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語“此地無銀三百兩”,下半句是什麼?搞笑背後值得人深思!

說到俗語文化,我們實在熟悉不過的了,要是不會說幾句俗語可就丟人了。要說俗語是怎麼得來,大部分來自於兒時長輩們的日常交流之中,直到長大後才知道其中的深刻含義,才明白原來有些俗語聽起來雖然很好笑,卻深深教導著我們為人和處事的方法。所以說多瞭解俗語文化,會讓人受益良多,今天我們就來說一句俗語:此地無銀三百兩。後面還有一句話,點名了這句話的主旨,是什麼呢,下面來看一下。

俗語“此地無銀三百兩”,下半句是什麼?搞笑背後值得人深思!

上小學的時候,這句俗語就曾出現在課本上,但那時候也並不瞭解是什麼意思,就算是長大之後也沒有找機會去了解具體的來源。俗語都是經過一代又一代人傳承下來的,它的每一句話都包含一些故事或者說人們的思想寄託在裡面,就比如說我們今天說的這句俗語:此地無銀三百兩,它就來源於一個傳說的故事,真實性未經考察但卻說明了一個為人的準則。

俗語“此地無銀三百兩”,下半句是什麼?搞笑背後值得人深思!

故事說到古時候有一個人叫張三的人,經過自己一番努力手裡攢了三百兩銀子,他心裡非常高興,但是他就喜歡這種有錢在身邊的感覺,就把這三百兩銀子裝在一個精緻的匣子裡,然後釘裝好,埋在了自己的後院樹下。他又怕別人會來挖走,就想到了一個辦法:寫了一張貼紙貼在上面,上面寫著:“此地無銀三百兩”,然後安心離開了。可誰知道這一番折騰被隔壁的王二瞅見了,王二就趁著夜色來樹下挖銀子,果不其然挖出來個黑匣子。又考慮到張三會發覺是自己偷的,也寫了一張紙條:“隔壁王二不曾偷”,也安心地離開了。

俗語“此地無銀三百兩”,下半句是什麼?搞笑背後值得人深思!

第二天張三過去一看銀子被偷了,再看紙條上面的字大悟原來是王二偷的。看完了這個小故事,我們不禁笑嘆,是張三傻呢還是王二自作聰明呢,一句“此地無銀三百兩”明擺著告訴別人這裡有銀子;一句“隔壁王二不曾偷”宣告著這銀子就是自己偷的。兩個人都覺得自己是聰明的,然而在旁人看來兩個都是頭腦簡單做事愚蠢的人。

俗語“此地無銀三百兩”,下半句是什麼?搞笑背後值得人深思!

讓人感覺好笑之餘,也懂得了一個人生道理:自己犯下的錯就要去勇敢承認,不要在別人已經察覺的時候還裝傻,為自己的過失找理由掩飾,都是自欺欺人的行為,為人處世要謹記。瞭解更多民間俗語,請關注顛覆歷史,帶你領略俗語的魅力,感受老祖宗留下來的智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