醫生啊,救救這些自殘的年輕人吧

醫生啊,救救這些自殘的年輕人吧

深夜,還伏在電腦前加班;

休息時,窩在沙發裡追劇;

搖晃的車廂裡,低頭戳弄手機;

……

你的這些生活習慣,正在暴露你的健康問題。

武漢一名25歲的職員,每天對著電腦伏案工作,入職兩年後發現脖子僵硬、疼痛。

醫生診斷其頸椎椎間盤突出、頸椎生理曲線消失、有骨質增生等現象。

而這些情況,一般出現在七旬老人身上。

醫生啊,救救這些自殘的年輕人吧

20歲的身體,70歲的頸椎,聽起來不可思議。

但很多人就是這樣,在不知不覺中,就把自己的身體給糟蹋壞了。

沒事兒不敢體檢,怕一體檢全身都是病”,正逐漸成為大都市年輕人的常態。

1

一部爆米花電影

可能讓你久坐成疾

研究人員表示,中國八成以上的市民,都出現了不同程度的頸椎病。

頸椎病一般高發於五十歲以上的人群,但近幾年患頸椎病的年齡明顯下移,楊林醫生介紹,年齡最小的僅12歲。

今年2月歐洲脊柱協會發出警告:“短信脖”將成為新一代普通疾病。

“一個人的頭部重約5kg,當前傾看手機等電子設備時,通常呈60°角,那麼這時由於物理槓桿作用以及重力作用,一個人頸部肌肉就要承受至少25kg的重量。”

長久低頭玩手機、勾著脖子盯電腦,讓頸椎原本正常的生理曲度被強行改變。

醫生啊,救救這些自殘的年輕人吧

久而久之,不光頸椎病在所難免,還容易塑造出“猿人姿勢”:含胸駝背、肚子突出。

上班族一坐就是一整天、回家就是倒床休息;學生伏案學習,半天不挪位。

但久坐的危害,可能大到超乎你的想象。

就在今年1月,一名叫小吳的年輕女子崴腳12天后突然離世。

導致悲劇發生的原因是:小吳崴腳後,久坐不動,下肢形成深靜脈血栓,血液在血管中凝結成塊狀,後血凝塊脫落隨血液循環進入肺動脈,引發肺栓塞。

長久窩在辦公椅裡不走動、經常長時間乘坐飛機、火車……靜坐的時間過久,缺少肢體活動,都可能有下肢深靜脈血栓的潛在危險。

那麼,到底怎麼樣才稱得上久坐?

美國糖尿病學會指出:所有人都應該避免久坐超過90分鐘。

也就是一部爆米花電影的時間。

當你懷裡的爆米花還沒啃完,電影才剛到高潮,你的頸椎、身體已經不堪重負。

運動,則是改善這種情況的不二法寶。

只是單純地動一動身體,就能對大腦產生即時、持久、且具有保護作用的效果。

坐久了,有意識地進行一些小運動,哪怕只是站起來倒水、去趟衛生間,都能有不小的效果。

2

激起愉悅感的糖分

糖裡藏刀

吃糖,像是人類的天性。

《紅海》行動裡,機槍手石頭鍾愛糖果,還把糖分給喜歡的女孩佟麗,由此誕生了“吃糖CP”。

醫生啊,救救這些自殘的年輕人吧

“只要有糖吃,什麼事兒都沒了。”

人對糖的痴迷,絕對不是個例。

《民國吃家》的作者有考證,魯迅在京期間去過65家食肆,其中最愛甜食。

《銀魂》主角坂田銀時自詡“糖分王”;

醫生啊,救救這些自殘的年輕人吧

據調查,55.7%的日本女人會優先選擇消費甜食來犒賞工作後的自己。

糖份能刺激大腦釋放多巴胺,讓人產生愉悅感。

醫生啊,救救這些自殘的年輕人吧

然而,能讓人心情變好的“糖份”,卻是“笑裡藏刀”。

這種影響,與長胖無關。

美國《自然》雜誌曾直接披露,糖造成的健康問題,是因為它本身就具有毒性。

澳大利亞導演Damon Gameau為了弄清楚糖對健康的影響,連續 60 天的時間裡每天“吃糖”40 茶匙,約200克的糖分。這些糖分都來自被公認的營養食品,麥片、低脂風味酸奶、烤豆子等。

實驗結束後,他身體的變化令人震驚——除了明顯的發胖外,他還得了脂肪肝,患上糖尿病的幾率也大大增加。

美國《預防》雜誌盤點了甜食的十二大“罪名”,包括加速皮膚老化、引起頭痛、誘發糖尿病、加大患癌風險等等。

雖然我們不會每天“吃糖”,糖分卻無處不在地潛藏在我們的生活中,比如富含糖分的碳酸飲料。

海南的夏女士因為常年喝飲料,雙側腎臟都長了結石。

醫生啊,救救這些自殘的年輕人吧

糖分還能刺激大腦釋放多巴胺,向大腦發送“繼續攝入”的信號,讓你不加節制地繼續吃;

醫生啊,救救這些自殘的年輕人吧

君子愛糖,取之有度。

有控制地攝入糖分,用白開水替代飲料,善用“半糖主義”就可以巧妙地以招拆招,化解糖分危機。

3

健康界的“無冕之王”

並不是那麼無害

感冒了,多喝熱水;頭疼了,多喝熱水;“姨媽痛”,多喝熱水……

喝水,被有些人視為包治百病的良方,成了健康界“無冕之王”。

確實,在炎熱的夏季,人體出汗多,需要的水分也相應增多。

但關於水的不少謠言,卻會讓你面臨風險。

“多喝水可以優化膚質”,這句話讓多少愛美的姑娘水杯不離身。

雖然有研究表明,每天飲水500毫升能增加皮膚的血流量,但這與是否能讓皮膚變嫩並沒什麼直接關係。

多喝的水,無法讓皮膚“水潤”,卻很容易“水腫”。

醫生啊,救救這些自殘的年輕人吧

補充水,也不只有喝水這一種途徑:多吃水果、蔬菜,喝不太鹹的湯、粥……

4

睡眠是頭等大事

前段時間,一份《中國的90後年輕人睡眠指數研究》報告刷屏了朋友圈,數據顯示,在滿分100分的情況下,90後的睡眠均值只能達到66.26分,剛剛過及格線。

年輕人習慣於深夜“修仙”。白天大都被學習工作佔滿了,只有關上燈躺進被子裡的那一瞬間,時間才開始屬於自己,如此寶貴的閒暇時光,當然不能浪費在睡覺這種事上。

《武林外傳》裡,佟湘玉算過一筆賬:

如果每天只睡3個小時,可以節省下來十二萬零八千個小時,約等於五千三百天,也就是十四年零六個月。

醫生啊,救救這些自殘的年輕人吧

看起來是把有限的生命延長了不少,殊不知,熬夜帶來的危害,連補覺都挽回不了。

身體被消耗殆盡,惡果也在不知不覺中顯現出來,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風險都會加大,同時熬夜會導致性衝動低下,平衡感變差。

醫生啊,救救這些自殘的年輕人吧

睡眠剝奪對健康的主要影響丨維基百科

熬夜的人比睡眠正常的人更容易患上癌症,以胰腺癌為例,經常熬夜的人發病率要比一般人高出 3 倍多。

不僅如此,熬夜和很多心理疾病有明顯關聯,譬如精神分裂症、焦慮、成癮。

從夜晚偷來的時間,騙得了自己,騙不了身體。

美國睡眠基金會的最新研究顯示,18至64 歲的成年人,每天睡眠不要少於6小時,7-9 小時最為合適。

別覺得“偷不到”的時間是被浪費掉了,到了該睡覺的時間,就放下手機,放心去睡吧。

5

戒菸戒酒是原則

都知道吸菸喝酒有害健康,可危害到底有多大?

27歲的男生小謝酒量不好,但聚會時為了助興,和朋友一起喝了瓶400毫升的勁酒和2斤米酒,酒足飯飽後,回家倒頭就睡。

第二天,小謝的同事卻發現他已經神志不清了,送醫診斷的結果是——急性酒精中毒併發缺血缺氧性腦病。

緊急搶救後,小謝脫離了生命危險,卻成了一個只會點頭搖頭,不會說話,沒有自理能力的“嬰兒”。

醫生啊,救救這些自殘的年輕人吧

南京一家飯店酒宴上喝葡萄酒的食客/視覺中國

除此之外,過度飲酒引起的胃潰瘍和酒精性肝硬化都是癌前病變,可直接導致癌症。

東亞地區的人由於體質原因,常常難以完成乙醇的完整代謝過程,最終酒後大量乙醛積累在身體裡,就成了致癌的兇手。

吸菸則有著同樣強大的殺傷力。

煙中含有的尼古丁、亞硝胺等致癌物質,有誘發胃癌、肺癌、膀胱癌、口腔癌等多種癌症的風險。

習慣吸菸喝酒的原因可以有許多,但戒菸戒酒,一個理由就夠了——你需要給自己的健康一點保障。

6

注意口腔衛生

有時工作壓力大,下班回家就一動不想動,牙都懶得刷。一次兩次還覺得心有“愧疚”,時間一長就變成對口腔衛生的疏忽。

牙周炎就是這樣日積月累養成的。

早期可能只會有牙齦出血、口臭的現象,甚至很不明顯。但是嚴重時,牙周炎很容易導致牙齒脫落。

更有美國塔夫茨大學一項研究表明,牙周炎與一系列癌症有關。患有嚴重牙周炎的人患各種癌的症風險比普通人平均高出24%。其中,肺癌風險增加133%。

一套完整正確的刷牙流程需要照顧到口腔的每個部位,至少應有三分鐘。

1、牙刷和牙齒呈45°角,旋轉輕刷門牙。

2、牙齒內部,刷上排時牙刷向下移動,下排則相反,用提拉的手勢輕刷。

3、大牙內側,牙刷要上下轉圈移動。

4、咬合面很多人都會忽視,齲齒也就經常發生在這個地方。牙刷要與咬合面垂直,前後刷動。

醫生啊,救救這些自殘的年輕人吧

如果有條件,要規律性地對牙齒健康進行排查,早做防治措施。

7

主動留意心理健康

所謂的疾病,一半是心理疾病,;所謂的健康,一半是心理健康。

當觀察周圍的人或者自己的時候會發現,有的人性情暴躁、會莫名其妙地發脾氣;有的人對生活失去了鬥志,成天頹喪厭世;有的人面對一點小事,就很容易奔潰……

許多人會把這些問題歸因於一時情緒失控,卻忽視了隱藏在深處的心理健康問題。

2017年,林肯公園樂隊的主唱切斯特·貝寧在家中自殺。

林肯公園曾載譽無數,他們在鏡頭前充滿活力與正能量,他們的歌曲曾在許多人迷茫的青蔥歲月裡,提供前行的勇氣和方向。

醫生啊,救救這些自殘的年輕人吧

然而,主唱治癒了許多人,卻沒有辦法治癒自己。

痛苦羞恥的童年記憶導致了抑鬱,酒精毒品成癮的問題一直折磨著他,他一次次壓下輕生的念頭,可最後還是輸了。

又或者說,他病入膏肓,不治而辭世。

心理問題不是每個人都能靠自己打敗,想要自我治癒而深深封閉起內心的人,更多時候反而會走進繞不出的迷宮。

如今揹負著壓力巨大的年輕人,有多少成了帶著假面微笑的患者。

《丈夫得了抑鬱症》的男主角高野,每天擠地鐵,應對刁鑽的客戶、刻薄的老闆,想方設法挑起家庭重擔。

醫生啊,救救這些自殘的年輕人吧

為了活得漂亮、成功,即便得了抑鬱症,他也要努力證明自己沒有問題。

故事中的男主角最終治癒了自己,可現實生活中,還有很多人最終也沒能走出來。

醫生啊,救救這些自殘的年輕人吧

醫生啊,救救這些自殘的年輕人吧

醫生啊,救救這些自殘的年輕人吧

所以,身心都健康才是真正的健康,在生活中,要主動留意自己的心理狀態。

8

給大腦減負

人的大腦就像一個CPU,負責計算和思考每天攝入的信息。

CPU如果存儲過多無用的信息,會導致死機;人腦信息攝入過多,也會壓制個人思維、創造力,甚至讓人失去思考的能力。

信息爆炸時代,許多人在工作間隙,不停地點開群聊、刷朋友圈、逛論壇、玩微博……似乎少看一點,就會與世界脫節。

但這其中,有太多無用、甚至有害的內容。

魚龍混雜,不靠譜的食療秘訣,奇蹟療法,以及虛假新聞常會矇蔽了我們的視線。

挪威公共衛生研究院科研總監的奧克斯認為,成年人有時候固執得不可救藥,他們不肯改變固有思維。

迷失在信息中,失去批判性思考能力的人,容易信以為真,難以糾正這種錯誤思維。

因此,要學會給大腦減負。

在短暫的休息時間冥想思考;或者用完整的時間,系統地讀一本書。

三字經裡說:“性相近,習相遠”,人的天性往往大同小異,但生活習慣卻總各有不同。

習慣的養成不是一兩天,但它的影響,小至容顏,大至一生。

作家蘇芩說,“20歲前的人生是父母給的,20歲後的人生是自己給的。”

如果你發現在生活中不小心養成了壞習慣,不如花點毅力,好好改正,給自己的未來一點保障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