品《四大名著》俗語,悟四種人生修行

品《四大名著》俗語,悟四種人生修行

關於世態

風不來,樹不動,船不搖,水不渾。(《水滸傳》)

前事之因,後事之果。這世上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

只見說撐船就岸,幾曾有撐岸就船。(《水滸傳》)

世上只有藤纏樹,人間哪聞樹纏藤?

萬兩黃金容易得,知心一個也難求。(《紅樓夢》)

張愛玲說:“誰都一樣,我們每個人都是孤獨的。”

今朝有酒今朝醉,莫管門前是與非。(《西遊記》)

萬事皆空,及時行樂,是很多人的選擇,至於對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尿泡雖大無斤兩,秤鉈雖小壓千斤。(《西遊記》)

世上有貌無實、虛有其表的多,有本事的人反倒往往其貌不揚。

品《四大名著》俗語,悟四種人生修行

關於人情

不看僧面看佛面。(《西遊記》)

中國是個人情社會,也是個“面子”社會,在群體中要有“面子”,活得體面很重要。

有緣千里來相會,無緣對面不相逢。(《水滸傳》)

張愛玲說:“感情通常是因為某一個時間和地點,某種氛圍之下,因某一件細小瑣碎的事打動我們。人生太長,我們怕寂寞,人生太短,我們怕來不及。”

人無千日好,花無百日紅。(《水滸傳》)

時間會磨平一切,美好的事物不是慢慢自我消亡,就是在我們的眼中慢慢變得平淡無奇,熟視無睹;美好的感情時日已久,也會慢慢變淡,甚至走向反面。

千里搭長棚,沒有個不散的筵席。(《紅樓夢》)

世間所有的相聚,不過是為了最後這別離的一刻,這是悲觀的說法;世間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別重逢,這是樂觀的說法。

品《四大名著》俗語,悟四種人生修行

關於處世

三寸舌為誅命劍,一張口為葬身坑。(《水滸傳》)

我們花了兩年學會說話,卻要花上一輩子來學會閉嘴。

隔牆須有耳,窗外豈無人?(《水滸傳》)

你的一言一行,都可能出賣你,所以謹言慎行。

路上說話,草裡有人。好借好還,再借不難。(《西遊記》)

只借不還,信譽玩完。

得饒人處且饒人,得將就的就省事。(《紅樓夢》)

凡事留有餘地,做人留有退路。做人留一線,日後好相見。

機關算盡太聰明,反算了卿卿性命。(《紅樓夢》)

量大福也大,機深禍亦深。

事不過三。(《西遊記》)

人心貪得無厭,但是古訓有“得意之事,不可再做;得便宜處,不可再往”。凡事有個限度。

品《四大名著》俗語,悟四種人生修行

關於修身

天下無難事,只怕有心人。(《紅樓夢》)

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關終屬楚;苦心人天不負,臥薪嚐膽,三千越甲可吞吳。

成人不自在,自在不成人。(《水滸傳》)

人有擔當和責任,當然不能完全自在,最多是“從心所欲不逾矩”。

功到自然成。(《西遊記》)

曾國藩說:“妙也、巧也、成也,皆從極熟之後得之者也。”

不經一事,不長一智。(《紅樓夢》)

吃一次虧,學一次乖。人就是這樣,不跌倒,不知痛。

品《四大名著》俗語,悟四種人生修行

關於哲理

紛紛世事無窮盡,天數茫茫不可逃。(《三國演義》)

古人相信雖然世事紛紜無窮,但是紛亂裡面有一種固定的規律,也就是“天道”或者“天數”,儘管我們不能完全認識,卻能模糊地感應到這種規律的存在。

道高一尺,魔高一丈。(《西遊記》)

長遠來看,“道”高於“魔”,“道”佔上風;一段時期內,卻會出現“魔”高於“道”,“魔”佔上風。

話說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三國演義》)

世間萬物分分合合,永不止息地變化。

金風未動蟬先噪,暗送無常死不知。(《水滸傳》)

秋風還沒吹,蟬就感到了秋的氣息,而人對生死大事往往毫無覺察。只有少數有智慧的人會去思考生與死的哲學問題。

謝謝您的閱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