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要評出唐朝十大名將,你認為哪些人可以上榜?

i小妞

評十大都是公說公有理,婆說婆有理,下面看看我評的唐朝十大名將:

第一名:軍神李靖。

李靖一生四戰,平蕭銑、平輔公祏、滅東突厥、滅吐谷渾,戰績全勝,過程漂亮至極,有教科書意義,本身有兵法《李衛公問對》傳世。

第二名:軍神之亞李世勣。

英國公,與李靖並稱的名將,嶄露頭角較晚,跟李靖滅東突厥,後來自己又消滅薛延陀和高句麗,是帥才加將才。

第三名:誅滅三國蘇定方。

李靖的學生,因為是竇建德的人,很晚才獲重用。跟李靖滅東突厥,自己消滅百濟和西突厥,是僅次於李靖、李世勣的名將。

第四名:四鎮擎天王忠嗣。

手握隴右、河西、朔方、河東四鎮節度使,消滅後突厥,大破契丹,是郭子儀、李光弼的老師,忠臣良將,因不願逢君之惡而屈死。

第五名:天人之智裴行儉。

平定東西突厥叛亂,智計卓絕,一般人無法理解。還護送薩珊波斯王子卑路斯回國,若非大唐無意插手波斯局勢,說不定裴行儉可以跟阿拉伯帝國打一仗。

第六名:平亂柱石李光弼。

契丹人。平定安史之亂的最大功臣,戰績遠在郭子儀之上,在皇帝不搗亂的情況下可以做到戰無不勝攻無不克,多次大破安史叛軍。

第七名:揚威石堡哥舒翰

突厥人。王忠嗣愛將,為唐玄宗時的國家柱石。在對吐蕃的戰爭中屢戰屢勝,威望素著,為唐玄宗攻克極難攻的石堡城。哥舒翰主持西線時,吐蕃被壓縮為守勢,國土也一再喪失。

第八名:縱橫二國侯君集

李靖的學生,學得李靖兵法,但不太精,不過已經很牛了。滅吐谷渾時,進獻了戰略計劃,是主要功臣,後來又獨立領兵消滅了高昌國,因受罰,與太子李承乾勾結,意圖扳倒李世民,被殺。

第九名:力挽狂瀾李晟

在朱泚之亂中,幫助唐德宗擊敗叛軍,迴歸長安。此後在征伐河北藩鎮,以及抵禦吐蕃的戰鬥中表現出色,其子李愬也是將才。

第十名:三箭天山薛仁貴

滅高句麗之戰居功至偉,自己獨立領兵消滅了鐵勒九姓,本來也是名將之才,但放在最末尾,是因為他先有大非川之敗,被吐蕃打得全軍覆沒,後來統帥熊津都督府的部隊時,又被新羅擊敗,敗績太多。


文史宴

按年代順序,我認可的十大名將如下:

1、李靖

李靖為唐朝南平荊湘,北定草原。著作《唐李問對》更是名列“武經七書”,自然是唐朝開國第一將。

2、徐世勣

徐世勣就是李勣,不過我對於這個名字的由來不是很喜歡。徐世勣就是徐世勣,不需要給人避諱,也不需要接受別家的姓。他少年就開始軍事生涯,一直活躍在大唐的戰場之上,事蹟不多做介紹。

3、蘇烈

蘇烈就是蘇定方,演義中被黑慘了的人物,但是此人是不折不扣的民族英雄,西破突厥、東征高麗,戰功赫赫。

4、裴行儉

裴行儉是裴仁基的兒子,裴行儼的弟弟。在唐高宗時期出將入相,聲望很高。而他的功績更是不遜於任何開國將領,經略西域,擊破突厥,都是開疆拓土的大功。

5、王方翼

王方翼是唐高宗王皇后的本家,祖上是西魏名將王思政,乃是將門虎子。因為武則天與王皇后的恩怨,王方翼未受重用,即使如此,王方翼還是在經略邊疆方面做出了重要貢獻。可惜名將種子捲入政治旋渦,終究不得善終。

6、郭子儀

郭子儀的功績就是平定安史之亂,再造大唐。更可貴的是這樣大的功勞立下來,竟然還能夠全身而退,得以善終,可謂人生贏家。

7、李光弼

李光弼與郭子儀的最大差距就是想法太多,所以評價就低了很多,但是再造大唐有他一分功勞,而其戰績也是可圈可點。

8、李晟

李晟是從行伍出身的宿將,靠著平定朱泚之亂理應位列大唐柱石之列。

9、馬燧

連敗河北三鎮諸多叛軍,防禦吐蕃。吐蕃人評價李晟、馬燧和另一位名將渾瑊:

唐之名將,李晟與馬燧、渾瑊耳,不去三人,必為我憂。

10、李愬

李愬是李晟之子,雪夜襲蔡州,活捉吳元濟,至於他的X生活不和諧就不多說了。


山河依舊

大唐名將如雲,遠遠不是十大名將能夠概括的,愚以為名將首先要能夠獨當一面,統兵排兵佈陣,其次才應該是衝鋒陷陣,所以類似於秦瓊、尉遲恭之類的武將肯定是排不上名詞的。

單單是宋朝武廟七十二將而言,唐朝就佔有十三席:李靖、李積、郭子儀、李孝恭、尉遲敬德、李光弼、蘇定方、王孝傑、裴行儉、張仁亶、王晙、郭元振、李晟

,其他的武將如侯君集、秦瓊、程咬金、王忠嗣、哥舒翰、薛仁貴等等都進入不了武廟就可想而知了。

每個人心中都有自己的一個排名,我就說說我的看法,不同時期之間的對比是不公平的,所以我的排名是綜合唐朝前期,中期和後期考慮的結果。

第一肯定是大唐的不敗戰神李靖,唐朝統一進程中唯一能夠與太宗比拼戰功的人物,平蕭銑,滅輔公佑,北擊突厥,西破吐谷渾,與李積並稱二李,就算是歷史十大名將也有其一席。

第二是李積,與李靖並稱二李,而且能夠進入武廟十哲,就能夠看得出他的威名,唐高宗時期,平高句麗,完成了隋煬帝和唐太宗都沒有實現的功勳。

第三和第四是再造大唐的兩位主將,郭子儀和李光弼,單論軍事才能,李光弼還在郭子儀之上,但是郭子儀能夠做到主上不疑更加難能可貴。

第五是李晟,李晟原為邊鎮裨將,以戰功累遷至右金吾大將軍、開府儀同三司、涇原四鎮北庭都知兵馬使,封合川郡王。建中二年李晟以神策先鋒都知兵馬使討伐反叛的河朔三鎮。興元元年,李晟收復長安,平定朱泚之亂,兼任鳳翔、隴右、涇原三鎮節度使、行營副元帥,改封西平郡王。可以這樣說,李晟是在為唐朝續命。

第六是王忠嗣,身兼河西、隴右、朔方、河東四鎮節度使,大破奚契聯軍,降服契丹三十六部 ,在青海湖、積石之戰中大破吐蕃。可惜死時僅四十五歲,終免不了遭饞被貶的命運。

第七是蘇定方,他從一員普通戰將,靠戰功累遷為禁軍高級將領,並以其先後滅三國、擒三主的非凡戰績和正直的為人而深受太宗和高宗的賞識與信任,屢委以重任,是唐初朝廷的一員得力干將。

第八是哥舒翰,一生屢破吐蕃、佔領石堡城,可惜最後身死潼關,卻也不能泯滅他的功績。

第九是李愬,名將李晟之子,有謀略,善騎射。雪夜入蔡州,奇襲戰的經典戰例,備受推崇。

第十是裴行儉,679年,西突厥十姓可汗阿史那匐延都支與李遮匐反叛,侵逼安西,裴行儉以計俘都支,將吏於碎葉城立碑紀功。同年,率軍平定突厥阿史德溫傅、阿史那伏唸的叛亂。同時善於識拔人才,軍中提拔的將領如程務挺、王方翼、郭待封、黑齒常之等,都成為一代名將。

其實,李世民也足以上榜,只是他是天子,故而略去;而李孝恭,更多的是靠李靖而獲取戰功,不可否認他的軍事才能,但是畢竟有著大唐的戰神輔助,只要他是一個知人善任之人,便可獲取不世之功,故而其水份較大,也將其略去。


菰帆逺影43521329

李靖、李績(也就是徐世績,演義中的徐茂公)、蘇定方、劉仁軌、薛仁貴、郭子儀、王忠嗣、高仙芝、李光弼、李晟。基本按時間排列,但是李靖絕對排名第一!

唐朝名將太多了,李世民為皇帝就不算進去了,其他如凌煙閣功臣李孝恭、侯君集,初唐的黑齒常之、契苾何力、李道宗(正經名將,不是演義裡面的白臉大奸臣),中唐盛唐的哥舒翰、韋皋、李愬等等好多。

之前聽誰說起過什麼北宋多相、南宋多將 和唐朝比起來差遠了


公子皇鋣

李靖,陝西咸陽人,大唐第一名將,南平蕭銑,輔公佑,北滅突厥,西破吐谷渾,有兵法傳世。


李績,山東菏澤人,滅薛延坨,平高句麗。

蘇定方,河北人,平蔥嶺,滅百濟,破西突厥,“生平滅三國,皆生擒其主”

薛仁貴,山西運城人,坑殺鐵勒九姓十多萬,與李績滅亡高句麗斬殺六萬,晚年掛帥斬殺突厥一萬。

裴行儉,山西運城人,安定西域,平東北。

王忠嗣,陝西華縣人,祖籍山西。大唐唯一一位身佩四鎮節度使帥印掌控半天下精兵的軍政大員,在東北全殲奚怒十多萬,塞在晏然,在西北,青海湖戰役中斬殺吐蕃數萬,生擒兩王子,後來中興大唐的名將郭子儀李光弼哥舒翰李晟皆出自他的賬下。。。

郭子儀,陝西華縣人,平定安史叛亂的首席功臣,又單騎退吐蕃,破回鶻,有中興大唐之功。。。

李光弼,東北遼寧人,與郭子儀平定了安史叛亂。。。

韋皋,陝西長安人,“守蜀二十一年,凡破吐蕃四十八萬,斬首五萬,其功烈為西南劇”,是吐蕃的剋星。。

李晟,甘肅臨洮人,內平平定朱泚之亂,外破吐蕃,西平郡王。。。

李愬,甘肅臨洮人,平定淮西,生擒吳元濟,打破李師道。。

南柯一夢130654172

唐朝是中國歷史上最強盛的王朝,同時也是一個名將薈萃的王朝!我認為唐朝十大名將應該是:

1.李靖 才兼文武,出將入相,為唐朝統一和鞏固立下赫赫戰功!

2.李績 破東突厥、高句麗,功勳卓著

3.侯君集 隨李靖討突厥,帶領大軍滅高昌國

4.薛仁貴 良策息干戈,三箭定軍山,神勇瘦遼東,仁政高麗國,脫帽退萬敵

5.蘇定方 徵西突厥,平蔥嶺,夷百濟,伐高句麗,將唐朝國土向西開拓到中亞,向東到朝鮮半島

6.郭子儀 平安史之亂,破吐蕃!權傾天下而朝不忌,功蓋一代而主不疑

7.李晟 討伐反叛河朔三鎮,平涇原之變,定朱泚之亂

8.李光弼 參與平定安史之亂,再造唐朝第一功臣,與郭子儀齊名

9李愬 李晟第八子,破叛亂李師道,十一戰皆勝

10李存恭 河間王,攻打蕭銑,平定江南!


追憶歷史以史為誡

要被稱為名將,這首先不僅在軍事上有很大的才能,而且對國家有大功的人才能被稱作名將!

唐代,是中國公認的最強盛的王朝之一。它的影響力在當時可是威名遠揚。不僅在經濟文化上有突出貢獻,在軍事上尤甚。

那麼如果要評出唐朝十大名將,我覺得應該有以下幾人。(按時間順序)

初唐時期,在李淵和李世民兩父子的帶領下,名將輩出。

這首位便是大唐“軍神”李靖了。在大唐建立後,他率軍南平蕭銑,北滅東突厥,西破吐谷渾。尤其是在滅東突厥過程中,率領大唐鐵騎直插大漠,大破突厥牙帳。此戰可與霍去病北擊匈奴媲美。

第二位是和李靖齊名的李勣了,他原名是徐世勣,《隋唐演義》就有他,也叫徐茂功。早年跟隨李世民東征西討,後來的高句麗就是他掛帥滅掉的。不過在他死後,他孫子徐敬業造了武則天的反,全家被抄斬。

第三位就是大唐的“戰神”秦瓊,秦叔寶了。他的事蹟,在演義裡不陌生吧,那可是號稱小孟嘗,義薄雲天。不過他只能算個猛將,衝鋒陷陣還行。

這第四位,是和秦瓊齊名的,兩大門神之一,尉遲恭,字敬德。曾救過太宗皇帝李世民的性命,深受李世民的信任。

第五位是侯君集。在玄武門之變時,出了很大一部分力。李世民登基後,被任命為兵部尚書,其女還成為了太子李承乾的太子妃,在戰場上,還率軍滅高昌,為大唐開疆擴土。本來有很好的前景,可是卻作死,跟隨太子李承乾密謀造反,事敗後,被處死。

第六位也是凌煙閣二十四功臣之一。蘇定方,在演義裡,他是被作為一個反面角色,被黑得一塌糊塗。其實不然,在歷史上,為大唐立下滅國之功。

這第七位也是在貞觀年間,是在李世民徵高句麗時,嶄露頭角,他就是薛仁貴。他的事蹟,想必不用多說了吧。

接下來是在玄宗皇帝李隆基在位時期的,尤其是安史之亂。

第八位,郭子儀,郭令公。他戎馬一生,屢建奇功,而且不居功自傲,在當時朝中有極高的威望。平定安史之亂,他是首功。

第九位,則是和郭子儀同時期的名將,李光弼。他是契丹族人,但是在唐朝任武將,並坐到了節度使之職。但結局卻不容樂觀,和郭子儀是截然相反。

至於第十位嘛,由大家來評論一下。


青史回聲


第一、大唐開疆第一將,沉穩厚重老李靖。

李靖是隋朝名將韓擒虎的外甥,唐太宗麾下名將,一般認為李靖的戰功冠絕唐朝諸將之首。他為唐太宗效命時,已經40多歲,深得李世民器重。李靖的戰功表現在為大唐統一和對外開拓上。從公元618年到公元623年,李靖參與了唐朝國內的統一戰爭,他戰功顯赫,不僅參與了李世民對抗王世充的戰爭,還先後為李世民消滅了蕭銑的大梁、輔公拓的大宋。李世民感慨地說,在凌煙閣24功臣中,李靖他雖然年長,但要論行軍作戰,絕對可以冠絕諸將之首,甚至超過了漢代的霍去病和衛青。629年,不堪當年渭水之盟羞辱的李世民決定發兵報復東突厥,他共派出10多萬精銳的軍隊進入蒙古高原作戰,李靖則被任命為定襄道行軍總管,作為其中一支唐軍主力部隊的統帥。當時東突厥是東亞和西亞區域的霸主,西域多國俱為突厥強大的騎兵,不遠萬里而來對突厥朝貢,可見突厥的影響力之強。但決戰後期,李靖率領唐軍輕騎兵3000,突襲定襄,大破突厥,一舉俘虜前隋的蕭皇后,差點就捉住了頡利可汗。此戰威震北狄,唐朝打破突厥在亞洲的霸主地位,也為唐太宗贏得了‘‘天可汗’’的尊號,就連當時印度的天竺也聽說了這件事。而河西的吐谷渾是鮮卑人建立的國家,趁唐軍與突厥作戰時,吐谷渾進犯涼州,李世民大怒,任命李靖統帥5支軍隊長途奔襲擊破吐谷渾。李靖不負眾望,斬吐谷渾部落下的名王,降伏伏允可汗的兒子和一眾部將,吐谷渾主力軍隊只剩下一千多人。唐軍的足跡一直打到新疆的且末地區(前隋曾經的版圖最西處)。李靖是唐朝開疆名將中的佼佼者,他早年不得志,中年得遇明主,所以奮發動力,報效君主。智勇雙全,沉穩內斂之名將,故論唐軍諸將,當以李靖為先。李靖與唐太宗君臣間的相知也被引為後世皇帝與武將處理關係的典範。


第二、忠義正直世無雙,中外皆贊徐世績

李績(勣),原名徐世績,唐太宗、高宗時名將。曾經追隨隋末農民起義軍領袖之一的李密,民間《隋唐演義》小說中徐茂公的原型人物,後來追隨李密而投降唐朝,在李密死後,他仍然為舊主收屍,被唐太宗引以為忠臣的代表。他比李靖年少,曾經在李靖麾下作戰,深得李靖兵法的真傳。李績早年參與了鎮壓輔公拓的戰爭,因最終斬殺輔公拓而聲名鵲起。629年,李世民對突厥發起全面戰爭,李績率領的軍隊從雲中出發,擊潰突厥主力,然後與李靖的軍隊會師。兩支軍隊一路北進,在沙漠俘虜突厥部眾5萬多人。東突厥因為天災和唐軍的直接打擊衰落以後,漠北突厥系的薛延坨部落開始壯大起來。641年,東突厥系的薛延坨部落南侵到長城,前後共20餘大萬連綿數百里,氣勢滔天。李績與其他唐軍將領多路出擊,大破薛延坨、回鶻、同羅聯軍。646年,李績趁薛延坨部落內亂將其擊垮。669年,李績終於消滅了威脅中國東北數百年的高句麗政權,持續數十年的唐高戰爭終於畫上句號,李績的戰功在此時也達到巔峰。李績品行純良,忠君愛國,文武兼具,典型的出相入將式人物,不只是《舊唐書》、《資治通鑑》對其評價很高,就連研究中國歷史的西方歷史研究者也奉其為神將(《劍橋中國隋唐史》)。


第三、長途奔襲不休止,暴烈如虎侯君集

唐太宗時名將,曾擔任兵部尚書。李世民嫡系將領,資歷不凡,戰功顯赫。玄武門之變前,侯君集就積極慫恿李世民痛下殺手,所以被李世民信任。因為玄武門之變的關係,平步青雲。但侯君集真正大放異彩的生涯,還是在為大唐帝國開疆拓土的時光裡。唐朝打敗東突厥後,漠北的敵人變成了突厥系的薛延坨部落,當時強敵吐蕃還沒有與唐朝翻臉,所以唐朝西部的強敵是吐谷渾汗國。吐谷渾遠離中土,主要控制範圍在今青海地區,諸將都認為不宜勞師遠征,但唐太宗還是決定討伐它。唐朝方面派出李靖擔任主帥,而讓侯君集和李道宗等人協助他。侯君集利用輕騎兵的優勢長途奔襲2000多里,翻越雪山和荒漠,在青海東部大破吐谷渾騎兵,一直追殺到大非川才停止,此戰之後,吐谷渾的勢力徹底衰落,淪為唐朝的附庸,所以後來輕易被吐蕃吞併而沒有還手之力。當時李世民想要恢復漢代的絲綢之路,但高昌國阻擋其中,李世民便藉口高昌王鞠文泰對自己李敬,以天朝的身份派遣侯君集出師討伐,意圖奪取要塞高昌,恢復中原與中亞貿易。侯君集的部隊奔襲了7000餘里,跨過新疆酷熱的戈壁,其軍隊才攻入高昌國內,通過屠殺和掠奪摧毀了高昌國,與部下劃分了珠寶和女人。高昌末代國王請求西突厥支援,而西突厥懼怕侯君集的兵鋒,避而不戰。但唐太宗因為侯君集濫殺俘虜,對其進行了譴責。唐朝侯君集戰功出色,尤其表現在長途作戰上,但他的部隊紀律不嚴,破壞性強,殺俘、掠奪常有。侯君集作為李世民倚重的虎將,能力雖然不凡,但脾氣暴躁、心胸狹隘,導致了自己悲慘的結局,也是唐朝開國功臣中少數被殺的代表。


第四、兵臨鹹海鬥突厥,萬國來朝蘇定方

蘇定方是唐高宗時的名將,在唐高宗一朝,要論顯赫戰功,絕對莫過於蘇定方與薛仁貴兩人。不過非常遺憾的是,受到民間小說《說唐》的影響,蘇定方被定義為書中的反派。歷史上,真實的蘇定方並不是秦瓊、尉遲敬德等人可以比擬的。蘇定方早年也是隋末農民軍的將領,跟隨著河北義軍首領竇建德,後來投降。其實蘇定方在唐太宗時期開始嶄露頭角,但在唐高宗時才立下了最大的開疆戰功,主要是因為是他的資歷淺,既不是出身將門, 也不是李世民的嫡系,只能靠能力一步步走入前臺。在唐太宗進攻突厥的戰爭中,蘇定方因為追隨李靖克敵,深入敵境而被李靖賞識,蘇定方常年跟隨李靖,深得其真傳。李靖去世後,蘇定方一時不得志。公元655年,蘇定方取代程知節(程咬金)成為西北唐軍的主帥,討伐中亞的西突厥。當時,唐朝老將大多凋零,唐高宗大膽地啟用了第一次全面統軍的蘇定方作為主帥。657年,蘇定方率領本部唐軍會同回鶻、吐火羅(中亞民族)等遊牧聯軍接近2萬人進攻西突厥10萬大軍,唐軍利用長槊與騎兵的優勢大破西突厥主力,蘇定方的軍隊一直追殺到今天的吉爾吉斯斯坦地域才撤退,得到了牲畜就有40餘萬,西突厥的殘部遠遁入中亞逃亡。而蘇定方的部將還是抓獲了西突厥末代的首領沙缽羅可汗,強盛一時的西突厥汗國就這樣滅亡了。此戰後,唐朝的版圖擴張到中亞哈薩克斯坦的鹹海,西域昭武9國全來依附唐朝,史稱,自波斯灣以東,蔥嶺以西,俱為唐土。659年,蘇定方先後戰勝吐蕃、西域叛軍聯盟,蘇定方第二次進入中亞,俘虜叛軍首領都曼。當時,大唐與東部強國高句麗的戰爭愈演愈烈,為了打擊高句麗的盟友百濟(朝鮮地區),唐高宗任命蘇定方為神丘道總管,唐軍的水師從山東出海登陸朝鮮半島,陸軍則從遼東跨江深入朝鮮南部,攻滅百濟。蘇定方生擒百濟國王扶余泰,百濟因此滅亡,唐朝得到250多個縣。蘇定方晚年,吐蕃帝國崛起,吞併吐谷渾,唐軍主力困於東線,唐高宗讓蘇定方鎮守西北,防禦吐蕃,吐蕃於是退去。蘇定方是真正的唐高宗朝第一開疆名將,唐代版圖西北角的疆域是他所開拓,至今在韓國與中亞都出土了與蘇定方有關的文獻。蘇定方雖然多次易主,但所事無不兢兢業業,戰功遠遠超過漢代的衛青,作為深謀遠慮、常勝乏敵的名將,蘇定方是榜上有名的。


第五、白袍名將不懼累,踏平天山薛仁貴

薛禮,字仁貴,世稱薛仁貴。唐高宗時期,帝國的雙璧名將之一。民間喜歡稱他為白袍將軍,又因為豪邁的唐詩‘‘將軍三箭定天山,戰士長歌入漢關’’而聞名。他的家族是南北朝時期有名的名將家族河東薛氏,因此薛仁貴屬於將門之後。他在唐太宗貞觀後期才嶄露頭角,因此在太宗一朝的作為並不大,但在高宗朝卻大放異彩。公元644年,薛仁貴跟隨唐太宗李世民伐高句麗,薛仁貴作戰勇猛,被李世民所賞識。李世民對他說,我的名將們都老了,以後你會是帝國的門柱。659年,薛仁貴討伐高句麗,在遼寧斬殺高句麗數千人,同年又擊敗遼河地區桀驁不馴的契丹部族。當時,東突厥以及突厥系的薛延坨部落都被唐朝先後擊敗,而在天山附近,突厥系的鐵勒部落又開始強大起來,鐵勒9姓貴族糾結10多萬大軍在天山地區作亂反唐。薛仁貴受命前往討伐。在兩軍陣前、眾目睽睽之下,薛仁貴彎弓搭箭射殺驍勇的鐵勒勇士3人,然後才進擊,一舉大破鐵勒軍,屠殺活埋了8萬多人,極其血腥,軍中高唱‘‘將軍三箭定天山,戰士長歌入漢關’’!從此鐵勒部落就衰敗了。後來,薛仁貴協同李績出兵攻擊高句麗側翼,李績才得以消滅高句麗。薛仁貴是唐朝有名的將領,雖然民間小說把他渲染為神乎其神的人物,但其實他也有敗仗,而且有殺俘虜、屠牧民的惡名,儘管如此,在正史中,薛仁貴的赫赫之功也被後世認可。他的勇猛可以比肩勇猛的秦瓊,多次陷陣斬將,而他的智略卻可以比肩李績,轉戰東西萬里疆域,實在是少有的名將。民間關於他的兒子薛丁山只是小說的杜撰,在唐朝,薛氏一門真正的大將唯有薛仁貴。


第六、河東望族出仁帥,忠孝大義裴行儉

裴行儉出身軍事貴族,河東裴氏是南北朝時期的軍事家庭,他的父親是隋朝禮部尚書裴仁基,他的哥哥裴行儼就是《說唐》小說霹靂火裴元慶的歷史人物原型,但論功勳,裴行儉勝過他兄長太多,所以稱裴行儉是將門之後。裴行儉曾經跟隨蘇定方作戰,得到蘇定方的指導,因此逐漸獨擋一面。在公元665年,裴行儉接替了蘇定方,開始統御帝國西北地區,擔任安西都護,中亞國家仰慕他的威信而歸降。在薛仁貴的大非川之敗後,吐蕃經常入侵唐朝西部,唐帝國不得已在西北和西南部署重兵,全力迎戰吐蕃,公元676年 ,吐蕃入侵,裴行儉誘敵深入,擊潰了吐蕃軍隊。679年,唐朝以天朝之名,派遣裴行儉護送波斯王子歸國,途中抓獲反叛的部落首領。同一年,不堪高壓民族政策的突厥人再次反叛,貝加爾湖以南長城以北的數十萬各民族軍隊響應反唐,病入膏肓的唐高宗下令讓裴行儉統帥唐軍主力迎戰,前後20多萬人馬歸他統領,出征的規模超過了李靖討伐東突厥,裴行儉大破突厥,一舉抓獲叛軍首領阿史那伏念等人,他還向唐高宗請求善待突厥叛軍。但裴行儉死後,後突厥再度反叛,唐朝軍中無人能制。《舊唐書》說,裴行儉當時出征突厥,聲勢滔天,唐軍部眾綿延數百里,自古漢家兒郎討伐漠北民族,兵鋒之盛,從未有過。裴行儉樂善好施,體貼士兵,又善待俘虜,勇武而不濫殺,有仁帥之名。


第七、天降雄獅戰南北,四鎮節制王忠嗣

王忠嗣,唐玄宗朝的名將,也是唐玄宗的養子,出身將門之後,戰功顯赫。王忠嗣的父親被吐蕃所殺,所以他立志要掃平吐蕃。民間對於王忠嗣的名聲並不瞭解,因為他晚年含冤而死,朝廷很晚才恢復他的名聲,但他對吐蕃的戰功超過了其他人。當時吐蕃崛起,自高宗中期以後,老將相繼去世,已經無人可以對付吐蕃,吐蕃控甲數十萬,藉助青藏高原居高臨下的優勢,經常入侵到四川、隴右地區,就連薛仁貴這樣的名將也被強大的吐蕃擊敗。而到了武則天執政時期,宗室接連內亂,名將大多被殺,周朝(唐)先後被吐蕃、後突厥、契丹擊敗,只能轉攻為守。唐玄宗即位後,唐帝國西北已經被吐蕃、吐騎施蠶食嚴重,而有雄志的唐玄宗決心恢復太宗、高宗時期唐帝國對中亞的影響力,所以才開始對青藏高原的吐蕃用兵。742年,為了解決從武則天以來就為禍河北的強盛契丹部族,王忠嗣率鐵騎10萬越過長城北伐,在桑乾河三次重創契丹、回鶻、奚族聯軍主力,此戰使得契丹的元氣大傷,契丹首領驚恐地對唐帝國伏首稱臣,成為附庸,並主動率領部眾退回關外放牧,直到160多年後唐朝滅亡,契丹才重新崛起成為遼帝國。到了公元746年,王忠嗣已經兼任4鎮節度使,掌握近帝國近一半的軍隊,安祿山也十分仰慕他,要知道安祿山最輝煌時也不過只擔任3鎮節度使。同年,王忠嗣對吐蕃發起猛攻,在青海湖附近殲滅吐蕃萬人,擊潰吐蕃北線主力,唐軍又開始蠶食青海地區,吐蕃開始轉攻為守,保存實力,不敢再貿然大舉出兵,直到唐朝內部安史之亂,吐蕃才敢趁亂吞併河西。自唐高宗中期以來,唐帝國在與吐蕃的作戰中連連失利,一方面是因為名將凋零,一方面是因為連年作戰,兵士疲憊,而王中嗣一舉震懾了吐蕃,迫使吐蕃收斂。王忠嗣幼年喪父,秉持忠烈,忠君愛民,有名將的作風,但政治能力低下,晚年被奸人所害,實在痛惜,他鎮守河東時期,連契丹也聞風喪膽,更何況當時還不成氣候的安祿山。因此唐玄宗朝第一名將,非他莫屬。


第八、如履平地跨高原,安西驕雄高仙芝

高仙芝並不是漢人,他是高句麗人,跟隨其父親進入唐朝做官,他得到唐玄宗的重用,逐漸嶄露頭角。要論開疆拓土的戰功,唐玄宗一朝的雙璧猛將則非王忠嗣與高仙芝莫屬。高仙芝是唐玄宗後期的名將,他曾經是整個安西都護府的長官。他以高宗時經營西域的名將蘇定方為榮,立志恢復唐高宗時期大唐帝國在西域的經營。公元742年,高仙芝率唐軍在碎葉打敗叛亂的達奚部落,唐軍痛下殺手,殺俘斬降頗多,唐軍的名號再一次威震中亞。747年,高仙芝率數千步騎翻越了險峻的帕米爾高原打敗吐蕃援軍,又在克什米爾北部擊敗小勃律國,俘虜其國王與一名吐蕃公主經赤佛堂,而得到的戰馬就有數千,中亞的各國紛紛向唐玄宗上表稱臣。749年,高仙芝再次遠征到巴基斯坦,協助吐火羅人擊敗敵人。高仙芝將吐蕃周圍的盟友先後拔除,使得吐蕃陷入孤立無援的地步,就連阿拉伯人聽說後,也稱讚高仙芝為山地行軍的王者。高仙芝雖然能力出色,但性格貪婪,草菅人命,對待遊牧民族極盡剝削,因此被中亞民族所憎恨。高仙芝想在中亞掠奪財富,迷戀中亞的寶石和香料,他對石國、吐騎施的壓迫很嚴重,因此他們才勾結阿拉伯人對付高仙芝的唐軍。整體而言,高仙芝少有敗績,尤其擅於急襲進攻,特別讓中亞民族所懼怕,他在對吐蕃的戰爭也是樹立了奇功,更重要的是他忠於朝廷,雖然貪婪但沒有叛上之心,與王忠嗣一樣都是戰功顯赫的名將,只可惜卻慘死於宦官之手,痛哉!


第九、秉忠守節誰可比,大器晚成郭子儀

郭子儀所處的年代與前面8位不同,我把他看作是唐代10大名將之一是因為他有中興之功,他所處的時代正好是唐朝由鼎盛步入衰落的時代。郭子儀很早就從軍,但在當時唐朝名將輩出,他並不出眾,一直碌碌無為。安史之亂爆發後,唐帝國內部迅速崩塌。郭子儀為李唐收復洛陽、長安兩京,一戰成名。公元755年,郭子儀在山西一帶力抗安祿山叛軍,後來轉戰各地,為唐朝立下功勳。762年到765年,郭子儀內壓叛軍,外抗吐蕃,不僅為唐帝國平息了大量的兵變,而且又聯合回鶻牽制吐蕃,使得衰落的唐帝國能夠延續。李唐王室的國祚得以延續,宗廟能夠保全,所以朝廷對郭子儀的表現10分看好,給予了他王爵的賞賜。郭子儀晚年,率領疲弱之師,對抗強大的吐蕃,捍衛了帝國的西部邊境。郭子儀大器晚成, 屬於中興之將,但他性格沉穩,堅毅剛強,始終忠於國家,與同樣參與平亂的僕固懷恩、李光弼相比要勝過許多,不為金錢與女色所誘惑,因此成為唐帝國倚重的名將。


第十、雪夜奔襲奮短兵,安定四疆數李愬

李愬,晚唐力挽狂瀾的大將,他生活在唐帝國衰落的時期。他的父親是李唐的西平郡王李晟,曾經跟隨王忠嗣作戰 ,所以虎父無犬子,李愬也繼承了父親的能力,並在軍事生涯中表現傑出,超過父親。唐朝安史之亂後,外受於吐蕃侵襲,內困於節度使割據,困頓之極。公元814年,李愬開始征討兵力強大的淮西節度使吳元濟,嶄露頭角。當時天子衰微,而武將掌兵,反叛動亂是常有的事,唐朝內部不安。817年,他長途奔襲,輕裝前進,趁雪夜攻陷蔡州,擊敗兵力最強大的節度使吳元濟,這就是有名的雪夜襲蔡州,為唐朝收回重要區域淮西,國內節度使見此紛紛表示歸附朝廷,唐憲宗一朝,國內藩鎮割據一度因此出現好轉,出現了短暫的統一,大有中興之勢。818年,他再度討伐叛亂的平盧節度使李師道,使得唐帝國內部的反叛勢力先後被削除。說起來,李愬為人寬仁,不濫殺俘虜,因此深得百姓和軍隊的擁戴,他身處晚唐時期,雖然沒有初唐名將的開疆之功,但克敵制勝,安定帝室,李愬可謂是不遺餘力,因可以位列唐朝10大名將之一。


中外歷史

首推李靖,元帥之才,被稱為軍神,第二個李績,也就是徐世績,下來是蘇定芳,侯君集,郭子儀,王忠嗣,李光弼,尉遲敬德,程知節,還有張亮,這個人可能爭議比較大,他是做情報工作的相當於國民黨戴笠,我覺得情報工作比較重要,所以把他算上。其實我覺得如果平陽公主不是公主的話,她的功勞足以排進前三,另外秦瓊等人的功績也很大,唐朝能人猛將很多,希望多去了解一下


不愛水的魚986

第一是李靖;天才的軍事家輔佐李孝恭平定了南方,後北征突厥打敗了頡利。第二是李勣;唐朝統一的功臣輔佐三代帝王。第三是侯君集;跟隨唐太宗南征北戰,攻滅高昌國。第四是蘇定方;徵西突厥、平蔥嶺、夷平濟、伐高句麗。第五是薛仁貴;寒門大將三箭定天山。第六是郭子儀;居功不自傲平定安史之亂。第七是李光弼;力挽狂瀾救大唐。第八是李晟;涇原兵變勤王、兼任三鎮節度使。第九是韋皋;和南詔、拒吐蕃。第十是李愬;李愬雪夜克蔡州,平定淮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