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城|济南老城区里的点点滴滴(之一)

古城|济南老城区里的点点滴滴(之一)

在济南生活了几十年了,小时候住在商埠一带,那时候的老城区就已经没落了,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城市的发展,历下区成为了济南市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泉城路以南的地区已经成为济南的商业中心,老房子几乎都拆完了,泉城路以北的地区也许是拆迁成本过高的原因吧就一直保留下来了,其实现在进去看看,老城区的市民生活的还是很不方便的。这一片地区平时因为绝大部分都是民居而很少进来,偶尔进来也是去王府池子一带去玩。开始写济南点滴之后就决定来走走看看。大致的路线就是如图所示了。

古城|济南老城区里的点点滴滴(之一)

泉城路路北有一条叫“鞭指巷”的小巷,宽有丈余,刚刚错开两辆人力三轮车,北起双忠祠街,南至西门大街(今泉城路),全长380米,鞭指巷的由来至今让人津津乐道。自明朝设府后,济南西部老城区也就是今天的省府前街一带便是那是省、府、县各级衙门的所在地,故车来人往,终日不息,热闹非凡。到清康熙、乾隆年间,附近逐渐有了经营鞭子、鞍子、缰绳等皮革制品的手工作坊,也有了票号钱庄、大户宅府,成了颇具人气的街巷,久而久之这条街巷便被人称为“鞭子巷”,也称“鞭杖巷”。相传清朝皇帝乾隆骑马来此,见此巷人声鼎沸,热闹繁华,便向巷子里扬鞭一指,问道:“这是何处?”时任内阁大学士的刘墉(一说为纪晓岚)灵机一动,随即答道:“万岁御鞭所指,当名为鞭指巷。”于是“鞭子巷”便改称“鞭指巷”并流传至今。

今天的行程就是从鞭指巷开始,从路口进去没有多远,路东就是泰运昌辰旧址。

泰运昌辰

位于鞭指巷南头(70号)、紧挨泉城路的一处老建筑——“泰运昌辰”旧址,石质拱券形的临街门楼坐东朝西,上有砖砌女儿墙,正中镶嵌着一块刻有“泰运昌辰”四个大字的石匾,为近代书画家胡柏年于1922年3月所书,是济南市现存较少的民国时期西洋风格和中国传统四合院风格完美结合的建筑,现在大门紧锁没有开放。

古城|济南老城区里的点点滴滴(之一)

古城|济南老城区里的点点滴滴(之一)

沿着鞭指巷北行,走到将军庙街左转西行

将军庙街

济南将军庙街位于泉城路以北,高都司巷以东,鞭指巷以西,街因庙得名。据传,济南有一屡打胜仗的勇将,名叫刘猛,其夫人俊美无比。好色的皇帝贪其美貌,就将她骗进宫去,刘夫人不愿屈服。皇帝就设计使刘猛从陡峭山路上跌落下马而死,并以灭两家九族迫使刘夫人就范。刘夫人提出为丈夫盖庙并年年祭祀,于是济南的官员便奉旨盖了将军庙,自此香火鼎盛,该街也改称为“将军庙街”。

在将军庙街的中端路北,是慈云观的门楼,看看里面居民加盖满满的小房,也就没有进去看的兴趣了,不过回家后搜了搜也就只有遗址没有其他建筑了。

慈云观

慈云观是一处道教庙宇,相传为府城隍庙分院,由同一位道长主持,始建于清康熙年间。现为历下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慈云观门楼十分漂亮,为硬山顶双坡屋面,门楼为三开间,中间有一个石砌圆形拱门,拱门上嵌着一块刻有“慈云观”三个字的石匾额。

古城|济南老城区里的点点滴滴(之一)

过慈云观走到将军庙街的西头就是天主堂了,去的时候大门紧闭也无法进去参观。

天主堂

古城|济南老城区里的点点滴滴(之一)

因教堂奉无染原罪圣母为主保,所以全名为圣母无染原罪堂,百姓以地名称为将军庙天主教堂,也称将军庙街天主堂等。该教堂建筑群由主教堂、小修道院、主教公署组成,现为济南教区主教府,现驻神职人员有两位,所辖信教群众近千人。目前该教堂对外开放参观,并举办相应的课堂教学。

作为济南最早的天主教堂,教堂的建设可追溯到16世纪,几经变迁才形成现在的规模。该建筑群为济南最早的近代建筑艺术代表作,教堂融合中外,兼采南北,地域特征明显,体现了老济南在殖民时期,中西文化碰撞、交融的建筑特点。其建设艺术,特别是内部壁画精美,宗教气氛浓郁,是济南重要的宗教建筑之一,被列为济南第三批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天主堂为将军庙街曾经并列着的四座庙堂(自东至西依次为城隍庙、将军庙、慈云观和天主堂)之一,也是目前整条街上保存最好的建筑,因这几处建筑组合南临将军庙街,北止双忠祠街,西起启明街,东到西熨斗隅巷,成为老城内颇具规模的洋楼方阵,现在仍有许多老济南人将这一带称为“洋楼街”。

古城|济南老城区里的点点滴滴(之一)

古城|济南老城区里的点点滴滴(之一)

奇特的是西式教堂的对面建了一中式的照壁

古城|济南老城区里的点点滴滴(之一)

右转就是启明街,墙壁上标有泉水所处的院落,不过沿路我看到大部分的院落都关着大门,估计居民家谁也不喜欢天天都有大量的陌生人来打扰自己的生活。

古城|济南老城区里的点点滴滴(之一)

启喜泉

看着87号院开着 大门便走了进去

古城|济南老城区里的点点滴滴(之一)

门楼上面的木雕

在院落的尽头树下就是启喜泉

古城|济南老城区里的点点滴滴(之一)

启喜泉是2013年2月5日市政府正式下发的审批文件重新被被命名的30处无名泉,属于井形泉

古城|济南老城区里的点点滴滴(之一)

从87号出来,小街对面还是天主堂的房子

古城|济南老城区里的点点滴滴(之一)

顺着启明街一直向北走,路上也很少见到一两个行人,大门几乎都紧闭着,走到双中祠街的路口,在东北角就是双忠泉

双忠泉

双忠泉泉、祠的命名均出自对明朝末年因抗清而在济南罹难的山东巡抚宋学朱和历城知县韩承宣的纪念。明朝崇祯十二年(1639年),清兵入关,绕过北京直取济南,明崇祯十一年(1638年)十二月,清军兵临济南城下,十万清军用炮火和云梯向城区猛攻。山东巡按宋学朱和历城知县韩承宣率领千余名守军和民众拼死抵抗,消灭了清军几万士兵。但终因寡不敌众,孤立无援,在坚守了九个昼夜后,于第二年的正月初二日,济南城被攻陷。宋学朱在城楼上战死,韩承宣也同其他官员一起遇难。事后,为纪念宋、韩这两位忠贞不屈的民族英雄,便建双忠祠以祭奠。

清康熙四十五年(1706年),乡人在重修已倾圮的双忠祠时,从地下掘出一泉。该泉泉水清澈,莹洁甘美长流不息,遂名以祠命名之曰“双忠泉”。山东督学赵申季作《双忠泉记》,勒石于泉旁。

2005年4月2日,在历时五年半的济南新七十二名泉评选中,双忠泉顺利入选并位列济南新七十二名泉的第二十四位。

古城|济南老城区里的点点滴滴(之一)

古城|济南老城区里的点点滴滴(之一)

从双忠祠街向东走。两边分布着居民住宅,路北可以看到双忠祠的牌子,进入院子,里面都是低矮的平房民居,询问了住户,这里只是遗址了,双忠祠早就毁掉了

古城|济南老城区里的点点滴滴(之一)

不过在双忠祠院子的角落里发现了不匮泉,泉池上面被杂物覆盖

不匮泉

古城|济南老城区里的点点滴滴(之一)

古城|济南老城区里的点点滴滴(之一)

古城|济南老城区里的点点滴滴(之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