還在關注國產航母?另一件“國寶”也成功海試歸來,美佈局被打亂

最近,我國國產航母完成首次海試的消息可謂是家喻戶曉。其實就在國產航母海試成功回港的前三天,另一件“國寶”級深海利器也完成了海試,它就是最新型水下滑翔機“海燕”,在連續航行119天后,“海燕”終於完成任務“回家”。

作為中國最新型水下滑翔機的技術代表,這次“海燕”不僅光榮的完成了既定任務,同時還刷新了國產水下滑翔機連續工作時間最長、測量坡面最多,續航里程最遠三個記錄,同時潛深也打破了4月創下的8213米世界最深記錄。

還在關注國產航母?另一件“國寶”也成功海試歸來,美佈局被打亂

大家可不要小看這一重大成果,這個水下“偵察兵”不僅在海洋科學、生態環保方面意義非凡,更是在軍事領域有著不可或缺的大作用。熟悉軍事的小夥伴們應該還記得,美軍在2014年時宣佈將水下滑翔機部署到南海,這在當時引起了不小的轟動。

那麼,為何一個體積小巧的水下滑翔機,美國卻要大廢周折的丟到南海里呢?這背後或許是美國佈下的一個大局。

還在關注國產航母?另一件“國寶”也成功海試歸來,美佈局被打亂

想要了解這是怎樣的一盤棋,首先我們得從水下滑翔機的軍事意義說起,最開始水下滑翔機的主要應用範圍是海洋環境的立體檢測和水下環境測繪等一類“人畜無害”的科研項目。但實際上,隨著海洋軍事日趨全面發展的今天,由於有著十分強悍的“超長水下作業時間”和聲吶監控反饋系統,水下滑翔機越來越多的被改造成“水下偵察兵”的角色。

可以這麼理解,如果需要真正掌握某片海域的控制權,那麼海底情況勢必要“摸個透徹”,而這個時候就必須依賴水下滑翔機提供的海底地形地標繪圖。另外,一旦進入備戰或戰爭時期,水下滑翔機可以在很遠距離就發現水下單位,並立即作出反應,針對最典型的目標就是潛艇了。

還在關注國產航母?另一件“國寶”也成功海試歸來,美佈局被打亂

由於水下滑翔機在海里是“滑行”,因此其幾乎是個安靜的“潛水員”,在現代反潛作戰中,如果大批量生產並投入海里,利用網絡技術製造一個完整的海下監察體系,那麼這張“大魚網”撒出去,將會讓任何潛艇無所遁形。

其實,水下滑翔機最早是美國提出並研製和投入實際運用的,早在2004年,美軍就在“環太平洋”演習中首次實驗了水下滑翔機,經過不斷的試驗和應用,這款裝備才被逐漸利用起來。

但在美國這次布的大局裡,也許萬萬沒想到卻被中國“借力打力”實現“反壓制”,我國“海燕”的成功返航,或許在某種程度上“警示”了美國妄圖利用水下滑翔機來打“擦邊球”監視我國南海地區的幻想,如果不服,就先打破我們的記錄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