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東魁分享:做文明人,大家瞭解一下社交中常見的禮儀

我們來看下面“路遇長,疾趨揖,長無言,退恭立,騎下馬,乘下車,過猶待,百步餘”。這句話是講路上遇見長輩,應上前問好;長輩沒有事時,應恭敬退後站立一旁,等待長輩離去;不論騎馬或乘車,路上遇見長輩均應下馬或下車問候,並等到長者離去稍遠,約百步之後,才可以離開。

我先講個故事。子路是孔子的學生,學識淵博,並以懂禮貌著稱。有一天,孔子走過庭院,要到門外去,恰好子路在庭院裡讀書。子路看到老師,立刻放下手中的書,對老師行禮。那時的禮是要鞠躬的,可孔子並沒有看到他,而是看到了庭院裡的櫻花,並且停下了腳步開始欣賞櫻花。因為老師沒有回禮,所以子路就躬身一直站著,直到孔子看到他,那時他的身體已經痠麻得失去了知覺。孔子稱讚他說:“子路真是一個懂禮貌的好孩子、好學生。”

我們現在的孩子為什麼不好教育?就是因為老師提心吊膽,怕對孩子稍微說重點兒,就會受到報復,會被家長找麻煩。

我們在尊師重教上做得很不到位。各位學友,我們把孩子交給老師的時候,應該怎麼辦?應該和老師合作,共同把孩子教育好,而不是給孩子做後盾。有的家長總跟孩子說:“不要怕老師,他如果敢欺負你,我就收拾他。”這其實是在助長孩子和老師對著幹,不尊重老師就是在害自己的孩子。我們不懂,還以為是對孩子好。我們一定要教育孩子尊老愛幼,尊師重教,這個很重要。

我們現在雖然不能做到像子路一樣恭敬有禮,但生活中有些細節也應該注意。比如我們下班或放學回家,一定要給父母泡杯茶,陪父母坐 10 分鐘,這樣會讓父母感到心情很愉快。這時,如果父母想和你交流,正好可以陪父母聊聊天;如果父母無話,那我們跟父母交代一下,說如果沒有事情就回房間了,這就叫 “長無言,退恭立”。

現在很多人內心空虛,沒有真本事,但還很傲慢,對長者的話聽不進去,更不會恭敬地向長者請教生活中遇到的問題,這樣無形當中就給自己的德行造成了很大的損失。孔子說過:“不學禮,無以立。”禮儀是一個人立足社會、成就事業、獲得美好人生的基礎。在人類邁進 21 世紀的今天,禮儀已經成了衡量一個國家發展或民族進步進程的階梯。今天我們要做社會的文明人,就必須學習講究禮儀。

現在的很多人不講究禮儀。我回農村的時候就看到一個現象,過年的時候大人都會領著孩子去給爺爺奶奶拜年,讓孩子給爺爺奶奶鞠個躬,跟孩子說:“趕緊跟爺爺奶奶要壓歲錢啊。”要是老人給少了,父母還會說:“就給這麼點兒,好像不是親孫子似的。”你看,從小給孩子灌輸的都是這種思想,不是教給孩子真正地尊敬老人、孝敬老人,而是教給孩子只認錢、不認情。

我常說:“當我們窮得只剩下錢的時候,我們是很可憐的。”有錢沒有智慧的話,錢反而會成為我們的障礙。我就遇到很多有錢人,最後都被兒女送進了敬老院,因為兒女從他們這裡學會的就是眼裡只有錢,根本不懂要孝敬父母。

希望我們以後不要有這種心理,在過年的時候,父母過生日的時候,都要去給老人拜賀,並且真心感謝父母長輩對我們的教導。

下面講的是“長者立,幼勿坐,長者坐,命乃坐”。在我們的生活過程中,要真正有一個尊老愛幼的心態和行為。與長輩同處,長輩站立時,晚輩應該陪著站立,長輩坐定以後,吩咐晚輩坐下晚輩才可以坐。

我們很多人認為禮儀是一件小事情,這個想法就錯了。我們在生活中的一點一滴,都可以決定一個人的人格魅力。要是碰到一個有禮貌、做事情有分寸的人,我們都願意和他來往。所以這個細節能體現我們中國人的優良傳統——尊老愛幼。

當一個人對你父母都很尊敬,絕對對你也很尊敬。當一個人在你面前說他看不起你父母,那和抽你嘴巴一樣。所以《弟子規》講“長者立,幼勿坐,長者坐,命乃坐”,這只是給我們提示,我們在生活中讓座位的時候,要讓老人家先坐。一個禮節性的細節問題,久而久之就會變成生活習慣,我們在人生道路上才會越來越圓滿。

孔老夫子講“三人行,必有我師”。我天天看到誰都是我老師,為什麼呀?因為我們每一個人都有優點。乞丐也有優點,他彎腰的程度就比我們強,他趴在那兒說:“你給我打發點兒吧。”我們就不行,我們擱不下這個面子。我們在生活中不爭強好勝,才有謙虛、退讓的心態,才能達到明哲保身。我們很多人光能站起來蹲不下,要不就蹲下站不起來,所以人生才做不成大事,家庭關係也處理不好。

另外,在見面禮節上,我們以前是鞠躬,現在多是握手。握手應該注意幾點:眼睛看著對方,注意握手的力度,不要太輕,也不要過重。太輕了人家說你對他不重視,要是個女士,你太重了人家心裡會不舒服,度要掌握好。

我們學《弟子規》提倡什麼呀?鞠躬禮,尤其是當自己的手髒,或對方手裡拿東西不方便握手時,這時要通權達變,鞠躬是最佳的方式。有些學了《弟子規》的人,見我就是 90 度鞠躬,真的鞠得特別好。尤其現在傳染病這麼多,握手握多了也不好,所以改成鞠躬,雙方都健康。

握手的順序:第一長官,第二長輩,第三女士。這三種人要先伸手,你才能上去握手。介紹人的順序,與握手順序相反,先介紹小輩、下屬。在名片遞、接的方法上也要注意:要雙手遞過去,並且你的名字要正對著對方;接到名片時一定要記住對方姓名,然後恭恭敬敬收到皮夾裡,不能失禮。

所以我在和朋友相處、交往的時候,連收破爛的都不會輕視。人家給我一張名片,說你們家以後有破爛給我打電話,我都雙手接過來。小小的一個禮節,對方可以看到我們的心細程度,這是很關鍵的事情。

送客人,應該送到樓梯轉彎處或送到樓下。一樓或平房要送到大門外,等聽不到客人的腳步聲後才能關門。絕對不能客人剛走出門,就“咣”的一聲把門關上,這個是最沒禮貌的。

我送客人的時候,都會送到樓梯口,看見客人離開視線了才關門,這是最基本的、最簡單的方式。我這樣做是受一個 80 多歲老人家的影響。老人家雖說住 4 樓,有電梯,每次我們去拜訪老人家,走的時候他都會從 4樓送我們到 1 樓,到大門口。我說這個老人家雖然沒學《弟子規》,但比學《弟子規》的都落實得到位。

—本文摘自秦東魁作品《打開幸福之門》(正在新浪讀書免費連載,如有需要可進微店選購或到當地各大書店諮詢)

秦東魁分享:做文明人,大家瞭解一下社交中常見的禮儀

更多秦東魁老師視頻音頻,請關注以下鏈接

蜻蜓fm秦東魁:http://neo.qingting.fm/channels/158114

喜馬拉雅fm秦東魁:http://www.ximalaya.com/52352412/profile

優酷秦東魁:http://i.youku.com/u/UMTI2OTYyOTA0?spm=a2h0k.8191407.0.0

騰訊視頻秦東魁:http://v.qq.com/vplus/9e8b6b4412071754e59d64df08a6d68f

您的轉發,就是對我們最大的幫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