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風品牌故事:強軍路上的東風軍車

東風,中國軍車第一品牌牌。始終承擔著強國強軍的歷史責任和使命,完全自主研發生產的一代代軍車與共和國共成長。建廠50年來,東風公司已累計向國防建設貢獻軍車40多萬輛。在部隊使用的現役軍車中,東風軍車佔據了三分之一。東風公司始終把發展軍品事業作為實現強國強軍夢的重大使命和光榮責任,目標為實現中國夢、強軍夢,為我國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做出更大貢獻。

东风品牌故事:强军路上的东风军车

1965年,因國防建設需要,還在籌建中的第二汽車製造廠(東風公司前身)接到研製生產軍用兩噸越野車——20Y的任務。當時中國汽車工業基礎幾乎為零,東風人依靠自己的智慧和力量,在蘆蓆棚裡靠手工用錘子和榔頭砸出了這款車。 1975年,東風公司自主創新的第一代軍車EQ240建成投產。 1979年,EQ240載著人民子弟兵駛上了對越自衛反擊戰的戰場。因為過硬的產品質量和卓越的性能,東風軍車一戰成名,榮立戰功,被譽為“功臣車”“英雄車”。20世紀90年代中期,換裝了新型大功率柴油機、具有更高通過性的東風EQ2102開啟了東風第二代軍車服務國防的歷史,並作為主力運輸車型一直延續至今,東風也成了我國軍車的主要生產基地。

2002年,我軍第三代高機動性越野汽車研製工作正式起步,車型要求瞄準在海灣戰爭中表現優秀的美軍“悍馬”,做到全面的技術提升、高起點的技術創新。美軍對第三代高機動性越野車有明確定義:非常規的動力性,高越野通過性,壞路、無路狀態下的平順性。產業報國,矢志強軍,歷經4年半時間,東風公司完成了1.5噸高機動性軍用越野車——東風“猛士”的自主研製,並於2007年12月開始批量列裝部隊。東風“猛士”越野車全部15項戰技指標中,12項超過了美軍“悍馬”戰車,其餘3項相當,達到國際同類領先水平。東風“猛士”填補了我國在高機動性軍用越野車研製上的空白,在我軍陸軍裝備史上堪稱劃時代之作。

三代軍車一脈相承,東風人始終不忘強軍重任。

东风品牌故事:强军路上的东风军车

“九層之臺,始於累土”

從研製20Y開始,東風軍車就被烙上了攻堅克難、自主創新的印記。一代代東風人踐行和發揚著“馬燈精神”和“蘆蓆棚精神”,堅持100%自主知識產權和100%國產化。東風“猛士”是我國首次開發成功的系列化、多用途、完全自主創新的高科技機動作戰平臺,其身上的所有部件,大到發動機,小到一顆螺絲釘,全部由東風自己生產。

東風“猛士”總設計師黃松曾自豪地說,“能研製這樣的項目,一生就算沒白活。”從猛士立項起,每一個進程節點,每一個重大進展,每處理一件關鍵問題,他都事必躬親。項目組的同志說,只要與黃總談猛士項目,他立刻兩眼發光,精神抖擻。就是這樣一位已經在東風工作了40餘年,依舊保持高度嚴謹認真的設計者,他的起步,是從“風餐露宿、四海為家”的試車員開始的。一款軍車研製成功,不僅取決於設計和研發,更需要在各種極端環境進行試驗,試車員就是這樣一群默默無聞的幕後工作者。

參加猛士試驗任務的徐剛說:“搞試驗多苦多累,常人恐怕很難理解。什麼時間最熱,就往全國最熱的地方跑;什麼時間最冷,就往全國最冷的地方跑。在吐魯番試驗時那個熱啊,恨不得把身上的皮都給扒下來;在漠河那個冷啊,穿什麼都給你凍透。在青藏高原的高原反應,一個個頭上就像戴了緊箍咒,渾身沒有四兩力,但還是得照常試驗。”為了能在時間節點內完成猛士的試驗里程指標,很多試車員在外一呆就是兩年,家都不要了。號稱“陸軍航母”的東風“猛士”就是這樣在一次次試、一次次改中磨礪出來的。

东风品牌故事:强军路上的东风军车

軍工品質,這四個字背後是東風軍車創新的技術研發、嚴苛的製造標準、卓越的產品性能和過硬的產品品質。2008年, “東風猛士”獲得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這是中國汽車行業22年來獲得的唯一一個國家科技進步獎一等獎。

2016年起,東風公司更是啟動了“軍品一號工程”項目,對東風猛士新車型進行開發。東風公司技術中心也圍繞“一號工程”啟動了技術課題戰表、黨員立項攻關等系列活動,取得了實實在在的新突破。2017年,東風公司技術中心組織開展了“進軍營 強國防”主題市場走訪活動,深入部隊一線瞭解東風“猛士”用車情況,進一步促進了東風軍車研發與部隊國防需求的同頻共振。同樣在2017年,東風公司也獲得了四代軍車預研資格,延續了東風軍車產業報國、科技強軍的優良傳統。

攻堅克難,東風無懼艱辛;自主創新,東風奮勇向前。

东风品牌故事:强军路上的东风军车

“威加海內兮歸故鄉,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作為中國軍車第一品牌,半個世紀以來,在共和國的強軍路上,東風沒有缺席任何一件大事。

氣勢磅礴閱兵場,強軍檢閱東風魂。1984年、1999年、2009年,三次共和國華誕的盛大閱兵式上,滿載著東風人夢想與榮光的東風軍車,器宇軒昂地駛過天安門廣場;在舉世矚目的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70週年閱兵式上,118輛東風軍車參與受閱,27個裝備方隊中,有19名將軍領隊乘東風“猛士”受閱;在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0週年閱兵式上,“猛士”再當“排頭兵”,東風軍車在所有車輛裝備中佔比超過1/3。五次閱兵式,東風軍車均以“零失誤、零誤差、零故障、零事故”通過,向世界展示了中國陸戰力量一往無前、所向披靡的英偉雄姿。

东风品牌故事:强军路上的东风军车

運載三軍駐港澳,心手相牽不分離。舉世矚目的港澳迴歸,東風EQ140軍車運載三軍將士進駐香港、澳門,代表國家去結束殖民統治,行使主權。那一刻,不僅是東風人的驕傲,每一箇中國人也都因此而自豪。

东风品牌故事:强军路上的东风军车

保家衛國為己任,衝鋒陷陣為民安。2008年汶川大地震,東風“猛士”越過一道道障礙,在廢墟中穿行,第一個向外界傳出了地震災區的訊息,贏得了救災部隊“何懼山高路險,猛士一馬當先”的讚譽。北京奧運會安保,新疆、西藏維穩,大興安嶺滅火救災,四川雅安、九寨溝、新疆精河地震,颱風“天鴿”重創華南、港澳……哪裡有災害出現,哪裡有人民需要,哪裡就有人民軍隊,哪裡就有東風“猛士”。東風軍車始終與人民解放軍一起,構築保家衛國、維護和平的鋼鐵長城。

心繫世界共同體,血性之軀護和平。2015年,中國首支維和步兵營到海外執行任務,和他們一起出徵的,就是東風“猛士”。在南蘇丹、孟加拉國、剛果(金)、利比里亞,東風“猛士”幫助中國維和部隊圓滿完成了警衛巡邏、運輸保障、工程建設和醫療救護等任務。東風軍車的優良性能讓“中國製造”成為維和行動中的國家名片。

東風軍車正在不斷把自己鍛造成 “召之即來、來之能戰、戰之必勝”的精兵勁旅,鍛造成“有信心、有能力打敗一切來犯之敵”的英雄戰車。

強國強軍東風夢,敬業擔當猛士魂。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國防和軍隊建設也進入新時代。今天,我們比歷史上任何時期都更接近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目標,比任何時期都更需要建設一支強大的人民軍隊。東風公司將繼續腳踏實地地走好強軍路上的每一步,創造強軍興軍新的光輝業績,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為維護世界和平發展做出新的更大貢獻。

东风品牌故事:强军路上的东风军车

東風“猛士”研製項目第一完成人黃松談猛士研發

提到東風“猛士”就不得不說起它的締造者——總設計師黃松。正是他帶領著團隊一次次修改,一次次試驗,在不斷地摸索中創新,最終完成了“猛士”從零到震撼的完美呈現。

黃松承擔起“猛士”的設計任務時,雖然壓力沉重,但他知道,東風公司已經有了幾十年的軍車開發經驗,具有相當的技術儲備和開發人員儲備。“猛士”的研發對他來說既是挑戰也是機遇,無論對個人的汽車生涯,還是對東風公司的發展來說,都是千載難逢的幸事。就憑這,豁出命也值得。

东风品牌故事:强军路上的东风军车

當時,歐美等發達國家在軍品上對中國全面封鎖,“猛士”屬於軍用產品,所以車上的所有部件,大到發動機,小到螺絲釘,都要自主設計、自主製造,是真正的100%自主知識產權,100%國產化的產品。有人看到“猛士”和“悍馬”的外形相似,便以為是仿製的,但這是戰術技術指標限制造成的。設計時,黃松帶領團隊曾設計了很多外形,甚至刻意迴避悍馬的外形,但無論怎樣設計,在戰術技術指標的限制下,最後總是殊途同歸。但“猛士”與“悍馬”的所有數據完全不同,“猛士”的多項性能指標優於“悍馬”。

“猛士”的整個研發過程,從材料的選擇、外形的設計、模具的加工、性能的試驗、整車的配合都是從零開始。“就拿車身的材質來說,我們就進行了很多試驗。”總設計師黃松帶領團隊在進行車身材質設計時,首先選用了與當時美軍“悍馬”相同的鋁製車身,但他們很快就發現,鋁製車身長時間放置後容易變脆,大大降低了車身的防護性,反覆試驗驗證後,設計師們將車身改為鐵製。“猛士”就是這樣在設計師們的不斷創新和實驗中破繭成蝶的。黃松說東風“猛士”之所以能夠敵過“悍馬”關鍵在創新。在全新的事物面前,困難總是存在的,突破困難的過程就是創新的過程。

從“猛士”一代的研發至今已經十幾年過去,目前,“猛士”第三代已經在研發當中,同時東風已經取得第四代軍車的預研資格。黃松對於第三代“猛士”充滿信心,他大膽地提出了軍車新能源化的理念。許多人認為新能源運用到軍車中不現實,但黃松看到了新能源軍車具有傳統軍車不可替代的優點,依託輪轂電機技術,新能源軍車將具有靈活性更好、空間更大、越野能力更強、提速更快等優點,而且新能源軍車噪音小,在軍事行動中便於隱藏。

對於年輕一代的設計師們,黃松寄予厚望,他希望年輕人們能夠走到一線去設計軍車。當年,“猛士”進入整車試驗時,2萬公里的試驗里程黃松全程跟隨跑完,獲得了一手的測試資料和數據,這為之後新一代軍車的研發奠定了基礎。黃松在一次採訪中說過:“做軍車的開發必須具備責任感、使命感、榮譽感,東風人就是肩負著責任、使命和榮譽,幹出了東風‘猛士’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