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网络借贷

用百度搜一下“大学生借贷 无力偿还”的字样出现的结果有八百多万条结果。网络借贷是近几年刚刚流行的一种借贷模式,指在网上实现借贷,借入者和借出者均可利用这个网络平台,实现借贷的“在线交易”,虽然方便快捷,但出现的问题也比比皆是。

很长时间之前看到过一篇关于大学生在借贷平台上借钱的文章,当天晚上下班回到家搜一些在某宝大学生借贷需要提交的借条等资料,大体浏览了一下真的触目惊心,不知道借钱的时候那些女生是怎么想的,古语云:“要想人不知除非己莫为”,难道真的相信把钱还了那些裸照和个人信息就不会泄露吗?而一旦信息泄露自己所面对的各种压力和舆论可想而知,而这真不是吓人和可怕所能言语的。

可能有人会想裸照都拍了肯定会借到很多钱吧,然而事实却不是如此,大多数也就借几千块钱,三四千或者五六千的样子,当然也有上万甚至几万的,但这种是寥寥无几的。当借条写好拍照之后应该就会得到所借的款项,然而到手的钱早已大打折扣,比借条上的数字少很多,而且利息高的惊人,所以这也是我也一直不明白为什么即便如此还有那么多的人去尝试或者接受。

借钱这么容易,如果借的钱逾期还不上了怎么办?给戚朋友打电话骚扰?或者给父母打电话让其父母出钱补这窟窿?都有可能吧,只要能把钱要回来还有什么手段是不能使用的呢?

欠下的债,早晚都要还的。还贷的方式相比男生来说女生似乎更容易在选择上也更多一点,比如肉偿。这样说可能会给人一种逼良为娼的感觉,不禁疑问,当今社会朗朗乾坤还会有这等荒唐之事?我想说真的有,连被逼的走投无路而选择自杀事件都有还有什么是不能发生的呢?

上个月看到网上有一篇关于大学生通过网络借贷平台借钱而由于利滚利因无力偿而最终选择自杀的文章,看完之后感觉很可悲,也很痛心。父母用了二十几年的时间终于培养成才,就这样在一瞬间全部付诸东流,一个家庭也随着孩子的离世而变得支离破碎,这样黯淡无光的日子也不知道要持续多久。人间悲剧,这也是其中之一吧。

造成这种结局的原因很多,但家庭和社会是脱不了干系的。

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是绝对而且深刻的,如果父母和孩子平时多交流沟通,潜意识的灌输一些做人该明白的道理去影响孩子,让孩子在该成熟的时间成熟起来,相信也不会出现或者很少会有这种不计后果的举动发生。

平时比较喜欢看新闻,像父母为了家庭在外风里来雨里去受苦受累的新闻每天不断,看评论就会发现,很多人都能切身感受到父母的不容易,甚至会给自己加油打气,好好工作,以后好好善待父母,相信这样的年轻人所在的家庭一定是父母和子女交流比较多,而且相互比较信任和了解,从父母那里学到很多为人处世和适应社会的本领,当一个人的思维变得成熟的时候,这种悄悄借贷消费的冲动似乎就不会有存在的可能。

为什么说社会也脱不了干系呢?一个人的性格和思维我认为除了家庭跟周围的环境也有很大的关系,毕竟出淤泥而不染的能有几个呢,也正是由于家庭和周围环境的缺陷从而导致了个人的性格缺陷。

大学,一个自由支配时间非常多学习压力相对轻松很多地方,也是被爆攀比计较严重的地方,当然这也只是存在于很少的一部分人身上吧,因为我上学的时候貌似没有感觉到非要跟谁比较一下子,或者其他同学有类似攀比的现象。

攀比总是要付出代价的,代价无非就是钱嘛,现在也真的想不出在享乐上钱买不到什么了。借点钱买个苹果手机,苹果笔记本,买点漂亮衣服等等,只要有钱,应有尽有,然而享乐之后又会是什么呢?

不养儿不知道父母苦,不工作不知道挣钱难。很多人家境也不宽裕,但在朋友面前花起钱来大手大脚眼都不在眨一下的,着实不知道体贴父母,可能有人会说可怜之人必有可恨之处,但可恨之人也有可怜之处,出现这种结果和父母的溺爱的分不开的,过多的庇护从而经不起风雨,只能在温室汲取补给,以后又怎能走出社会支撑起一个家,对孩子对父母都算一件悲伤的事吧。也望父母在关注孩子学业的同时多点陪伴,让孩子感受到你们后盾的强大,有事自己解决不了之后首先想到的是你们,而不是自己寻求“社会的帮助”。

都说成年的世界里没有“容易”二字,的确如此。上大学的时候为了以后能找个好工作会找各种机会锻炼自己,毕业后会为了升职加薪甚至买房买车而努力工作,结婚后的会为了孩子能受到好的教育而开源节流,孩子大了还要为孩子准备房子的首付结婚的彩礼....貌似永远都是无休止的追逐,每个时间段都会有一个目标在等着你,让你有个不能停下的理由。

有钱就花,没钱就努力挣钱,借的钱毕竟早晚都要还的,而且利息及高,如果不是急事应急,借贷消费是一件危险的事。前年同学借了点钱没还,去年买房催过一次没还,今年手头不宽裕想再问问,发的消息石沉大海,今天在同学群里同学说有借贷平台让他通知我那同学还钱,这才知道他竟然借了高利贷...

关于网络借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