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孩子說話的語氣,是否決定了他的智商和情商?

用戶71312538387


李 娜,多倫多國際心理中心認證的情緒管理師,中國心理學會認證的情緒管理師,高級家庭教育導師,正面管教家長課高級導師;從事兒童心理教育研究和實踐工作十餘年,全國進行線上、線下數百場家庭教育講座,讓數萬家庭受益。

和孩子說話的語氣會影響到孩子的智商與情商的發展,但不是決定因素。因為一個人智商與情商的發展與形成受到很多方面因素的影響。說話的語氣肯定是對情商與智商產生影響的一個要素。

憤怒的語氣

憤怒的語氣會瞬間阻礙孩子的分析與判斷能力。

當家長用憤怒的語氣與孩子說話,孩子會被嚇傻、嚇呆,只會哇哇的哭,有的媽媽還會追問“你說呀,為什麼?你說呀誰欺負你啦”等等的問話都不會得到答案,因為孩子此刻所有的思維都處在停頓狀態,他們會處在深深的恐懼中,不敢看外面,不敢看媽媽,即便媽媽是想要保護他們,想要幫助他們,他們也是緊緊的閉著眼睛不敢睜開,他們全身都處在自我保護的應急反應中。

長期以這種憤怒的語氣與孩子說話,孩子的情緒會經常處在緊張與焦慮中,他們沒有辦法更多的去了解別人的想法與心情,會完全的沉浸在自已的不安、驚恐、煩躁裡面,情緒會經常處在負面狀態,容易暴燥,愛發脾氣。

溫和的語氣

溫和的語氣,就如春風撫面,容易讓孩子原本緊張的心情放鬆下來。

孩子在犯了錯誤後都會不自覺的啟動自我防禦機制,這時家長對他們的批評和訓斥都會被抵擋在外。如果此時,家長能夠用溫和的語氣與孩子說話,孩子就會不自覺的放下這種防禦,向家長敞開心扉,在這種輕鬆的談話中,孩子會將他們的記憶力、思辯能力、語言表達能力發揮出來,將整個事情,都敘述清楚。


心理衛生協會婦專委

會影響情商,一般不會影響智商。


情商(EmotionalQuotient)是指情緒商數,簡稱EQ。是指人在情緒、情感、意志、抗挫折等方面的品質,大體上就是管理情緒的能力。人與人之間的情商並無明顯的先天差別,情商的高低與後天培養關係重大。戈爾曼和其他研究者認為,人的這種能力是由五種特徵構成的:自我意識、控制情緒、自我激勵、認知他人情緒和處理相互關係。

在人生之路上,情商重於智商。情商更是一個人的人生之花,它對人的重要性僅次於身體本身,情商高低足以左右一個人的幸福與否,成功與否。值得慶幸的是情商高低絕大多數來自後天培養,我們大家都還有機會。

家長是孩子的天然老師,家長的一言一行都是影響孩子的一言一行,孩子會無意識模仿家長。思想意識決定言行,言行也會反向影響思想意識,例如:家長好賭博,而且不避諱孩子,那麼孩子就會通過玩牌這個行為,養成賭博心理,以後辦事喜歡孤注一擲等等思想意識。

教育最深刻的方式,也就是最不經意的點點滴滴,而不是大呼小叫和聲色俱厲,家長的說話語氣甚至比說話內容更容易對孩子形成影響。

家長和顏悅色、親和輕柔的語氣是孩子高情商的極佳培養。不管是批評還是日常交流,家長言辭語氣決定著交流的走向,久而久之,孩子就會變得與這種語氣所匹配的內在思想意識,也包括情商的潛移默化的形成。

情商的水平不像智力水平那樣可用測驗分數較準確地表示出來,儘管不是很準確,但是依然量化。而情商只能根據個人的綜合表現進行模糊判斷,如果用文字化表達出來也只是:團結同志,耐心有致,工作細緻等等與情商貌似沒有什麼關係的評價。心理學家們還認為,情商水平高的人具有如下的特點:社交能力強,外向而愉快,不易陷入恐懼或傷感,對事業較投入,為人正直,富於同情心,情感生活較豐富但不逾矩,無論是獨處還是與許多人在一起時都能怡然自得。專家們還認為,一個人是否具有較高的情商,和童年時期的教育培養有著密切的關係。因此,培養情商應從小開始。尤其是家長的一言一行,包括或抑揚頓挫,或鏗鏘有力,或呢喃軟語的說話方式,都是孩子高情商的養成要素之一。


哥不猜想

孩子的智商和情商是由很多因素綜合決定的,有先天因素,也有後天因素。

比如智力方面,父母遺傳的基因首先決定了智力基礎,後天的培養開發是“錦上添花”。

情商方面也是如此,孩子的性格是由天生的性格+私人邏輯+後天環境決定的。我們能做的就是影響“後天環境”這一部分。

“語氣”只是影響孩子智商、情商發展的眾多“後天環境”因素之一。


父母們都有一顆愛孩子的心,說的、做的也都是“為孩子好”,但是方式方法的不同,可能導致的結果也大相徑庭。可怕的是很多父母並沒有意識到是自己方式方法不當導致了孩子的問題,反而還在責怪孩子“我是怎麼教你的?我怎麼就教不好你啊!你這是什麼孩子啊!”

心是好心,但是我們做父母的需要好好想想,我們對孩子說話的語氣到底在向孩子傳遞些什麼——是不滿、責怪、羞辱、否定、嫌棄、打擊……? 還是欣賞、鼓勵、讚美、認可、理解、信任……?

我們確定我們的“好心”都被孩子看到了嗎?孩子從我們這裡感受到愛了嗎?我們不妨把自己當成孩子,想一想同樣的話別人說給我們聽,我們會不會高興、積極、有動力。


長期生活在積極環境裡的孩子,不論是智商還是情商都會朝著積極的一面去發展,他們的注意力會放在“如何讓自己變得更優秀”上,這是積極的、主動的。

相反,長期生活在消極環境裡的孩子,注意力都在“如何逃避大人的責罵、如何跟大人對抗”上,這樣孩子自然無法變得更好,反而會把自己先天的優勢也丟掉。

身教>言教。家長用消極的語氣對待孩子本身就是在做錯誤示範,孩子當然也學著大人的樣子用消極的態度應對問題。所以改變應該從父母開始。父母不能只要求孩子變好,卻放任自己一直消極下去。正人先正己。


老師媽媽媽媽老師

謝謝!我覺得和孩子說話的語氣,是決定著孩子的情商和智商的!現在越來越發現,教育孩子,跟與老公相處一樣,得裝糊塗、哄著、騙著;相互考驗著、關心著、交流著、共同進步著、共同憧憬著、計劃著、相互否定著、一決高下著!

總有那麼幾次,在說服、改變不了對方時,彼此想掐死對方、或者痛痛快快的一決高下的感覺,以證明自己是正確的,對方是錯誤的,導致了”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的後果!因此教育孩子的過程真的是鬥智鬥勇的過程呀!

經過這麼多年的養育,對“孩子說話是的語氣,是否決定孩子的智商”是深有體會的!教育孩子,一定得諄諄善誘、欲擒故縱、點到為止!看似輕描淡寫,實則“火眼金睛”。

父母對孩子不恰當的語氣,是對孩子自信心、興趣的最大打擊:

1、父母對孩子的要求,要與孩子的年齡相匹配,不能超出孩子當前階段體力、心智、大腦的承受度。對孩子不切實際的要求,會讓孩子“瞢逼'”的,一直“瞢逼”,惶惶然不知所措的孩子,您認為會聰明嗎?

2、家長的怒氣、譏諷、哀聲嘆氣,最終都會轉化為孩子的“氣憤與厭惡”,誰會對給自己帶來恥辱的事,感興趣呢?誰又會感恩給自己侮辱的人呢?孩子的拖延症,迎合了家長對孩子“勤奮”的要求;孩子的持續不求上進,是對家長譏諷的切合,“我就要成為你說的人----差生”。因此如果父母想讓孩子成為平庸的人,只需打去他的上進心、求知慾、剝奪嘗試、失敗的機會就行了!

優秀的孩子,都是父母情商很高,既能諄諄善誘,又能控制好自己的情緒的父母。對孩子一定要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就事論事”,點到為止,遇事留有三分面子,千萬不要嘮叨、詆譭孩子未來!

溫馨告知:因個人精力受限,在所有的問答中,將優先回答“育兒”標題的問答。其他類型的問答,視時間精力的充足度而回答哈,敬請粉絲們諒解!


秦凌

和孩子說話的語氣很重要,一本書《非暴力語言》講的是人與人之間相處一定要時刻注意自己的用詞和語氣,用詞不當或者語氣帶有威脅、冷漠、鄙視等性質,直接會影響關係相處的質量。

尤其對孩子,要是孩子做一件你很反對的事情,沒有搞清楚事因,就主觀臆斷,這樣的事情總是發生,時間久了,就會讓孩子心理受挫,打擊做事的積極性。

比如,孩子在做作業時候,突然跑到衛生間,呆了很久,這時候,你就懷疑他又在拖延寫作業,在衛生間做其他事情,因為在這之前,孩子已經上過衛生間了。於是你帶著識破孩子的口氣說:“怎麼了?又尿急了?”或者直言不諱:“一寫作業就上廁所,每次都這樣拖沓!”

結果,孩子是因為流鼻血跑到衛生間在止血,你的語氣明顯傷到了孩子,孩子或許正因為流鼻血而鬱悶,被你這樣一說,完全灰心喪氣,也許會打亂她學習的心情。

無論是和孩子還是和成人,無論是工作還是生活中,建議大家一定關注自己常用的語言和語氣,避免使用暴力語言傷到與我們建立起的關係人。


收留馥郁

我覺得和孩子說話的語氣,的確會對孩子的智商和情商有一定的影響,但是不是決定性作用。

因為家長對孩子說話的語氣和態度,不見得是對外的語氣和態度,也不一定人際關係差。

但是孩子不一樣,因為孩子從家長這裡學到的對人對事的態度和語氣會直接影響她的語氣和行為,對她的情商和智商都會有一定的影響。

說話是一門學問,說話前多思考就是對智商的一種鍛鍊。

所以希望我們家長都能夠在孩子不聽話的時候也要儘量控制語氣和態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