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明王朝1566》裡,為什麼明知裕王是下一任皇帝,嚴黨還不向其靠攏,而是多方面形成對峙呢?

小幹探

我覺得一朝天子一朝臣這句話就是這個問題最好的答案嚴嵩和呂芳都是嘉靖的人,熟諳大明朝的政治,他們也都知道下一任皇帝必定是裕王。即使他們向太子靠攏,其實也不會有太好的結果。比如呂芳後來其實已經向太子靠攏了,派馮寶到裕王府做世子的大伴,就是押寶到裕王這邊了。呂芳本身還是很仁慈的,樹敵不多,加上嘉靖對呂芳不錯。所以最後他只是被貶到南京去了,其實就是嘉靖讓他遠離是非,這樣他能夠安享晚年

反觀嚴嵩這邊,即使他們想像呂芳那樣倒向裕王,嘉靖也不會允許的。因為嚴黨本身就是嘉靖用來制衡朝臣的,說白了就是臣子在下面鬥,嘉靖皇帝超然世外,他只需要維持平衡即可。嚴黨做的很多壞事其實都是在替嘉靖背鍋。如果嚴黨倒向裕王,朝廷便都是裕王的人了。嘉靖豈不是得提前退位?

最為關鍵的一點,即使嚴嵩倒向裕王,裕王也肯定不會接受他的。畢竟一朝天子一朝臣,歷史上這樣的例子真的太多了。比如明朝的魏忠賢、清朝的和珅都能說明這點。任何一個新的皇帝繼位必定會重用自己身邊的人,並且逐漸取代前朝的人。裕王身邊的人辛辛苦苦陪伴數十年,為的就是有一天等著裕王繼位,他們能夠飛黃騰達。比如他身邊的人,徐階、張居正、高拱。

嚴黨把持朝政二十多年,樹敵太多了,他和太子本身就立場不同。比如第一集就被打死的周雲逸,其實就是太子的人。他和裕王基本上就是朝廷中兩股最大的勢力,雙方爭鬥數十年,最後甚至到了不惜犧牲數十萬百姓生死的地步。請問這種情況下嚴黨怎麼可能倒向裕王,裕王就算不記仇,他手底下那些人能不記仇麼?


歷史是什麼

“在這個世上,只有皇上能呼風喚雨,也只有皇帝能遮風擋雨”。做臣子的,沒有選擇權。

皇帝只有一個,只要嘉靖一天沒死,權力就必須牢牢的掌握在他手上。嚴嵩當了十幾年的首輔,這點帝王之道他是很清楚的。。



嚴嵩離舊皇帝(嘉靖)太近,也就離新皇帝(裕王)太遠,想轉變太難。他是嘉靖的心腹,嘉靖不死,他不可能成為裕王的臣子。即使他想,嘉靖也不會允許。離裕王走的近,嘉靖會弄死他。一朝天子一朝臣,嚴嵩把自己定位得很準。

但是,裕王身為儲君,嘉靖也必須為他鋪平道路,默認他的小圈子,還讓這些人逐漸進入內閣參與決策。如若不然,裕王登基後該如何坐穩皇位?

有不少人說嘉靖不喜歡裕王。歷史上的事不在本文討論的範圍。就從電視劇裡面來看,嘉靖只有一個兒子和一個孫子。再不喜歡裕王又能怎樣?有第三選擇嗎?而且萬曆出生後,嘉靖賞賜的是棗子和栗子,寓意“早立子”。隱含了立裕王為太子的意思。呂芳就曾經教訓馮保,說“大明的天下早晚是裕王的”。呂芳最能猜測嘉靖心意,他說是那肯定就是。

所以,張居正可以親近裕王,高拱也可以接近裕王,因為他們並不是嘉靖的心腹,也不在嘉靖的權力核心圈之內。嘉靖對他們的定位就是輔佐新君。


與嚴嵩一樣尷尬的人,還有呂芳和陳洪。嘉靖狠心趕走呂芳,扶陳洪上位。看到陳洪那副小人得意的畫面,估計很多觀眾一定是氣的牙癢癢,覺得嘉靖薄情寡義。

但是,這恰恰是嘉靖對呂芳仁義的地方,因為一旦嘉靖駕崩,呂芳就沒有活路。他替嘉靖幹了那麼多壞事,裕王豈能留他?裕王一黨也不會容他。嘉靖把呂芳趕到南京守陵,讓他遠離是非之地,算是給個善終了。

(嘉靖對呂芳還是有情義的)

相比之下,嘉靖就不關心陳洪的死活了。趕走呂芳用陳洪,讓陳洪替自己繼續幹那些醜事和髒事。待自己駕崩,所有的鍋都讓陳洪背。陳洪也不傻,他非常想往裕王圈子靠,給自己謀條後路。裕王表面上很重視陳洪,實際上也不拿他當個人。

陳洪本想巴結裕王,卻因為馮保的事得罪了小萬曆,先是被裕王妃扇了一巴掌,跪在地上一頓猛磕頭,結果頭都磕破了。為了貫徹嘉靖的旨意,又弄巧成拙被嘉靖一頓批評,自己把臉都打腫了。

既想討好嘉靖,又想討好裕王,怎麼可能呢?伴君如伴虎,陳洪沒有呂芳那麼好的命!

裕王已經有馮保做內廷心腹了,留著陳洪有何用?陳洪為了搞死馮保,已經得罪了裕王和萬曆。他名聲那麼差,裕王登基後遲早要收拾他的。這一點,陳洪看不透,嚴嵩卻看的很透。裕王已經有自己的外朝心腹了,徐階、張居正、高拱哪個不比他有能力?裕王要他有何用?不管他嚴嵩怎麼朝裕王靠,裕王也不會容他。

所以嚴嵩要想死的不那麼難看,只能盡職盡責的做好他首輔的工作。不能讓朝廷的俗務煩到嘉靖,滿足嘉靖無休止的慾望。嘉靖後來踢開嚴嵩,換人上臺。只能說明徐階比嚴嵩更合適當首輔而已,並不是單純的權利鬥爭。誰能力強誰就執政!嚴嵩已經老了。


總得來看,嚴嵩對待裕王,不好也不壞。嚴世蕃一案,他兒子被斬殺,他自己致仕,雖然狼狽不堪,但也算是留了條狗命。這也從側面說明了嚴嵩處理關係得當,並沒有得罪裕王。

相比之下,嚴世蕃才是一棵樹上吊死,他是既不鳥裕王,也不鳥裕王一黨,還偷偷的挖嘉靖的牆角。最後牆倒眾人推,死了個透心涼。嚴世蕃要是聽他爹的話,也不至如此。

最後總結一下。嚴嵩是嘉靖扶上位的,他只能效忠嘉靖,儘量不得罪裕王。靠近裕王?不存在的。所以嚴嵩的倒臺,這是必然結果。無非就是時間問題。嚴嵩在嘉靖朝倒臺,起碼還能留條命。活到隆慶朝再倒,不僅嚴嵩會死,嚴黨也要死一大批人。


Mer86

阿斗解讀《不能,不願,不敢》

三分天下,三足鼎立,三權穩國,看懂政爭就看懂嚴閣老為何無奈選擇死硬到底,最終乞食餓死。

首先,我們明確一件事,嚴閣老權傾天下,誰給的,答案是嘉靖皇帝。

其次,我們在明確另一件事,嘉靖皇帝為何給嚴閣老那麼多權利,原因很簡單,聽話貼心,懂他的心思。

作為中國歷史最聰明皇帝之一,嘉靖皇帝可謂把帝王術,運用到爐火純青地步。剛繼位,就借父母之名,爭國本,給三楊下馬威。整個生涯都將權臣,首輔玩弄於股掌間。直到徐階,嚴世蕃,張居正出現才算棋逢對手將遇良才。


大明1566可不僅僅只是電視劇,他是一部權謀教科書。我這裡說嚴閣老,為何“不能,不願,不敢,”讓我們一個個看過去。

第一,不能靠攏裕王

中國歷史上,每一個太子府就是下一代權利中樞,那裡有未來皇帝的老師,皇帝的發小,皇帝的伴讀。每一個都是現在政治勢力的參與者,未來的決斷者。這裡有的都是心腹,同僚,師生情,發小情,同窗情,情感才是維繫關係的紐帶。我們看看嚴閣老!

首先:我們反觀嚴閣老,年紀那麼大,和裕王可謂代溝太大啦。不是一個時代的自然尿不到一起。

其次:太子府鐵板一塊,你突然空降你算那種地位?你進去啦,之前說好的權利劃分怎麼改?

再次:嚴閣老和太子府手下人做事風格可謂大不相同,我這裡不論忠奸對錯,只論行事風格,政治鬥爭無對錯。

總結就是:嚴閣老和太子感情不夠深厚,關係也不夠密切,因為地位太高過去反而沒位置,而且過去啦還會被排斥,再加上行事風格也不同,自然不能靠攏。

第二,不願靠攏裕王

這點比較複雜,因為嚴閣老到最後,他不是一個人,他也不是一個人在戰鬥,他有著數不清的朋黨親隨,那股勢力太過龐大這就造成啦不願意靠攏。

第一,靠攏你裕王,我們這群人,等你真正上臺,不是低人一等。這樣傻事誰做。

第二,靠攏你裕王,你能給我什麼?你自命清高,我們這一群人要吃要喝,你給的了嗎?

第三,我們這群人勢力已經足夠強大,強大到皇帝也忌憚三分,如果不靠攏我們繼續發展,就算你上臺也不一定能壓制。不如拼一把。

總結就是,嚴閣老因為身後的勢力,不得不繼續保持原狀,就算他想投靠也不行,況且他並不想投靠,對他而言,放眼四海,除啦嘉靖皇帝,誰都不怕。我為何有必要去投靠你,這個時候這種情況,你來拉攏我才對。

第三不敢靠攏裕王。

關於這一點,不敢靠攏才是嚴閣老不靠攏的真正原因。嚴閣老權利是誰給的,嘉靖皇帝。他如果靠攏裕王會發生很可怕的事情,他承擔不起。

第一,他如果靠攏裕王,那麼嘉靖皇帝做何感想,嘉靖皇帝肯定會想,我還沒死,你就敢找下一個靠山,你把我當什麼?這個太可怕啦。不用倒嚴,他馬上就得死。

第二,他做啦那麼多壞事,都是在嘉靖皇帝默許下做的,如果他投靠裕王,那麼沒有皇帝的保護傘,他隨時會被清算。

第三,裕王並不待見他,不僅不待見,反而恨之入骨。自己過去不是自取其辱。

所以嚴閣老上不能對不起嘉靖皇帝,下又沒辦法獲得裕王信任。上下都不好做,只能維持原狀。

那麼嚴閣老就這樣坐以待斃嗎?錯啦,其實他做的一切都不是坐以待斃,他培植勢力是用背後的勢力為依靠,讓皇帝們投鼠忌器,他盡心服侍嘉獎皇帝,是給自己勢力爭取時間。

他壞事做盡目的也是為啦皇帝的內庫還有自己的利益。你們真認為他做的一切,都是沒人知道的,錯,全部都是嘉靖皇帝默許的。他只是執行者和背鍋俠而已。

怪就怪嚴世蕃實在太囂張跋扈,觸動啦皇帝的根本利益,也不會如此,如果他稍有收斂,也許就不會被抓住把柄一網打盡。嚴閣老光榮退休,或者繼續風光也不一定不可能。


阿斗不傻

第一 當時嘉靖有兩個兒子 裕王朱載垕和景王朱載圳 裕王在當時只是繼承人之一 並不是唯一繼承人 嘉靖四十年 景王就藩之後 裕王才被逐漸確立為繼承人 直到嘉靖四十四年 朱載圳病死 繼承人之爭才塵埃落定。

第二 我們可以看看裕王身邊的大臣 這裡面 最出名 最厲害的人是高拱高肅卿 此人說好聽點叫嫉惡如仇 說難聽點就是有點軸 他看不起也不屑和嚴黨同流合汙 嚴黨既然滲透不進去 只能退而求其次尋找景王作為目標

第三 因為嘉靖不喜歡裕王而喜歡景王 因為史載 景王長得像嘉靖 嚴黨善於揣摩上意 當然是跟著嘉靖的意思走

第四 不排除景王私下裡結交嚴黨 兩下里一拍即合


酒罷問君三語

嘉靖是不會允許嚴黨向裕王靠攏的

1,嘉靖臨終前曾說過:“朕御極四十五載,從來都是一人獨治。”為了達到這個目的,嘉靖一直奉行著左右平衡之術:使嚴嵩、裕王兩黨在長時間內保持著微妙的平衡,任何一黨都無法獨大。兩黨為了鞏固權力、擴大勢力,不斷向嘉靖討好盡忠,而嘉靖卻居高臨下心手相應,遊刃有餘地玩弄一將眾臣。

2,封建社會,君為臣綱;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天下是君王的“家天下”,國家更是君王的私有財產。古代這種以等級名分教化社會的觀點被稱作“天理”,所以,嚴黨和裕王無論身份地位如何,他們都應該依正理盡本分,無條件的順從嘉靖的聖意,既要盡忠;又要充當其助手和耳目並以此駕馭百官。

裕王是不會接納嚴黨的

1,嘉靖曾將裕王黨比作清澈的長江,將嚴黨比作渾濁的黃河,所以,當涉及到自身利益的政見不同時,雙方絕對是背道而馳,很難溝通。正所謂道不同不相為謀;富則偏右,窮則偏左;如是也!

2,在一個地方兩個強者不能相容:嚴黨把持朝政二十多年,一意媚上,竊權罔利,以致權傾皇室,朝中勢力更是早已盤根錯節。但眼下彷彿好景不再,常言道:“長江後浪推前浪,浮事新人換舊人。”裕王党進學修德,用賢使能,無事荒怠;尤以徐階,高拱,張居正為代表的清流一派更是堅守底線,風雨同舟,以致“倒嚴”業已成為大勢所趨。

嚴黨與閹黨不一樣,嚴黨不是皇權的附庸和衍生,所以,它的興衰存亡不是皇帝一個人決定的

1,明朝宦官其實是皇權的附庸和衍生,是被用來幫助皇權對抗文官勢力的,他們的一切亦都是皇帝給的,但是,皇帝一句話撂倒他們也是很平常的事;呂芳年少入宮,立身服侍嘉靖,雖然深得聖意,官至司禮監掌印大太監,但畢竟只是在嘉靖打盹的時候,代為行使權力而已;自從嘉靖提拔陳洪而取代呂芳之後,他便隨即失勢,樹倒猢猻散。正所謂得之不難,失之必易;如是也!

2,與閹黨不同,嚴黨不是皇權的附庸和衍生;在嚴黨上臺的二十多年裡,他們連絡門生、結黨營私、賣官鬻爵、廣佈黨羽、遍植勢力,操控朝政以致內部官僚腐敗。他們既手握明朝政權,亦培植了掌管東南兵權的胡宗憲。所以,當嚴黨在劫難逃之時,嚴嵩把兒子嚴世蕃找來了,並且口述命兒子寫信給胡宗憲,暗命胡宗憲倭寇不得不剿不能全剿,因為,只要倭寇在胡宗憲就在,有胡宗憲在,嚴黨就可屹立不倒!

3,東南戰事迫在眉睫,而偏偏被大明朝一直依仗的胡宗憲亦被算作嚴黨,所以,嚴黨的興衰、存亡,榮辱很大程度上是由東南戰事決定的,嚴黨雖然使得明朝危在旦夕,但是多年的經營亦使得明朝的命運離不開嚴黨。嚴黨勢力之大,以致很難指揮調度;正所謂尾大不掉,如是也!


劇評道長

不請自來!

其實嚴嵩和和珅一樣,都是精明能幹,既是能臣同時也是權臣,代表著上一代君主的價值體系,同時也是一派利益集團的首腦,政治鬥爭中大多時候沒有太明顯的對錯,都說嚴嵩是權奸,為什麼嘉靖帝就看不出來呢?一個能啟用並培養胡宗憲張居正等大批能臣幹吏的君主,怎麼可能看不透嚴嵩嚴世蕃?還有乾隆皇帝能讓一個貪婪無比的大蠹蟲紅火20多年嗎?

歷史是任人打扮的小姑娘!

嚴嵩肯定不傻!而且必然也會並且別無選擇的靠攏到裕王身邊,只是他自己樹大招風,前朝已經是位極人臣了,新主子還能給他什麼?難不成把皇位給他?

還有嚴嵩所代表的利益集團嚴重影響到新皇帝的統治,這是最根本的因素,根據馬克思主義政治經濟學分析,他們之間的利益衝突,特別是君權與相權的主要矛盾是不可調和的!

再有一條,新主子的班底也要上位,你老是佔著位子,擋住人家上進的路了,肯定有一大群人要搬掉你這塊絆腳石!比如徐介和張居正高鞏合力除掉嚴嵩,後來張居正又搬掉了高鞏……當然這是後話。

還有一條,除掉嚴嵩是新皇帝樹立權威的需要!《讓子彈飛》最後,黃四郎問張牧之,到底是我對你重要還是錢對你重要?張牧之說,沒有你對我很重要!

沒有永恆的朋友,只有永恆的利益!

我甚至可以想象的到,嚴嵩在裕王登基之前肯定還暢想過自己的嚴家王朝千秋萬代的繁榮昌盛吧!

電視劇往往都是戲劇化,比如《乾隆王朝》裡,和珅對永焱登基幫助那麼多,甚至起到了巨大作用,這是不太可能的!在封建王朝裡,皇權思維可不是感情戲的範疇,在歷史上,乾隆的幾個兒子中,老十一和老十七都是很厲害的,甚至可以說能力遠遠超過十五子,可是為什麼會偏偏選他了呢?我個人傾向於太上皇和皇帝之間的博弈關係決定了,作為太上皇的乾隆不知道自己還能活多久,但是對最高權力的眷戀讓他不得不昧著良心選擇一個好控制的做接班人,他能心甘情願做自己的影子!

政治鬥爭不是你想的,而是時局需要!

正如武則天的所作所為,至親亦可殺!幾個兒子都被她親手殺了,還不是因為他們都是阻礙自己登上權利頂峰的最強勁的潛在障礙,儘管她的兒子們可能自己都默認了老孃當皇帝,可是保不齊底下有人要藉機擁立新君,來個黃袍加身,天下頓時大亂!殺掉這幾個禍害,留下一兩個,對天下表表心跡,我只做一屆,後面肯定會歸還大唐神器云云,李旦就是因為好控制,最弱,反而能夠活下來。

歷史總是驚人的相似,因為政治是有公式和定理滴!


袁知袁味

靠的上嗎?

裕王正式確立皇儲地位是在皇孫(也就是未來的萬曆皇帝)誕生之後,之前並無明知道一說,裕王景王相爭,嚴黨是有備選項的。

裕王政治勢力的基本盤,就是其師傅天團,真的是天團,因為這幾乎就是大明後來的一整屆領導班子,高拱、張居正、李春芳、殷士詹、陳以勤……個個狠人不甘居於人下,而且領頭的倆明顯都有自己的政治山頭。

張居正老師徐階就不用說了,而徐階雖然表面上長期臣服嚴嵩,但那只是臣服,並不是投靠,嚴嵩很清楚徐階自成一系,不可能和自己同一立場。高拱更狠,自立山頭,那是赤裸裸要準備替代嚴徐二人的,而且高拱長期作為國子監的老大,不缺自己政治班底。

因而裕王身邊不是高系就是徐系,這種基本架構下,確定裕王穩贏時,他身邊已經是水潑不進了,嚴黨就算放低姿態也靠不上了,何況之前扶助景王結下的宿怨?

非不為也,實不能也。


惡魔的糞叉

看了兩遍這部劇,我覺得應該有以下幾個方面的原因吧,如果不對,還請指教:

1、因為嚴嵩對自己的定位很準確,一朝皇帝一朝臣,作為嘉靖皇帝的臣子,只能為他所用,雲在青天水在瓶,他的天就只有一個人,那就是皇帝。作為內閣首輔,他需要去為皇帝遮風擋雨,滿足皇帝無休止的慾望,所以不是嚴嵩跟裕王過不去,而是嘉靖的慾望必然會導致他們過不去。



2、嘉靖皇帝深諳權謀之道,御人之術。嚴嵩黨的存在是為了平衡清流,而裕王已經倒向了清流,所以他要是這山望著那山高,皇帝絕不會容於他。嚴嵩一黨只不過是維護平衡的工具,所以在嚴黨倒臺後,嘉靖皇帝又扶持陳洪的司禮監,繼續制衡清流。
在大明朝這個權利漩渦當中,嚴嵩未嘗不知道裕王才是將來的天子,但他已經身不由己,只能隨波逐流了!


歷史拾辰

一看題主就沒有好好看這部《大明王朝1566》,劇中的嘉靖是什麼人設,用八個字來形容就是“忽智忽愚”,“忽功忽罪”,最典型的一個例子就是嘉靖知道嚴黨貪腐,但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楊金水待罪之身回來反而被嘉靖嘉獎,這又為什麼?因為楊金水代表著內宮,內宮又代表了皇帝本人,僅僅因為楊金水沒有和官府人士勾結,將所有情況實情稟告皇帝,是個忠心的奴才,就免去了他在江南犯下的一切罪孽,並獎賞,這已經充分地證明了一點:


嘉靖眼中只有巍巍皇權和他自己,百姓的死活,忠奸的分別,在他眼裡都不重要。



明白了這一點,嚴黨有怎麼敢染指裕王。貪汙腐敗,掏空國庫,榨乾百姓,這些都不是什麼重要的事兒,只要還能為嘉靖修宮殿大興土木提供金錢,他們就有利用價值,有價值就不會有任何事兒。


但向裕王靠攏,就是想碰嘉靖的兒子,就是想幹預甚至控制嘉靖身後的巍巍皇權,這種事兒一旦發現一點苗頭,就是觸犯龍怒,一不小心就會被連根拔起,滿盤皆輸。


這一點從馮保受呂芳指點接近裕王,結果被嘉靖整得半死便可以看出苗頭。連一個小小的太監馮保想接近裕王,都能讓嘉靖產生如此多的疑慮和戒心,更不用說已經在朝廷上是龐然大物的嚴黨了。


(文/星夜行)


我是星夜行

嚴嵩是沒有退路的。

即使他去向裕王靠攏,裕王也不會信任他。裕王信任的肯定首先是他的近侍大臣,比如徐階、高拱、張居正。這些人跟隨他多年,彼此瞭解、感情深厚。嚴嵩即使靠攏過去,也是外人。

另外,如果嚴嵩向裕王靠攏,也會得罪嘉靖皇帝。嘉靖皇帝信任、重用嚴嵩等奸臣,就是把他們當作看家的走狗。他們存在的價值就是去替嘉靖控制朝政、打擊其它勢力。限制裕王勢力的發展,本身就是嚴嵩的價值所在。如果嚴嵩投靠了裕王,那嘉靖留著他還有什麼用?第一個收拾的就是他。

所以,嚴嵩只能是一條道走到黑,去做嘉靖的走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