的折騰,才讓明朝財政因為遼東軍費而捉襟見肘,為了對付滿清,必須籌措軍餉,籌措軍餉就要加稅,所以,歸根結底,是滿清導致了李自成起義。

二、滿清軍事實力遠強於李自成,明朝精銳都死於滿清之手

很多人總是說沒有李自成內部搗亂,明朝一定能全力對付滿清,贏得勝利,因此是滿清撿了李自成的漏。但實際上,李自成的軍隊戰鬥力奇差,屢戰屢敗,經常被孫傳庭、左良玉、洪承疇等一眾大佬攆著跑,通常一萬明軍就能擊敗十倍人數的農民軍。

而滿清呢,實力十分強大,不僅在薩爾滸消滅了遼東明軍,更是在松錦之戰將全國的明軍精銳一網打盡,就連洪承疇都被俘虜,其戰鬥力跟李自成比簡直是天壤之別。要是沒有滿清替李自成消滅明軍的這些精銳,恐怕李自成又要被趕到山裡去了。

其實,李自成、張獻忠等闖軍每次在快要被殲滅時,總是滿清及時的入關使得崇禎不得不調走圍剿農民軍的精銳部隊,從而使得每次進剿功虧一簣。

李自成的起義,本身就是滿清入侵明朝導致的後果,是完全互為聯繫的,題主強行將他們分開來看,完全是沒有道理的。


埃爾文的理想鄉

明朝朝廷,光是應付自身的各種體制內部矛盾,已經自顧不暇。如果沒有李自成搗亂,只能說崇禎不會被逼得上吊,但明朝國家一直存在著的各種矛盾和各方勢力之間的爭權奪利,從朝廷到地方,會依然如故地持續不斷。

這種情形當然是不好的,尤其是普通民眾,本來已經貧苦,還不得不為各派朝廷權貴、地方豪強、軍閥勢力相互爭鬥而買單,其生存狀態更是雪上加霜。說句不太恰當的比喻,就是神仙打架、小鬼遭殃,或者說,城門失火、殃及池魚——總之就是總讓無辜的民眾受波及、受連累、受壓迫。

然而從我們幾百年後的視角看,也可以認為這可能是一段黎明前的最黑暗時段。

從明朝中後期開始,由於明朝國家體制本身的弊病,隨著各地尤其是東南沿海省份經濟發展,逐漸產生了由很多富甲一方的大地主、大商賈、大士紳構成的社會階層,這些人對政治權利有更大的需求。這其實也是進步民主思想的種子得以落地生根的土壤。

假如,——當然只能說假如,——當時的明朝國家政策沒有那麼嚴重傾斜,造成西北地區農民負擔太重、揭竿而起,沒有那麼多的農民起義和盜賊流寇,明朝應該會有更大一點的騰挪空間可以較為自如地應付後金野蠻人的襲擾,那麼情況可能會好一些。

但明朝積弊已久,官場太黑暗、官員太肆意妄為,賣官鬻爵和貪汙腐敗也太嚴重,讓不少人人痛恨切齒,朝廷又顯然缺乏自我清肅和自我修復的意識和能力,這樣下來,一次全國性的動亂是免不了的。運氣好的話,是一次倒逼出來的改革的陣痛,運氣不好的話,明朝國家制度就崩塌了,橫豎是躲不開一場國家大亂。

然而,不管閹黨和東林黨人怎麼鬥,朝堂裡怎麼亂,假如皇帝至少能保證軍隊的供給,而軍隊也更職業化一些,既不捲入朝廷政治紛爭、又能夠堅守本職、穩定不亂的話,就不會發生吳三桂引清兵入關這樣可怕的事情。

那麼,經歷了明朝舊制度的分崩離析之後,中國有沒有可能形成一套較為進步的、民主化程度較高的國家制度呢?要知道,明朝後期幾任皇帝基本上已經不履職了,很大程度上是依靠內閣大臣的輔佐,——當然後來也有魏忠賢擅權、一度干擾和中斷了朝廷的內閣輔佐制度的正常運行,——這很有點君主立憲的意思,只是還沒有完全成熟、形成外化的制度並得到正式確立。

說了半天,跑題了


TeaC

您的關注就是我的動力

即便沒有李自成搗亂,明朝也打不過滿清,即便沒有李自成,明朝也必將滅亡。明朝滅亡是由內而外的潰爛開始的。一個朝代的滅亡總是伴隨著種種必要“條件”明朝在當時的那個狀況是無法戰勝清兵的。李自成這個內憂只是很巧妙且幸運的摘了果子,按實力來說啥也不是,戰鬥力還不如那些刀口舔血經營多年的草寇,明朝輕敵也一直也都沒當回事,否則不會把大部精銳力量都遣往遼東,孫傳庭也不會那麼輕易的就被幹掉。

以上文提到過的孫傳庭為例,他的統兵作戰能力對戰義軍那是綽綽有餘的,比如高迎祥同學,竟然意氣風發的想學魏延的子午谷奇謀,結果被孫傳庭俘獲並送回京城處死,這才有了李自成的後續接任,而李自成也不是孫傳庭的對手,兩軍對抽之下李自成全軍覆沒,十八騎逃出生天,要不是崇禎急下調令,李自成死的妥妥的。最後失敗還不是因為洪承疇帶走了所有精兵趕赴遼東,而新兵確實不好使喚,並且糧草還要自籌,兵源不足,崇禎帝作死一樣的催促開拔迎敵,否則孫傳庭根本死不了,抽死李自成完全沒問題。

再看高高在上的崇禎,很多人都說崇禎是最勤勉的皇帝,當時底子不好,對他報以同情,其實崇禎死的當真不冤,一個皇帝他不是個小吏,不是光勤勉就可以了,確實很多事都是閹黨和東林作祟,但他自己能拿主意的時候昏招就少了?袁帥我只說一點,他對崇禎的5年承諾就是口頭“軍令狀”如果非說不是,那沒有完成也是欺君罔上,在那種封建時代和皇上說話尤其涉及軍務能胡說八道麼,一切必要條件崇禎也都給了,兩種說法取其一,袁崇煥都要付出代價,其他罪名是否落實都已經不重要了。

在這些情況下,大明如何不亡。李自成這個幸運獸不是靠真實實力取勝,完全就是當時的統治階層不重視才造成的後續嚴重後果,如果李自成之流完全沒有出現過,滿清滅明朝也是如此,改變不了結局,李自成的渣渣戰力後來被滅也是必然的。


古今通史



即使沒有李自成起事,只要還是朱由檢當政,明朝仍然會敗。

從萬曆中後期,經天啟到崇禎,此時的明朝像是已經被吹得極度膨脹的氣球,並且仍在自發、緩慢、持續地往氣球裡吹氣,它已經隨時面臨爆破的危險了。這時李自成輕輕地吹了口氣,“嘣”,氣球爆了。我們總不能說是李自成好大的口氣將氣球吹破了,因為即使沒有李自成,明朝自己也在向氣球裡吹氣,氣球終將會爆,李自成只是將這個時間提前了。

每個王朝的敗亡規律幾乎是相同的,皆是從內而外的,骨髓壞了,在它的表皮上塗再厚的粉底也沒用。當然,如果真想挽救明朝,經歷了萬曆和天啟,朱由檢的政治眼光稍微好點以及稍稍懂點權術的話,剛即位便立刻整治魏忠賢絕不是最好的時機。魏忠賢死得過早,對於明朝來說,並不是件好事。當然,還有袁崇煥,不管袁是主戰還是主和,他在薊遼的影響力總是實實在在的,朱由檢懲治袁崇煥也是選在了最不恰當的時機。




假如沒有李自成,明朝想要戰勝滿清的話,首先要做的便是“換帥”,將崇禎皇帝換掉,他不適合亂世,他的能力即使是當個太平盛世的守成君王都會顯得吃力。朱由檢當政時期,並沒有解決腐敗吏治,百姓基本生活保障問題沒有得到有效解決,百姓沒有飯吃,便依然會造反。即便沒有李闖王,也會有劉闖王,王闖王。

誠然,魏忠賢的死是政治利益集團互相爭鬥的結果,可是這個結果怎麼產生、何時產生,朱由檢是可以控制的,不過他沒忍住,說好點他是憤青,說難聽點他是腦瓜不好使。朱由檢廢了魏忠賢,然後將東林黨扶上位,對於明朝來說可謂是方出狼窩便入虎穴,魏忠賢既代表他自己的利益,也代表皇帝的利益,而東林黨僅僅代表自己的利益,卻對皇帝的利益漠不關心。朱由檢顯然沒有意識到這點。

我們都知道,宋朝實施崇文抑武的基本國策,明朝亦是如此,武將地位低得可憐,文官則可以跟皇帝蹬鼻子上臉。李自成為什麼可以輕輕鬆鬆地長驅直入北京城,明朝當時又為什麼沒有兵力去阻擋?因為當時有點能力又不想死的武將已經陸陸續續投降滿清了,而導致這個結果的正是崇禎和文官的死不悔改,明明到了危在旦夕的時刻,還不討好武將,反而加大對武將的打擊力度,文官的筆桿子能打戰?結果是袁崇煥被凌遲處死,然後武將幾乎人人自危,接著投降滿清,再然後反過來幫著滿清打明朝,這裡面有表現的因素,也未嘗沒有報復的心理。



在戰爭年代,武將的作用是非常大的,然而那位宛如智障的崇禎皇帝只堅定地相信文官的筆桿子可以殺敵,文官的唾沫星子可以退敵,對與武將則是任由文官任意的蹂躪。

總之,說到底,明朝的滅亡終究是它的根子裡的問題,李自成只是一個讓明朝加速滅亡的導火索,只有換掉朱由檢,換成一個真正有志中興明朝並且有能力有智慧的帝王,或許才可以挽救明朝,從而戰勝滿清吧。


吾與吾國

首先說明一下,明朝不是亡於李自成,也不是亡於滿清,也不是亡於萬曆,而是亡於明太祖朱元璋,明成祖朱棣。

朱元璋建立大明,分封其子為王,並世襲罔替的時候就決定了大明的國運。而明成祖朱棣,更是為大明王朝的滅亡放下了一個“暗子”。取消了諸王的“領兵權”,冊封努爾哈赤的先祖(因為少數民族的人名比較長,所以記不清)為建州衛指揮使,並世襲罔替。

大概是朱元璋年輕的時候窮怕了,所以害怕自己的子孫吃苦,所以,不管是親王、還是郡王都給予了超國民待遇——分封,加祿。具體情況可以關注我的其他文章。而朱棣靠“靖難”起家,害怕其他親王效仿並取而代之,就削去了他們的領兵權,甚至不許串聯,不許他們“通官,通民”,派人監視。這些王爺們閒來無事就生孩子玩。到了崇禎上位的時候朱姓王爺已經接近百萬,而這些王爺都是“治國無術,擾民有方”,聯合不法奸商,地方官吏侵吞百姓良田,災荒年也不放過,不僅沒有雪中送炭,而且還變本加厲,雪上加霜。



可以這麼說,沒有李自成,農民軍照樣起義,照樣造反。繁體的飯,食加反,老百姓沒有飯吃,為了活命,只能鋌而走險去造反。倉粟足而知廉恥,沒有捱過餓的根本不知道捱餓之後的痛苦,特別是看著糧滿倉的皇親國戚,達官顯貴。誰能保證自己的眼睛不發綠?所謂餓死是小,失節是大,只是讀書人自命清高的鬼話而已。


還有人說李自成是亂臣賊子,我感覺這非常的可笑。請問你姓朱嗎?李自成是你的臣,還是你的子?李自成吃你家的飯了?就算你是崇禎皇帝朱由檢,李自成吃你家的飯了嗎?你說的無非是食君之祿,忠君之事這一套,但是宋朝的時候就有人提出了:不管是皇親國戚,還是達官顯貴,吃的用的,都是民脂民膏,都是從老百姓拿來的。
接受現代教育的你,怎麼越來越活回去了呢?再說了,曾經是驛臣李自成已經被“裁員”了,已經不拿朝廷俸祿了。食君之祿,忠君之事,這一套已經不適合他了。還有,李自成是一個起義或者造反嗎?是他直接找崇禎皇帝單挑嗎?就算沒有李自成,就沒有其他人起義或者造反了嗎?如果真談亂臣賊子,明成祖朱棣才是吧?他是朱元璋的子,朱允炆的臣,卻違背朱元璋的旨意起兵造反。朱棣得國不正,朱由檢的皇位也正不到哪去。



李自成推翻大明王朝不是罪,因為當時推翻大明王朝已經是民心所向,李自成只是成為了其中的一個頭目,也卻好是他領導的農民軍,打進了紫禁城、大明皇宮。李自成也不是沒有跟崇禎皇帝聯繫過,跟他一起抵抗滿清,但是被崇禎皇帝拒絕了,總體來說,李自成非戰之罪,他不是沒有跟滿清打過,只是打不過而已。有一句話是誰說的?不以成敗論英雄。

可以這麼說亡明的不僅僅是李自成的農民軍,還有世襲罔替的建州衛指揮使努爾哈赤。還有朱元璋,朱棣父子,還有眾多超國民待遇的王爺們。


太極雲飛揚


沒有李自成搗亂,大明能戰勝滿清嗎?其實我們還可以進一步假設,如果明末皇帝不是多疑、剛愎的崇禎皇帝,而是換成文韜武略的朱棣大帝穿越過來,明朝會不會戰勝滿清呢?

我個人以為,即使沒有李自成的搗亂,即使換成一個比較英明的皇帝,明朝也無法避免覆滅的命運!


因為歷史的發展,自有它自己的內在運行規律和前進方向。歷史的車輪滾滾向前,並非某個個人能夠僅僅依靠個人的意志和意願,就能改變歷史車輪前進的方向,能夠阻止其歷史進程的。這純屬是螳臂當車,一廂情願。即使這個個人再偉大,再英雄帷幄,最多也就是讓這個腐爛到骨子裡的、大廈將傾的末代王朝多苟延殘喘幾年罷了,或者延緩一下它覆滅的速度。

爛透了,朽到底了的“老房子”,終究是逃脫不了轟然倒塌的必然命運的。徹底打破、砸爛一箇舊世界、舊社會,迎來一個新朝代、新世界,是歷史的必然!


“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唐朝詩人劉禹錫的著名詩句,正是告訴了我們這樣的道理:新事物必將取代舊事物。舊事物被滅亡的命運既是不可避免,也是不可逆轉的。

大明王朝從明初歷經276年,走到明朝末年時,明朝的政治、經濟、軍事體制,已經完全腐朽、墮落、黑暗到了極點和不可救藥的地步。任何一個事物,一旦由量變逐漸積累,完成質變的過程後,那麼這個過程就變得再也不可逆轉了,只會加速走向滅亡!


所以說,爛透了、朽到根的這座“大明老房子”的倒塌,只是早一天和晚一天的事。只等待一個恰當的時機,和一個合適的機遇,就會出現一個人,輕輕一推,這老房子就轟然坍塌,灰飛煙滅。而這個人就是闖王李自成!

當然,沒有李自成,還會有劉自成,張自成……總之,大明王朝的滅亡是不可避免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