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化万物智在融合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数化万物 智在融合 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写在2018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召开之际(三)

月与夜的融合,激发了无数文人墨客的思乡情怀,山与水的融合,造就了多彩贵州秀丽的山水风光,大数据与各行各业的融合,贵阳这片沃土之上风生水起并结出累累果实。数据显示,2017年,贵州省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发展水平为33.8,贵阳总体融合指数为42.5,高于全省平均水平8.7。

瞄准建设公平共享创新型中心城市的目标,贵阳加快大数据与实体经济融合,加快大数据与乡村振兴融合,加快大数据与服务民生融合,加快大数据与社会治理融合,稳步推动实体经济转型升级、推进农村产业革命、提高人民群众生活质量、提高政府治理能力和水平,在大数据融合方面创造新经验、闯出新天地,为共商共建共享爽爽贵阳新未来注入源源不断的动力。

大数据与各行各业融合的序幕已经拉开,从农村到城市,从工业到农业,融合带来的红利正在持续释放——运用大数据,“老干妈”辣椒酱畅销全世界;融合大数据,传统农业转型升级步伐加快;共享大数据,群众获得感大大提升;借力大数据,社会治理实现精细化……正因如此,“数化万物·智在融合”成为2018数博会的主题。

按照党的十九大提出的新要求,贵阳将落实好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作出的部署,坚定不移推进大数据战略行动向纵深发展,推动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为推动贵州大数据发展跃上新台阶作出贡献。

加快大数据与实体经济融合

推动实体经济转型升级

作为传统辣椒制品企业,贵阳“老干妈”运用大数据稳定提高了产品质量和标准,将20多种产品销往72个国家和地区,年产值从2015年的40亿元增加到2017年的50亿元,年均增长11.8%。

运用大数据让一瓶辣椒酱在世界飘香,是贵阳推动大数据与一二三产深度融合、走高质量发展之路的一个缩影。在贵阳加快大数据与实体经济融合进程中,“老干妈”的成功,并非个例。

近年来,贵州运用大数据思维,以数据为关键生产要素,推动大数据与实体经济融合,逐步构建出更广泛、更多元、更立体的经济体系。在此背景下,贵阳小到数百克的辣椒酱,大到成吨重的工业产品,都能够看到大数据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的成效——

贵阳海信、航天电器等5家企业已获批为国家级智能制造试点,航天电器与西门子合作的“电连接器柔性智能制造车间试点示范”入选工信部“2017年中德智能制造合作试点示范项目”。

益佰制药、雅光电子等39家企业入选全省“大数据 工业”深度融合试点示范企业。

……

自2016年8月实施“千企改造、一企一策”工程以来,贵阳共有633户规上工业企业被纳入该工程,其中581户企业完成转型升级方案编制,覆盖率达91.8%。

依托云上贵州贵阳分平台,以聚集“企业全生命周期涉企数据”为核心,以推进大数据与工业融合发展为目标,贵阳实施了中关村贵阳科技园产业云平台等一批工业大数据平台项目,初步实现了数据支撑政府决策、数据促进行业升级、数据服务企业发展。

按照全省实施“万企融合”攻坚战的总体要求,贵阳还将制定出台“千企融合”实施方案,2018年建设30个融合标杆项目、300个融合示范项目、融合企业450户,数字经济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提高到32%。

加快大数据与乡村振兴融合

推进农村产业革命

在精准量化各类资源资产的基础上进行数字化存证,运用大数据对农产品的市场需求、价格走势等动态信息进行收集、分析、公布……在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中,贵阳加快了大数据与乡村振兴融合,传统农业也在悄然发生变化。

像往常一样,日前,家住修文县谷堡乡平摊村小沟组的村民黄林站在家门口望了望猕猴桃田,又转身回房,打开了视频监控器,一改十几年来每天上山的习惯,通过高清探头,数百亩猕猴桃田尽收眼底。

“我们正在探索利用大数据的分析功能,实现市场精准投放,针对不同地区,利用技术手段,采取订单式的方法生产出符合地方口味、出口标准的猕猴桃,让修文猕猴桃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修文县猕猴桃产业发展局副局长黄亚欣说。

利用大数据物联网可追溯系统,修文猕猴桃实现了产、销等环节的全程检索、全程管控、追踪溯源,使产品百分之百实现生产有规程、有记录。

修文猕猴桃“嫁接”大数据,是贵阳用好大数据助力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

在省委、省政府的坚强领导下,贵阳正推进大数据 农业深度融合,推进互联网、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在种植、养殖、加工、物流、营销等产业链各环节的应用,加强农业生产流通全程智能监控与分析,助推农村“三变”改革。得益于大数据,贵阳农业产业转型升级的步伐加快——

息烽县永靖镇立碑村依托贵阳大力发展大数据产业的良好环境,以发展农村电子商务为引领,带动农民增收致富,走出一条壮大村级集体经济的新路子。

花溪区将陆续上线“贵途花溪”全域智慧旅游DT云平台、“供销马车队”农商互联大数据平台等一大批大数据应用示范场景项目,推进农村产业革命。

清镇市卫城镇凤山村推出基于身份链和数字钱包,结合诚信管理服务的个人便民应用产品,通过“大数据 三变”,打造“会思考的村庄”。

……

按照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总要求,大数据正多层次、多维度为贵阳的乡村振兴注入“新动能”。

加快大数据与服务民生融合

提高群众生活质量

4月25日一早,家住北京路附近的唐阿姨就打开了手机上的“筑民生”APP,轻轻一点,全市五大农贸市场和中心大型超市农产品的零售价格一目了然,对比自己想要购买农产品的价格之后,她最终选择了新路口农贸市场。

增进民生福祉是发展的根本目的,在推进大数据战略行动向纵深发展的进程中,贵阳充分利用大数据洞察民生需求、优化民生服务。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让人民群众共享大数据带来的便利,贵阳从未止步——

在精准扶贫方面,贵阳大数据精准帮扶平台数据库已累计汇聚数据691.3万条,形成了大数据动态扶贫全景图,实现了对贫困户的精准识别、精准帮扶、精准退出、动态管理、全程记载。

在教育方面,贵阳正发挥大数据技术对教育改革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推进贵阳市智慧教育融合分析平台建设,重点开发高中选课走班管理系统、初中生综合素质教育评价系统、贵阳移动教研APP系统等。

在交通管理方面,贵阳不断丰富“数据铁笼”的内涵,把大数据作为推进城市交通综合治理的大引擎,深入开展交通大数据分析研究,建设好业务分析、核查、效能分析、目标考核等模块,让各部门在开展工作中做到心中有“数”。

在公安“放管服”工作方面,贵阳充分运用现代信息网络和移动微警务等技术手段,推进“互联网 公安行政管理”,积极构建公平普惠、快捷便利的民生服务平台,实现一网通、一网办,真正让群众少跑腿、让数据多跑路。

……

随着大数据与服务民生融合的不断深入,未来,贵阳市民还将享受到更多便利。

加快大数据与社会治理融合

提高政府治理能力和水平

今年3月,一位市民发现自己停在路边的电瓶车不翼而飞,随即通过“万物互联”案件上报呼叫中心报警。虽然电瓶车被盗后,现场没有留下有效线索,而且电瓶车的具体被盗时间也无法确定,但借助于“万物互联”技术,警方很快破案,为群众挽回了损失。

抢抓大数据战略机遇,贵阳铺设了覆盖全市的“天网工程”“智慧门禁”等万物互联前端感知网络,通过人像大数据体系建设,实现对贵阳时空内人、事、物的全息刻画,对重点领域的全域预警管控,对“他是谁”这一关键问题的精准破解。电瓶车被盗案件得以很快破案,正是借助了万物互联技术。

“数据安防”实现了物防、技防、群防整体联动,“数据铁笼”让权力在阳光下运行,“数据司法”实现了司法工作的制度公平和效率提升……当前,贵阳加快了大数据与社会治理融合,在社会治理方面进行了诸多有益的探索和尝试。

在此过程中,贵阳开发了社会治理云平台“社会和云”、城市管理开放式互动平台“百姓拍”等平台,成效初显——

2017年,贵阳社会治理云平台“社会和云”通过互联网、大数据等方式,全方位、多角度听民意、解民忧,联动510家各级政府工作部门,会同引导近3000家社会组织以及小微社会组织作为协作机构,共同参与社会治理工作,每天处理群众诉求3000余件,推动了社会治理智能化、精细化。

市民通过“百姓拍”可实时反映、关注、监督和评价贵阳的城市管理问题。从2018年3月1日上线至3月31日24时,“百姓拍”APP累计下载量达7468次,社会公众通过APP举报的案件总量达61007件,符合立案标准的案件达56878件。

下一步,贵阳将不断推动技术融合、业务融合、数据融合,实现跨层级、跨地域、跨系统、跨部门、跨业务的协同管理和服务,有效提升政府治理能力,更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和人民生活改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