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老钓手才懂8点野钓经验,新手还不了解一下

只有老钓手才懂8点野钓经验,新手还不了解一下

一、选位了解一下

自然水域,尤其是大型湖泊,水广鱼稀,地形复杂,要判断哪里有鱼确实是困难的事。

但凡事都有一定的规律,鱼要生存,就必然有它们的生息繁衍之所。那些湾、汉、草、坑、潭、角等等,都是钓鱼人的好钓位。

这其中要特别注意要突出奇特二字,即异于大环境的地方

二、季节这个小妖怪

春天是钓鱼的黄金季节,但在野钓却未必如此。

野钓的水,通常都较清瘦,水相对较深,因阳光照射不透而较寒。虽然浅水处温度升高,但有的也多是一些小杂鱼和小鲫鱼,很难钓到像样一点的鱼;而大一点的鱼仍然在深水处活动,很少近岸。

春末至立夏,正是鱼儿产子之后急需补养之时,此时气温回升,大地变暖,才正是“开钓”之时,可一直钓到腊月寒冬。

只有老钓手才懂8点野钓经验,新手还不了解一下

三、钓底最关键

野钓可浮钓的鱼类虽然很多,但有时间上的限制。

上层鱼类如翘嘴鲌、鲴鱼、乌鱼等,在春末夏初上钩率最高,但随着盛夏的来临,底栖鱼类的频繁活动,以后虽然也能钓到,但数量很少。

草鱼虽也是中层鱼类,但从历年的垂钓经历来看,吃底钩的机率远远高于吃浮钩。

这是由于在自然水域里,因为生存的严峻,迫使一些中上层鱼类渐渐地养成了在水底觅食的习惯,加之更多的是一些诸如鲫、鲤、青、鲶、鳜等底栖鱼类,因此,钓底最重要。

只有老钓手才懂8点野钓经验,新手还不了解一下

四、钓饵齐全.钓法多变

鱼类的食谱很广,荤的、素的、孬的、好的,只要是需要,只要它感觉到饿,在它们眼中都是美味佳肴。同时鱼类的食性又很杂,今天吃素,明天可能就会吃荤。

通常情况下,大鱼吃素,小鱼吃荤。但大鱼相对来说比小鱼少,比小鱼精明,因此要想钓大鱼,就有可能会被“剃光头”,小鱼总比大鱼多,用荤饵下钩,多多少少总能钓到一些,虽然没有那“重量”,却有那“数量”。

鱼种不一,钓法就要多变。这种方法不行可换其他的办法一试。

底层鱼没有就钓上层鱼,手竿不行换海竿,短线不行换长线,大钩不行换小钩。但要有个度,那种手竿海竿全用,荤饵素饵任选,短线长线齐上的办法并不可取,同时也易误事,有时鱼没能钓上一条,人却累得够呛。

五、忌“走”重“守”

在自然水域垂钓,最讲究的是“守”。

要耐心地候鱼进窝,一旦选好钓位,就要坚持以守为主,切不可不上鱼就跑。由于人在岸上,鱼在水下,谁知道鱼儿啥时候进你的窝?假设没有耐心和毅力,拿着鱼竿把鱼找,适得其反,又怎能上鱼?

一般情况下,只要钓点选择合理,饵料对路,迟早总会上鱼的。

六、夏秋夜钓多丰收

炎热的夏天,烈日当空,酷暑难熬,有时很难钓到鱼,而夜钓则不同,由于夜间较安静,气温也比白天低,鱼儿爱到岸边觅食。

实践证明,夏秋两季,从下午的16一17时至黎明前的4-6时,均为鱼的摄食高峰时间,特别是一些白天难钓到的大鱼,夜晚却会轻易地上钩。

七、诱饵要数量.钓饵取自然

一般来讲,大水面的鱼比较分散,活动范围广,要想将鱼聚于一处,除钓点的因素外,诱饵的用量至关重要。诱饵下得越重,时间下得越长,越易聚鱼。不必担心会把鱼喂饱。诱饵多、大,目标就大,鱼进了窝,一下吃不完,就会留在窝中。假设定时定量投放饵料,时间长了,鱼会越钓越多。

诱饵宜选用耐泡的不易化散的块状饵料为主,如:熟红薯、土豆、南瓜、青草、菜籽饼块、酒糟等等。

野生状态下的鱼类,吃惯了野食,有的已养成了口撤,人工合成的饵料固然好,但取材自然的饵料有时会更有效。如钓鲫鱼时,面团、蚯蚓本来很适用,但却有个最大的缺点,那就是爱招引小杂鱼。

小杂鱼闹钩令人头痛,但若换上活虾饵,情况就会明显转变,最起码小杂鱼不爱追逐,若钓饵落底后漂往上拱,准是鲫鱼无疑,能吃虾的鱼一定不会小,这一点是肯定的。

再如草鱼,典型的草食性鱼类,但青草、红薯、饼块、蚯蚓都能钓到,似乎又是杂食性。草鱼除了爱吃植物性饵料外,对一些自然界的活饵也是情有独钟,如蚂炸、蛆虫、地蚕、青虫等,可见这些天然饵料的效果非同一般。

在自然水域里,运用饵料的基本原则是:以天然食物为主,以人工饵料为辅。

八、提竿时机

野生鱼一般较机警,海竿糟食钓法钓底层鱼时,对于吸人口中的裸钩,鱼会本能地将钩吐出,若提竿迟了,易造成跑鱼。

手竿用包食钓法,因饵将钩于包进去,鱼吃饵时接触不到钩尖,再加上水浅线短,因此应稍迟提竿为好,提竿早了,钩子尚未进人鱼嘴深处,易跑鱼。

请保留一份单纯,使你多一份与人的友善,少一些心灵的冷漠麻木;请保留一份单纯,使你多一份人生的快乐,少一些精神的衰老疲惫;请保留一份单纯,使你多一份奋进的力量,少一些故作高深的看破红尘。今天的文章就到这里了,大家再次动动手指,点点关注。青山不改绿水长流,下次再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