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戶籍在片區內,小學入學報名還需要提供房產證?

夏帥5

您好,《義務教育法》規定的

就近入學指的是實際居住地而非戶籍

實際居住地的證明材料有以下幾種:

  1. 房產證;
  2. 購房合同或付款發票;
  3. 購房貸款合同;
  4. 房屋租賃合同(部分地區政策中有最低租期限制);
  5. 社區出具的居住證明(帶具體地址);
以上幾種材料都可以精準定位您居住的詳細位置,和您的戶口本配合使用後,就能讓入學審查部門準確掌握您孩子的實際居住地,從而判斷您提交的報名材料是否符合學區劃分。

僅審查戶籍是無法證明實際居住地的。

舉例:

您和孩子的戶籍都在河北,而您在北京工作,全家人在北京租房居住,如果僅審查戶籍材料,您的孩子就不能在北京上學。


職場小巴

本不想回答這個問題,說了都是淚!!!

但是這個問題的回答太多片面的,甚至是誤解。要想弄清這個問題,得弄清來龍去脈才行。


《義務教育法》規定的是“以戶籍為依據”

原則上所有適齡兒童都得按戶籍在其所在地“免試就近入學”同時《義務教育法》賦予了地方教育部門(縣區一級)根據實際情況制訂招生政策,這就有了不同地方有著不同政策。


以“人戶一致”為原則

既然是地方教育部門制訂政策,那麼“人戶一致”為原則就無可厚非了,但是怎麼定義還得看地方教育部門了。基本可以確定的是,戶籍地與父母有產權的房產證地址一致。這也符合地方政府推動地價創造財政收入的利益。其次,戶籍要落戶,絕大多數情況下是自己的房產,其它情況基本被地方教育部門的政策排除在外了,加上入學信息不透明,要想有學位,就只有“民告官”,且很難成功。

說到這裡,你可以會問,為什麼現在鋪天蓋地的都是房子與入學的關係而不是戶籍與入學的關係呢?

這就是問題的根源所在,我也是花了兩年的時間,跟教育局打了場漫長的官司才有如此深刻理解的。說了都是淚呀!

學位緊張的地方,這個政策沒得說。但現在很多時候都是人為製造的學位緊張假象(真正學位緊張的情況當然也很多)。

老城區的學位多是人為製造出來的緊張。老城區有學位房的一年級學生家長會有多少?能佔滿教育資源最豐富最密集的區域嗎?多套房也不能多佔學位呀!就算是你孩子多,計劃生育政策外的,是不被保障的。認真想想也能明白,而且我也看過廣州這兩年的數據,報名率低於100%的佔大多數。

真正學位緊張的在郊區。因為剛需置業多在郊區,而郊區的教育配套又沒跟上,這個很好理解吧。

學位去哪了?用房產來篩選是最簡單有效的方式。贊助費禁止後就變成了捐資助學等等,地主政府樂意,教育局樂意,地產商樂意,一切為了孩子的父母樂意,再加上媒體的推波助瀾,還有什麼能夠阻擋得了?

……

所以,現在就變成了要入學,得有房!

至於《義務教育法》規定的是“以戶籍為依據”,我泱泱大國,烏合之眾從來都不缺。




理工爸的育兒經

您好,你說這種情況一般只會在學位緊張的地方出現。為什麼說戶籍在片區,還讓你提供房產證,主要是兩種考慮:

一是人戶分離,就是你賣房了,戶口沒有遷出。

這種情況在全國都是相當的普遍,房子賣了,買家不注意、無所謂,賣家也留個心眼。賣家不不遷戶口,估計也就是為孩子上學的事情吧。其實不只是買家買家孩子上學麻煩,買家的戶口也遷不進來。

二是確實是因為學位緊張,不僅看你的戶籍是否在片區,還要看你的房產多久了。

普遍要求是你的落戶幾年,一般情況只要你的孩子出生就落戶在這裡,基本問題都不大。還有就是查看你的房產看你的房產最近幾年內是否解決過學位問題,單獨是小學的是六年,初中和小學連在一起的是九年。

說到底就是學位太緊張,找一些條件去篩,畢竟學位緊張的學校,大家都是擠破頭要進來的,還不排除有些拿著批條要進來的。只能用一些硬性條件去篩了。


小朋友OR大朋友

在我們這,優質的教育資源很稀少,家長都想讓自己的孩子能享受優質的教育資源,每當新生入學,家長們可謂八仙過海,各顯神通,託關係,請客吃飯,送禮送溫暖,為的就是讓孩子能進個好學校。



好學校也有煩惱,這個得罪不起,那個也得罪不起,收了這個學生不收那個,勢必要得罪人,學校沒辦法,只能卡各種各樣的條件。

例如把適齡學生分成四個等級,逐級錄取:

第一級:有戶有房!(戶籍、房產證)

第二級:有戶無房!

第三級:無戶有房!

第四級:無戶無房!

只有在前一級所有學生都錄取完後,才能錄取下一級學生……


泰安中考物理

《義務教育法》第二章第二條規定:

適齡兒童、少年免試入學。地方各級人民政府應當保障適齡兒童、少年在戶籍所在地學校就近入學。

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監護人在非戶籍所在地工作或者居住的適齡兒童、少年,在其父母或者其他法定監護人工作或者居住地接受義務教育的,當地人民政府應當為其提供平等接受義務教育的條件。具體辦法由省、自治區、直轄市規定。

在就近上學這個事上,戶籍和居住地沒有必然聯繫。

比如:你家的居住地在北京海淀區某一小區,那麼按照就近原則就需要在海淀區找一所學校。至於你的戶籍在哪,其實並不重要。重要的是你住在哪裡。


老煙觀世界

戶籍在片區內,小學入學報名還需要提供房產證,這種情況主要是在城市裡面出現,在農村根本不會出現這種問題,那麼在城市為什麼戶籍在片區還要提供房產證呢,牛眼瞪天認為:

首先,城市裡面由於“供小於求”,優質的教育資源太少,而適齡學生太多,很多家長都希望自己的小孩進好的學校,從小就得到好的培養,就會想方設法到好的學校去讀書,因此產生了所謂的學區房,地段房,為了防止出現不必要的麻煩,所以城市裡的學校小學入學報名要提供很多證明材料。

其次,《義務教育法》規定的就近入學指的是實際居住地而非戶籍。實際居住地的證明材料有以下幾種:房產證;購房合同或付款發票;購房貸款合同;房屋租賃合同(部分地區政策中有最低租期限制);社區出具的居住證明(帶具體地址);但是在實際操作中很多都是要提供房產證,目前增加了一個居住證和房屋租賃備案證。

第三,戶籍和房產證很多不一致,所以會要求提供這兩個材料。在我們的實際生活中,有的人戶籍在老家,實際上在城市裡面購房居住,有的人的戶籍跟父母在一起,實際上自己另外買了一套房,有的人的戶籍掛在單位,實際上自己在學區內買了房,所以要求提供這兩樣東西。

第四,教育部門沒有明文規定戶籍與入學讀書有關,很多人也認為沒有必然關係,是的,讀書入學與居住地有關,只要住在這裡就應該就近入學,但是由於生源多,學位有限,所以很多地方就規定了優先次序,只有戶籍和房產證一致,這種學生第一位優先入學,確保,然後按順序排位,戶籍與房產證不一致的,排第二位,租房的就更排在後面。


牛眼瞪天

外來務工人員想讓小孩在工作地上學,也必須向當地教育行政主管部門提供身份證、居住證、房屋租賃合同、社區證明等材料,有的還要求提供婚姻證明等。

總之,僅僅提供戶籍證明是不行的。


洛新伊君

說說深圳的情況,主要原因就是學位缺口太大,不能滿足全部需求。深圳實行的是積分排名制,按照不同類型積分。有房子的積分多,租房的積分排在後邊。所以房產證非常重要。有房產證的優先入學,租房子的要等購房的子女都安排完了,如果還有空餘學位的才能撿剩,如果沒有剩餘學位的,有深圳戶口的就會分流到比較遠的公立學校或者私立學校,沒有戶口的非深戶生源就自求多福吧。租房的學生還要辦一個叫“房屋租賃憑證”的東西,這個東西也難到了很多家長,要和房東鬥智鬥勇才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