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女子图鉴:职场潜规则,北漂血泪史

不要说院长看剧带有色眼镜,说到翻拍,尤其是翻拍国外影视的国产剧

脑海里浮现的只有:

北京女子图鉴:职场潜规则,北漂血泪史

这个锅就必须要去年的COS剧《深夜食堂》和翻译片《麻烦家族》来背了。

鉴于对翻拍剧的坏印象,所以我对《北京女子图鉴》的期待放的非常低。

但是当院长带着十级满点的吐槽欲准备干翻它的时候,看了两集居然觉得有些下不去手。

北京女子图鉴 (2018)

北京女子图鉴:职场潜规则,北漂血泪史

北京,这可是个创造奇迹的地方,没什么不可能。

——陈可

去年日本的一部《东京女子图鉴》,讲述来自18线小县城的女主赤手空拳在大城市闯荡的故事。

虽然故事讲的是的东京,但是扎透了一大波漂泊在北上广年轻人的心。

又丧又贪婪的女主角绫,不正是苦逼又坚强的自己嘛!

放弃在老家安逸到死的日子,在大都市冲锋陷阵的女人啊,虚荣又真实的可爱。

北京女子图鉴:职场潜规则,北漂血泪史

虽然都是讲小县城出生的女主漂泊在大都市的故事,所要经历的欲望和痛苦是一样的;

但国情和城市氛围这些细节的区分,想要拍好本土化“北漂奋斗史”,并不容易。

至少那些生活在北京的外地人,一眼就可看出这是不是一部“伪剧”。

戚薇扮演的女主角陈可,一般本科,一般家境,但并不想过“差不多的人生”。

北京女子图鉴:职场潜规则,北漂血泪史

什么是“差不多的生活”呢?

第一集,陈可的妈妈就带她去见某事业单位的局长,安排一个单位工作——

“工资有2000多块,你不知道多少人打破头来”。

被家里人安排相亲。

对方年记不大,却沾染习气,世故浮夸。抽烟、抖脚,从头到尾用家乡话招呼她“哪天一起打麻将”。

北京女子图鉴:职场潜规则,北漂血泪史

闺蜜刚结婚,双方父母为了分子钱吵破头,而闺蜜的心思是“等我生了儿子,一切都是我的”。

几个镜头,把小城市的弊端陈诉的清清楚楚:

人情社会、发展空间局限、家庭关系里互相制约斤斤计较。

北京女子图鉴:职场潜规则,北漂血泪史

想要有更公平的竞争,更广阔的天地,只能选择大城市。

陈可刚来到北京的时候,北京西站在她眼里闪闪发光。

北京女子图鉴:职场潜规则,北漂血泪史

大北京带来的兴奋和新鲜持续没多久,就开始接二连三地给她上了几课。

普通本科学历+零经验的应届生,没钱没人脉没背景,在北京拿到的肯定的是hard模式。

尽管北京被描绘得处处都有奇迹,餐馆里动辄都在谈几个亿的融资,

事实是,陈可投寄那么多份简历,要求从“月收入6000”,到“5000”,到“按你们要求来”。

北京女子图鉴:职场潜规则,北漂血泪史

她得到的回馈是“简历做得挺好的,贵吧?拿回去接着用吧。”

接下来的剧情,被投奔的基友动手动脚,被初恋男友分手,没钱到只能问大爷买半根玉米。

不得不说,前几集的很多细节,着实有些戳心。

地下室的出租屋里,只有一小块地方能收的到讯号;

初入职场,被老油条同事们呼来喝去;陪老板出差,被要求大半夜去送烟;

遇到对她照顾有加的老总,刚刚才有点动心的小粉红,才知道对方已经有家有室。

北京女子图鉴:职场潜规则,北漂血泪史

“既然全城的女孩们都在抢穿那双可以去参加舞会的水晶鞋,那我不如自己挣钱买一双,或许能到达得更快。”

在剧中,陈可会经历11个不同类型的男人,(不全是恋爱关系)。男闺蜜、富二代、艺术家、小狼狗、公务员、经济适用男...

11个啊!可以组个足球队了。

这11个男人的设定,也让《北京女子图鉴》备受质疑。

说好的职场励志剧,怎么又变成玛丽苏的“全剧男人都爱我,靠男人上位”的套路?

北京女子图鉴:职场潜规则,北漂血泪史

虽然有部分的剧情处理的不够接地气,但是院长更偏向于这是一种戏剧化的表达。

《北京女子图鉴》10年的跨度,出现这些男配的数量其实也并不过分。

这些也只是陈可在追逐水晶鞋道路上的风景。

就前面播出的6集来看,院长愿意给个及格分,静待后续的故事发展。

北京女子图鉴:职场潜规则,北漂血泪史

《北京女子图鉴》的北漂故事,基调是向上的,但也不可能给出一个答案。

它无法量化留在北京到底是痛苦多还是快乐多,更不能告诉我们留在北京是对是错。

像陈可一样千千万万的北漂女孩,她们过得到底怎么样?

北京女子图鉴:职场潜规则,北漂血泪史

失业了就找工作,失恋了就找乐子。

她们会变成一个强大而崭新的自己,正视自己的欲望,不以男人的喜好作为唯一标准。

认识到自我的需求,并不耻于此;认识到社会的残酷,却不退缩。

努力就好了,剩下的,就交给时间吧。

其实《北京女子图鉴》故事一开篇,我们就知道它有两种去路

要么是少女奋斗史,一碗寻梦女孩终成功的鸡汤;要么带出现实的粗糙颗粒,讲的是一个新城市移民的成长史。

在这个一眼看到底的故事里,院长都能感到编剧的两难——

一方面他们不甘于拍一个精致的没有生命力的偶像剧;

另一方面在现实的粗糙感上,又有多大的胆量和能力,拍出城市中失落的归属感?

北京女子图鉴:职场潜规则,北漂血泪史

在移民时代的今天,大城市代表着的,是一种更好生活的向往。

但大城市的更好生活,并不是唾手可得的,而是在巨大的不对等的竞争中产生的

北京女子图鉴:职场潜规则,北漂血泪史

毕业后回老家还是留在大城市?

要留在安逸的小城过小日子还是漂泊在花花世界的北上广?

这大概是很多人都要面临的问题。

《奇葩说》有过一个辩论命题:要大城床还是小城房?

里面各种激烈的观点碰撞在当时已经掀起过一场大规模的讨论。

北京女子图鉴:职场潜规则,北漂血泪史

对于这个问题的回答,没有唯一的答案。

院长大概只能送一首歌:

不问你将去何方,送你一匹马。

北京女子图鉴:职场潜规则,北漂血泪史

送你一匹马金志文 - 送你一匹马

北京女子图鉴:职场潜规则,北漂血泪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