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元璋為什麼要“火燒慶功樓”?

用戶58375186027

“狡兔死,走狗烹;飛鳥盡,良弓藏;敵國破,謀臣亡。”朱元璋火燒慶功樓是清朝詆譭、妖魔化朱元璋的產物,但故事雖假,道理是真,朱元璋為保江山永固,剪除開國功臣是真實發生的歷史。

傳說朱元璋剪滅群雄,一統四海,驅逐韃虜,恢復中華,為防自己死後,開國功臣生出貳心,威脅大明江山,就命人建造了一個華麗的城樓,取名慶功樓,宴請開國功臣在樓內飲酒作樂,待大家酩酊大醉時,一把大火燒了慶功樓,這些功高震主的臣子全都報銷。

這個故事當然是完全編造的,因為朱元璋雖然少了不少功臣,但不是一把大火就燒死的。如果他有這麼“聰明”,也犯不著以後還要想出種種藉口去殺掉那些功臣。

明初主要開國功臣有:徐達、常遇春、劉伯溫、李善長、李文忠、鄧愈、湯和、朱亮祖、胡大海、周德興、廖永忠、傅有德、馮國用、馮勝、沐英、藍玉、郭英等。

我們不妨看看他們的最終結局:

  • 魏國公徐達:洪武十八年二月,病死。
  • 鄂國公常遇春:洪武二年七月,因病死於北伐途中;
  • 誠意伯劉伯溫:洪武八年四月,病死;
  • 韓國公李善長:洪武二十三年五月,坐藍玉案被殺;
  • 曹國公李文忠:洪武十七年三月,病死;
  • 衛國公鄧愈:洪武十年十一月,病死;
  • 信國公湯和:洪武二十八年八月,病死。
  • 越國公胡大海:至正二十二年,死於降將暗算;
  • 涼國公藍玉:洪武二十六年二月,謀反死;
  • 潁國公傅友德:洪武二十七年十一月,因請賞田被賜死;
  • 郢國公馮國用:至正十九年,病死軍中;
  • 宋國公馮勝:洪武二十八年二月,坐藍玉案賜死;
  • 西平侯沐英:洪武二十五年六月,病死於雲南;
  • 武定侯郭英:永樂元年二月,病死;
  • 永嘉侯朱亮祖:洪武十三年九月,坐罪死;
  • 江夏侯周德興:洪武二十五年八月,以兒子亂法連坐死;
  • 德慶侯廖永忠:洪武八年三月,以逾制死。

由此可見,明初開國功臣的死期和死因各不相同,從建國前就死掉的常遇春,一直到永樂元年才死掉的郭英,整個過程持續了三十年,“火燒功臣樓”這種一網打盡的情形並不存在。


狄飛驚

據當時民間流傳,自從朱元璋成為了皇帝之後,就十分害怕會有人謀害自己,奪取自己辛辛苦苦打下的大明江山,而最另他擔心的“謀害人”就是曾經與他出生入死,並肩作戰打下了大明江山的開國功臣們。於是,為了安心,朱元璋開始設計將這群開國功臣們一個個從自己的身邊除掉,不留後患。

不久,朱元璋就想出一個辦法要將自己的功臣一網打盡。他首先傳諭眾功臣:自從大明朝成立以來,朕還沒有為各位功臣擺酒慶功,如今天下太平,也該為大家慶賀一番。接下來,朱元璋在南京建造起一座高樓,並命名為“慶功樓”,還親自擬定了參與人員的名單,從表面看,這的確是一場高規格的國家表彰大會。

朱元璋自認為行事周密,誰知卻瞞不過劉伯溫的眼睛,在這場慶功宴開始前,劉伯溫就上了辭官表,請求告老還鄉,獲得批准後,同為開國功臣徐達等人為其送行,劉伯溫不忍好友徐達遭遇不測,便委婉的告訴徐達,皇帝召開宴會的時候你一定要緊緊跟著皇帝,不能離開半步。

結果,在那天的慶功宴會上,酒過三巡之後,朱元璋便藉口起身離席,此時徐達也連忙追了上去,朱元璋看到他跟來便問:“愛卿,你不在樓上繼續飲酒,跟著朕做什麼?”徐達哀求道:“陛下,您真的一個都不留麼?”朱元璋聽到這句話,便威脅道:“既然你已經知道內情,今後不準對任何人說起,否則朕決不輕饒你!”就在二人走出慶功樓之後不久,一場大火就著了起來,那些倒黴的功臣也隨之殞命。

火燒慶功樓這個事情最早出現在清朝流行的評書《英烈傳》之中,原版的書中,稱朱元璋為真龍天子,對其褒獎有加,結果引起了清朝統治者的反感,於是將此評書加以篡改,醜化了朱元璋和明朝王室。說這個事件不是真事,也同樣因為在清朝人編撰的正史《明史》中也不曾發現有任何火燒慶功樓事件的記載。

而這個被民間傳的沸沸揚揚的火燒慶功樓事件在歷史上有沒有影子呢?

據明朝大學士宋濂的《張中傳》記載,朱元璋確實曾經在南京建造過一座高樓,每次都會跟自己的幕僚在這裡討論軍情和國家大事,同時在這座高樓中藏有火炮和火藥,據記載,曾經有一天這座高樓發生火災,引發了爆炸,且這座高樓距離官府大樓很近,爆炸曾經引起了不小的恐慌。但當天朱元璋有事並不在這座高樓之中,因此躲過一劫,也許這場火災正是火燒慶功樓事件的原形吧。

然而一場火災並不會引起這麼大的轟動效應,以至於火燒慶功樓事件被民間傳的沸沸揚揚;之所以會如此,還是因為朱元璋本人確實曾經誅殺過功臣並且與其心狠手辣的性格有關係。

曾經在洪武十三年和洪武二十六年,分別發生了歷史上著名的“胡惟庸謀反案”和涼國公藍玉謀反案,朱元璋利用這兩大案件不僅徹底廢除了在中國長期存在的丞相職位,徹底消滅了相權對君權的威脅,而且利用這兩大案件大開殺戒,把開國功臣基本上誅殺殆盡。例如,在這胡惟庸案件中,曾經被朱元璋譽為“再世蕭何”的丞相李善長也被牽扯其中,慘遭滅族之災!對於父皇的做法,性格溫和仁愛的太子朱標曾經表達過反對意見,卻被自己的父皇朱元璋狠狠的訓斥了一頓,然而最終因為太子朱標早逝,朱元璋把皇權傳給了自己的孫子朱允炆,也就是後來被朱棣發動靖難之役推翻的建文帝。因此朱元璋不得不剪出功臣勢力,讓自己的孫子坐穩江山而不被權臣挾制。

後世許多痛恨朱元璋的人通過文學誇張的手法將朱元璋鞏固皇權的事件醜惡化;火燒慶功樓的傳說能在民間有這麼大的影響力也自然不足為奇了。


凡人的歷史世界

火燒慶功樓又叫火燒功臣樓、炮轟功臣樓,是民間傳說明朝朱元璋為了殺害功臣製造的一場慘劇,後改編為晉劇劇目《火燒慶功樓》

對此事件未見史書記載,而小說《大明英烈》、《明英烈傳》等評書裡都講到朱元璋起兵推翻元朝,得了天下,做了明朝的開國皇帝,就對和他同甘苦共患難的開國大臣起了疑心,深恐他們謀反,奪取他的皇位,擔心那些與他出生入死打天下的兄弟們恃功奪權,於是建造了一座慶功樓。

慶功樓建成那天,他擺下宴席邀諸位文武功臣們前來赴宴慶功,暗地裡卻派人在樓下埋好大量火藥和乾柴,準備藉機引火燒樓,以除後患。這事雖然做的很隱秘,但卻被劉伯溫看穿了。席上,劉伯溫坐在了朱元璋旁邊,悄悄將朱元璋龍袍的一角壓在自己的坐椅上。當大家喝得酩酊大醉時,朱元璋悄然離席。由於有衣角牽動,劉伯溫頓時警覺,於是跟隨皇帝出了門。果然,朱元璋下樓以慶功樓便籠罩在滾滾烈焰中。赴宴功臣以及侍衛宮女數千人,全部葬身火海。

只有4人不是死於朱元璋之手,他們是謀士劉基、大將湯和,長興侯耿炳文和武定侯郭英。

中文名

火燒慶功樓

外文名

Building fire to celebrate

題材

地方縣誌

相關人物

朱元璋、劉伯溫、徐達

背景

1368年,朱元璋在南京稱帝,建立了大明王朝。1370年,朱元璋開始對當年追隨自己建功立業的文人、武將論功行賞。他封6人為公爵——魏國公徐達、韓國公李善長、鄭國公常茂(常遇春的兒子,常遇春去世較早)、曹國公李文忠、宋國公馮勝、衛國公鄧愈。28位大將軍被封為侯爵:湯和、唐勝宗、陸仲亨、周德興、花雲、顧時、耿炳文、陳德、王志、鄭遇春、費聚、吳良、吳楨、趙庸、廖永忠、俞通源、華高、楊璟、康茂才、朱亮祖、傅友德、胡美、韓政、黃彬、曹良臣、梅思祖、陸聚、郭子興(已去世)等。在公侯伯子男五級爵位中,公和侯是最高的兩級,地位十分尊崇。[5]

正是他們出生入死,東征西討,才換來朱元璋的大明天下。朱元璋也待他們不薄,給予高官厚祿,賜給他們大量土地,也算對得起他們。韓國公李善長做中書省左丞相,魏國公徐達做右丞相,曹國公李文忠做軍隊一把手(大都督)。

這34個人總共擁有38194戶佃農,供養他們,人均達到1123戶佃農。朱元璋還跟他們攀親戚,把郭英的妹妹納為自己的寧妃,把馮勝、藍玉、徐達的女兒嫁給皇子,把公主下嫁給李善長、傅友德、胡海、張龍等人的兒子。[5]

這些軍事貴族戰功大,享有很高的社會特權。朱元璋還頒給他們一枚神物——鐵券。有鐵券,人就跟貓一樣,好像有九條命,死過一次還能轉世。本人或子孫犯罪,可以免死數次。

但是,鐵券不是使人一次次復活的神藥,而是引誘功臣加速犯錯、加速自殺的速死鐵牌。仗著有鐵券,不少人迅速腐化變質。殺人傷人、恃強凌弱、霸佔土地、逃稅漏稅、姦淫婦女、吃喝嫖賭、貪汙納賄,甚至造刀槍、穿龍袍的都有。只是他們忽略了一個常識:伴君如伴虎,功高則震主。功臣太強,讓朱元璋感到害怕,擔心部下造反、江山不保,子孫後代會做別人的階下囚。

在朱元璋看來,這些功臣對王朝的長治久安構成嚴重威脅,因此要無情地清洗。尤其對其子孫構成威脅的人,必須除之而後快。[5]

詳細

南京鼓樓崗的山坡上,從前有個功臣樓。這是明朝皇帝朱元璋登基以後,下令建造的。

聽到造功臣樓,凡是跟隨朱元璋南征北戰,打下江山的開國功臣,無不深受感動,稱讚太祖英明。只有軍師劉伯溫憂心忡忡,來到皇宮,見了朱元璋,懇求說:“如今王業已成,臣責已盡,但願辭官歸田。”朱元璋忙說:“軍師隨我辛苦半生,如今正當享福,為何就要歸隱?”劉伯溫說:“朝中政事勞神,臣年老力倦,只想過個清閒的晚年。”朱元璋再三挽留不得,便取出許多金銀送給劉伯溫,親自送出宮外。

劉伯溫出了皇宮,來到徐達府上,向他辭行。臨別,劉伯溫握著徐達的手說:“徐兄,小弟走了。有一句話望你牢牢記住:功臣樓慶宴之日,你要緊隨皇上,寸步不可離開。”徐達一時不明白,想問個究竟。劉伯溫說:“照此行事,日後便知。”

酒宴大開,熱鬧非凡。徐達平日酒量不小,今天卻怎麼也不敢多喝,一直盯著朱元璋的一舉一動。酒正吃到興頭,朱元璋忽然站起身來,向門邊走去。徐達連忙隨後跟上。朱元璋發覺身後有人,回頭一看,見是徐達,便問:“丞相為何離席?”徐達說:“特來保駕。”朱元璋說:“不必不必,丞相請回。”徐達哀慼他說:“皇上真的一個也不留嗎?”朱元璋暗暗一驚,心想:好精明的傢伙!我的機密已被他識破。徐達見皇上不言語,又說:“皇上如果執意,臣不敢違命,懇望日後妻兒老母得以照拂。”說畢,轉身欲回。朱元璋忙說:“丞相隨我來。”

他倆剛走出幾百步,突然,“轟隆隆”一聲巨響,功臣樓瓦飛磚騰,火光沖天,可憐滿樓功臣,全部葬身火海。原來,朱元璋為了永保朱姓天下,才設下這火燒功臣樓的毒計。

徐達從功臣樓死裡逃生,回到家裡,整天飯不想吃,門不敢出,沒有多久,憂鬱成疾,背上還害了個瘩背,人瘦得脫了形。

一天,兩名太監帶人抬著一隻清蒸公鵝來到徐達府上,說:“皇上聞知丞相貴體不佳,特命小人前來問安。”徐達知道,公鵝是發物,害了瘩背,再吃公鵝,豈不要命,這是皇上賜死啊。想著想著,兩行熱淚潸然而下,上前謝恩,收下了公鵝。沒有多久,他就含恨死去。

《明史》記載徐達的病死,而據野史徐禎卿《翦勝野聞》記載,徐達是被朱元璋毒死的。王文龍《龍興慈記》載,徐達因病無法吃鵝,朱元璋賜給徐達蒸鵝,徐達吃完後死。

真相

宋濂《張中傳》記載,朱元璋的確在南京建過一個樓,叫忠勤樓,他經常與身邊的謀士武將在此討論軍國大計。汪廣洋、陶安等人的詩文裡就寫到過這座樓。慶功樓的故事據此而來。

明朝開國大臣有:徐達、常遇春、劉伯溫、李善長、李文忠、鄧愈、朱文正、湯和、朱亮祖、胡大海、周德興、廖永忠、傅有德、馮國用、馮勝、沐英、藍玉等。

徐達:病死。

常遇春:因病死於北伐途中;

劉伯溫:病死;

李善長:坐藍玉案被殺;

李文忠:建國後病死;

鄧愈:建國後病死;

朱文正:因違法被囚禁,病死於監獄;

湯和:建國後病死。

朱亮祖:建國後犯法而死;

胡大海:建國前死於降將的暗算;

周德興:以兒子亂法連坐而死;

廖永忠:被朱元璋以逾制理由殺死;

傅友德:因請賞田被朱元璋賜死;

馮國用:死於軍中;

馮勝:坐藍玉案賜死;

沐英:病死;

藍玉:建國後犯法而死

開國大臣沒有一個是被燒死的。

火燒慶功樓是清朝詆譭、妖魔化朱元璋的產物。據查證,這個說法最早出現是在滿清時期流傳的《英烈傳》評書裡,而《英烈傳》是滿清當局在配合文字獄、改毀古書等文化滅絕措施而授意一些無恥文人篡改明朝人民群眾歌頌朱元璋的話本小說《皇明英烈傳》而成(“皇明”字頭古書盡數被毀,今僅餘殘本),評書裡為了扳倒前朝,加入了許多對朱元璋汙衊醜化的內容,“炮打慶功樓”就是其中內容之一。

在明朝原版《英烈傳》裡是沒有這類內容的。


童話裡的承諾

南京鼓樓崗的山坡上,從前有個功臣樓。這是明朝皇帝朱元璋登基以後,下令建造的。 

 聽到造功臣樓,凡是跟隨朱元璋南征北戰,打下江山的開國功臣,無不深受感動,稱讚太祖英明。只有軍師劉伯溫憂心忡忡,來到皇宮,見了朱元璋,懇求說:“如今王業已成,臣責已盡,但願辭官歸田。”朱元璋忙說:“軍師隨我辛苦半生,如今正當享福,為何就要歸隱屍劉伯溫說:“朝中政事勞神,臣年老力倦,只想過個清閒的晚年。”朱元璋再三挽留不得,便取出許多金銀送給劉伯溫,親自送出宮外。  劉伯溫出了皇宮,來到徐達府上,向他辭行。臨別,劉伯溫握著徐達的手說:“徐兄,小弟走了。有一句話望你牢牢記住:功臣樓慶宴之日,你要緊隨皇上,寸步不可離開。”徐達一時不明白,想問個究竟。劉伯溫說:“照此行事,日後便知。”

  酒宴大開,熱鬧非凡。徐達平日酒量不小,今天卻怎麼也不敢多喝,一直盯著朱元璋的一舉一動。酒正吃到興頭,朱元璋忽然站起身來,向門邊走去。徐達連忙隨後跟上。朱元璋發覺身後有人,回頭一看,見是徐達,便問:“丞相為何離席?”徐達說:“特來保駕。”朱元璋說:“不必不必,丞相請回。”徐達哀慼他說:“皇上真的一個也不留嗎?”朱元璋暗暗一驚,心想:好精明的傢伙!我的機密已被他識破。徐達見皇上不言語,又說:“皇上如果執意,臣不敢違命,懇望日後妻兒老母得以照拂。”說畢,轉身欲回。朱元璋忙說:“丞相隨我來。” 

 他倆剛走出幾百步,突然,“轟隆隆”一聲巨響,功臣樓瓦飛磚騰,火光沖天,可憐滿樓功臣,全部葬身火海。原來,朱元璋為了永保朱姓天下,才設下這火燒功臣樓的毒計。  徐達從功臣樓死裡逃生,回到家裡,整天飯不想吃,門不敢出,沒有多久,憂鬱成疾,背上還害了個瘩背,人瘦得脫了形。 

 一天,兩名太監帶人抬著一隻清蒸公鵝來到徐達府上,說:“皇上聞知丞相貴體不佳,特命小人前來問安。”徐達知道,公鵝是發物,害了瘩背,再吃公鵝,豈不要命,這是皇上賜死啊。想著想著,兩行熱淚潸然而下,上前謝恩,收下了公鵝。沒有多久,他就含恨死去。


旅行中國

正史沒有記載,明朝開國元勳多數死於病死老死犯法死。


常遇春:在北伐途中病死。

鄧愈:建國前死。

朱文正:因違法被囚禁,病死在牢中。

李文忠:建國後病死。

傅友德:因賞田被朱元璋賜死。

胡大海:建國前死於降將暗算

朱亮祖:建國後犯法而死。

廖永忠:被朱元璋以逾制理由殺死。

馮國用:死於勞中。

馮勝:坐藍玉案賜死。


朱元璋坐了皇帝后整天提心吊膽,生怕被人害了生命,奪取他的江山。普天之下唯有那些當初跟朱元璋一起打天下的將帥功臣。這成了朱元璋的眼中釘,心中刺。朱元璋以“謀不軌”罪誅殺胡惟庸九族,並連及三萬多人,最終成了大冤案。洪武26年朱元璋又借藍玉謀反,再次大開殺戒。兩個案件幾乎將開國功臣誅殺殆盡。朱元璋大肆誅殺將帥功臣,最主要的目的是為了強化鞏固皇權。


“火燒慶功樓”最早見於清朝流傳的《英烈傳》評書裡。由於書中屢稱朱元璋為真龍天子,承應天地之命。令滿清統治者不滿,乾脆命人將《英烈傳》進行篡改,加入了許多醜化朱元璋的朱明皇室的內容,火燒慶功樓就是其中杜撰的一部分內容。



清朝人編修的《明史》並沒有任何火燒慶功樓的記載。據明朝大學士宋濂的《張中傳》記載,朱元璋的確曾經在南京城建造了一座樓,每逢興兵作戰的時候,他常常和身邊的謀士將帥們在這裡討論軍國大事,樓裡的確藏有火炮跟火藥。宋濂在他的文集中提到該樓有一天意外發生火災,引起爆炸,聲音大如打雷。而該樓又與官府大樓相近。朱元璋運氣好,那天並不在樓上。這個大概是“火燒慶功樓”的原型吧。



文軒春秋

火燒慶功樓是中國坊間一直傳聞的朱元璋殘殺功臣的事件,但是事件的真實性歷來一直受到質疑,民間傳說的朱元璋火燒慶功樓的版本是這樣的,朱元璋當了皇帝之後,和歷朝歷代的開國皇帝一樣,都擔心大臣會謀權篡位,因而就一把火把群臣在慶功樓裡面都給燒死了。

實際上在清朝主持纂修的《明史》當中,我們沒有發現任何關於火燒慶功樓的記載,以清王朝纂修《明史》的出發點來看,如果明朝真的存在這樣的醜陋事件,清朝在纂修明史的時候是一定會把它揭露出來的。

而群臣到底有沒有在慶功樓中被燒死,實際上這在現在是很好查詢的,常遇春:因病死於北伐途中;李文忠和鄧愈都是在明朝建立前就病死了;朱文正則因為違法被囚禁,最後病死於監獄;朱亮祖:建國後犯法而死;胡大海則是死於降將的暗算;周德興:以兒子亂法連坐而死;廖永忠被朱元璋以違背規制的理由殺死;傅友德因為邀功被朱元璋賜死;馮國用死於軍中;馮勝因牽涉藍玉案而被朱元璋賜死。當然還有胡惟庸、李善長、藍玉等被朱元璋以謀反罪處死,徐達則是吃了燒鵝舊傷復發而死,可見這些開國功臣中沒有一個是被燒死的,因而朱元璋火燒慶功樓的故事或許就是民間杜撰出來的。

因為朱元璋的形象一直不佳,所以後世關於他的不好的傳聞比比皆是,特別是關於他殘害開國功臣的事情,一直受到詬病。

根據宋濂記載,朱元璋的確在南京曾經建過一個樓,並且也經常和群臣在樓裡面商討軍國要政,並且這個樓也的確失過火,但是沒有明確的證據表明,失火的時候燒死過人。


青年史學家

史書上一直找不到“朱元璋火燒慶功樓”類似的記載。而民間小說《大明英烈》、《明英烈傳》等評書裡卻有類似的故事。

這個說法最早出現在《英烈傳》評書裡。當年明朝人民群眾為了歌頌朱元璋開國創業,便流傳下了小說《皇明英烈傳》。而滿清皇帝為了抹黑前朝,對老朱同志更是不遺餘力地醜化,妖魔化(誰叫你再百姓心中威望如此之高),授意一些無恥文人篡改《皇明英烈傳》,加了火燒慶功樓的曲段,並將“皇明二子”去掉,傳下這本《英烈傳》。所以說,“朱元璋火燒慶功樓”的事情根本就是無中生有的事情,一點都不可靠。可是民間百姓不知真假,相互傳頌,影視劇也時常上演這一幕,從此之後,老朱同志的光輝形象就這樣被徹底毀滅掉了。

那麼真實的歷史到底是怎樣的呢?

其實,朱元璋在南京稱帝后,對當年追隨自己建功立業的文人、武將確實進行了論功行賞。當時一共封了6人為公爵——魏國公徐達、韓國公李善長、鄭國公常茂(常遇春的兒子,常遇春去世較早)、曹國公李文忠、宋國公馮勝、衛國公鄧愈。還有28位大將軍被封為侯爵。

朱元璋對這些開國功臣們不僅許以高官厚祿,給了大量的封地,還給了他們一樣神物——免死鐵券。有鐵券者,本人或子孫犯罪,可以免死數次。可是有些開國功臣們得到鐵券者,有恃無恐,在地方上霸佔土地、逃稅漏稅、姦淫婦女、無惡不作,加速死亡。

總而言之,“朱元璋火燒慶功樓”和“朱元璋送蒸鵝毒死徐達”等事情均是子無虛有的,是滿清政府為了妖魔化朱元璋而杜撰出來的,不值得相信!


清風明月話歷史



而朱元璋坐了天下後,開始變得神經質,對自己極不自信,論出身這些以前的兄弟,那個不比自己強,而且他們功勞又大,說不上哪天就把自己拿下了。於是他十分擔心開國功臣們會篡奪自己的江山,對他們必欲除之而後快。於是便有了‘火燒慶功樓’。




其實這也是封建社會帝王們的正常做法:打天下當然要大家打,坐天下當然只能我一家坐。而且要將所有可能威脅到我江山的人全部剷除,不留後患。只有這樣,才能安心享受我的美麗江山哪!


奮鬥是幸福的410

“火燒慶功樓”大概說的是明朝建國後朱元璋建了一棟慶功樓,建成當天朱元璋宴請開國文武功臣,暗地裡卻埋好大量火藥和乾柴準備燒死這些人。宴席喝到高潮的時候,朱元璋找機會離席下令放火,只有劉伯溫機警看出破綻逃過一劫。最終赴宴功臣以及侍衛宮女數千人,全部葬身火海。

實際上“火燒慶功樓”出自清朝時流傳的《英烈傳》評書裡,是滿清當權者為了自身政權合法性、妖魔化明朝歷代皇帝的產物。在書中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被寫成了冷血無情、殺戮功臣的惡人,完全就是汙衊。

真實歷史中明朝的主要開國功臣有徐達、常遇春、劉伯溫、李善長、李文忠、鄧愈、朱文正、湯和、朱亮祖、胡大海、周德興、廖永忠、傅有德、馮國用、馮勝、沐英、藍玉等17人。

其中徐達、常遇春、劉伯溫、李文忠、鄧愈、湯和、馮國用、沐英都是病死的;胡大海在明朝建立前死於降將的暗算。

真正被朱元璋下令殺死的僅有8人,而這些人都有取死之道。這些開國功臣位高權重,以鄉黨、姻親為紐帶結黨營私,大肆侵吞民田、強搶民女、貪汙納賄、縱奴殺人等等,嚴重影響了新建立明朝的穩定。再加上後來胡惟庸、藍玉等人在政府、軍隊中無視朱元璋權威、架空皇權,嚴重威脅朱家江山。朱元璋能忍了那麼多年才殺人,也算仁至義盡了。


當狗容易做人難

首先,“火燒慶功樓”根本就是子虛烏有的,又何談朱元璋為什麼這麼做呢?但朱元璋大肆屠殺開國功臣在史學界已經得到公認的了!

換句話說,沒有屠殺過功臣的開國君主好像只有光武帝劉秀吧?“雲臺28將”得美名不是蓋的!唐太宗李世民也算殺的比較少的!再就是“杯酒釋兵權”宋太祖趙匡胤!

研究歷史我發現一個規律:越是出身貧寒的草根皇帝,建國以後“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做的越多,做的越絕!尤其是兩個代表劉邦和朱元璋身上體現的淋漓盡致:劉邦殺彭越,英布,韓信是呂后和蕭何合謀殺害。甚至劉邦臨死前還要殺掉忠心的樊噲!

再看朱元璋,開國功臣只剩下了湯和,耿炳文,郭英!心狠手辣無出其二!是什麼造就了這個局面?那

內因又是什麼?

以朱元璋為例:布衣都算不上的窮和尚,一步步走到皇帝的寶座,其中的艱辛深深地刻在朱元璋的內心,這就像一個窮人一夜暴富一樣,巨大的落差更增加了內心的不安與焦躁。迫切想要長久維護利益的心理使得朱元璋看任何人都帶著猜疑的態度,加上心儀的繼承人性格懦弱,長久的猜疑加上不放心成為了朱元璋大肆殺功臣的內因!

歷史已經過去,我只是以一個現代人的思維來看待此事,內中曲折,也只有朱元璋本人最清楚,畢竟是非功過在心中,千秋過後任人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