羊胎衣不下,怎麼辦?

隨著養羊業的不斷髮展,養羊戶已完成由放牧為主向圈養為主的過渡,養羊模式正在悄然轉變,其存在的問題同樣變得愈發突出。其中母羊胎衣不下已成為圈養羊急待解決的一大問題,嚴重影響了母羊的生產性能和使用年限,給養羊戶帶來較大的經濟損失。

一、發病原因

1.運動不足

母羊在妊娠期特別是妊娠中後期運動不足,將會造成母羊體質差、生產無力等問題,因此易引發母羊產後胎衣不下。故而一般情況下,本病發病率圈養羊要高於放牧羊或半放牧羊。

2.膘情過肥

圈養條件下營養水平較高加之運動量不足,母羊極容易出現膘情過肥的現象,將會造成母羊產道狹窄、胎兒過大等問題,因此易引發母羊生產困難和產後胎衣不下。

3.體質過差

飼養管理水平較低、營養跟不上以及某些重大疾病等,均可引起母羊體質過差的現象,將會造成母羊生產無力等問題,因此易引起母羊生產困難或產後無力排出胎衣。

4.疾病

當母羊患布病、乳房炎、子宮炎等疾病時,胎衣將會出現韌度降低、粘連等現象,十分不利於母羊產後胎衣的排出。

二、防治方案

預防

1適當增加妊娠母羊的運動量,若羊舍運動場較小的情況下,可驅趕母羊圍繞羊場運動或每週定期2次外出放牧。

2加強妊娠母羊的飼養管理,科學合理進行配制飼料和飼餵,使其保持中等稍微偏上的膘情即可。

3母羊產後注意消炎減少乳房炎和子宮炎的發病率,並定期對繁殖羊群做布病篩查一經發現及時進行淘汰或無害化處理。

羊產後4小時,牛產後12小時,胎衣任然未脫落下的,我們稱為胎衣不下。全部不下的時候,則可見一部分已經分離的胎衣懸掛於陰門之外;部分不下的時候,只有一部分或個別胎盤殘留子宮內,從外部不容易發現。診斷的主要依據是惡露排出的時間延長,有臭味,其中含有腐爛胎衣碎片。

1 宮內灌注3%—10%的生理鹽水,牛 2—3升,羊100—300毫升,5—10分鐘後將灌注液排出;

2 肌注催產素,牛50—100IU,羊10—30IU,若產後超過24小時,需同時注射雌激素劑己烯雌酚或苯甲酸雌而醇,牛10—20毫克,羊 1—3毫克;、

3 對於體格較大的母羊還可以採用手術方法剝離,其方法如下:按常規消毒母畜外陰及手術臂,左手扯緊露出陰門外的胎衣,右手沿著它伸入子宮黏膜與胎盤之間,找到未分離的胎盤(已經分離的胎盤表面粗糙,未分離的胎盤表面光滑),按由近及遠,逐個逐圈進行,線剝離一個子宮角,再剝離另一個子宮角。剝離每個胎盤的方法是,在母體胎盤與其蒂交界處,用拇指及食指捏住胎盤的邊緣,輕輕地將它從母體胎盤上扯開一點,或者用食指將它摳開一點,再將拇指或者食指逐步伸入胎兒胎盤與母體胎盤之間,將它們分開(主要:不可強行剝離)

4 為防止胎衣腐敗及子宮感染,可在子宮黏膜與胎衣之間放置1—2克土黴素粉或四環素粉,隔日一次,連用2—3次,也可以應用其他抗生素或者磺胺類藥物。

5 在產後 3小時注射20毫克己烯雌酚加上50—100IU催產素,對預防胎衣不下效果良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