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了四川的美景,還可以吃一吃四川的「豆腐「

除了四川的美景,还可以吃一吃四川的“豆腐“

梁實秋在他的散文《豆腐》中說道:豆腐是我們中國食品中的瑰寶。

那些與魚肉蛋無緣的歲月,豆腐是大人孩子眼中難得的佳餚盛饌。常常以能吃上一塊豆腐為幸福,一塊豆腐就能吃出一臉的燦爛,滿心的歡喜……

在四川,“豆”不止一種吃法,有的是各式各樣的吃法,

“煮豆作乳脂為酥,高燒油燭斟蜜酒。”經過歲月打磨的豆腐永遠沒有過去時,它的美味、它的清淡或麻辣將以現在進行時、將來進行時,一直伴隨著我們……

麻婆豆腐

來到四川,怎麼可以不吃一吃麻婆豆腐?

除了四川的美景,还可以吃一吃四川的“豆腐“

麻婆豆腐,麻辣味型。特點:色澤紅亮,亮汁亮油,麻辣味厚,細嫩鮮香。此菜因始創於清同治年間成都一個叫“陳麻婆”的女廚師,故名。

除了四川的美景,还可以吃一吃四川的“豆腐“

麻婆豆腐的八字箴言麻、辣、燙、香、酥、嫩、鮮、活,常常讓人聽到就口水直流。

除了四川的美景,还可以吃一吃四川的“豆腐“

小編最愛的吃法,是將麻婆豆腐與一碗熱騰騰的米飯搭配,麻辣嫩滑的豆腐與粒粒分明的米飯一起入口,是一種鮮少的美味,急切地吞下第一口,第二勺就已經誘惑著人將它送進嘴裡……

除了四川的美景,还可以吃一吃四川的“豆腐“

食完之後,留在口腔中的是四川特有的麻,舌尖似乎還能感受到麻婆豆腐的滑嫩感,讓人回味無窮。

除了四川的美景,还可以吃一吃四川的“豆腐“

陳麻婆豆腐,即麻婆豆腐,始創於清朝同治元年(1862年)。店主陳春富早歿,小飯店便由老闆娘經營,女老闆面上微麻,人稱陳麻婆,當年光顧"陳興盛飯鋪"的主要是挑油的腳伕。這些人經常是買點豆腐、牛肉。再從油簍子裡舀些菜油要求老闆娘代為加工。日子一長陳氏對烹製豆腐有了一套獨特的烹飪技巧。烹製豆腐色味具全、不同凡響,深得人們喜愛,陳氏所烹豆腐由此揚名。求食者趨之若鶩。

自貢·富順豆花

除了四川的美景,还可以吃一吃四川的“豆腐“

富順人的早餐,一碗豆花、一碟蘸水、一碗糙米飯,特別有富順味道。

一粒粒金黃的黃豆,經過7道工序,變成嫩如白玉、美味可口的富順豆花。這道美食。已在富順風靡了上千年。

除了四川的美景,还可以吃一吃四川的“豆腐“

豆花的膽水味道,與特有的蘸水相結合,瀰漫在富順的城市裡,成為了富順城的特色味道,到了富順,怎麼能不嚐嚐豆花?

除了四川的美景,还可以吃一吃四川的“豆腐“

民國時期,一天,一位來富順販鹽的商人來到當地有名的朱氏餐館,由於實在沒有耐心等待,就跑到廚房催廚子快點把自己點的炒豆腐端上桌來,當他看見那還沒成型的豆腐正熱氣騰騰地在鍋內慢悠悠煮著的時候,由於實在沒時間再等了,便要求朱氏餐館的店主將此“嫩豆腐”賣給他。沒有充分凝固,當然就不能煎炒,於是,老先生就吩咐廚子備辣椒水讓這位客人蘸著下飯。可是不僅沒感到難吃,相反,他還覺得這樣吃起來比起煎炒過的老豆腐更加鮮美可口。老先生受此啟發,在此基礎上反覆研究豆花的鮮嫩程度,蘸水的配方以及最適合配豆花的米飯。後來,便有了讓人百吃不厭、回味無窮的“富順豆花”,併成為川菜裡的一個經典招牌菜。

瀘州·江門葷豆花

江門鎮地處敘永北部,為川雲東路和永寧河必經之地。自洪武年間鑿通水陸兩道之後,交易頻繁,行人絡繹。來往過客眾多,催生了該地特有的美食佳餚——葷豆花。

除了四川的美景,还可以吃一吃四川的“豆腐“

肉片與豆花的結合,少了一些肉的油膩味道,多了一些豆花的鮮嫩滋味

江門葷豆花的歷史,可追溯到夜郎故國江門寨,因其美容美體最適合女性食用,故又稱“女兒菜”。

除了四川的美景,还可以吃一吃四川的“豆腐“

早在漢代,古人利用滷水做凝固劑的條件發明了豆腐,三國時期,豆花的製作技術被完全掌握。川滇黔邊百姓在漫長的生活中,將豆花和常年食用的酸菜煮在一起招待客人,人稱“一鍋熟”,這便是葷豆花的雛形。明代文學家楊慎謫戍雲南永昌衛,三十年間多次往返江門品味豆花煮酸菜的美味。吳三桂反清稱帝、途經江門,下令隔河祭拜九鼎山寺,其祭品中就有酸菜煮豆花。

德陽·羅江豆雞

說起羅江的美食,羅江豆雞自然是必不可少的一道特色佳餚。

除了四川的美景,还可以吃一吃四川的“豆腐“

羅江豆雞作為素食自然與雞肉風馬牛不相及,這是一種豆製品素食,問世距今已經近百年了。羅江豆雞的創始人袁通儒,自幼禮佛。民國十七年(1928年),他在什邡羅漢寺昌齡法師門下剃度為僧,三年後還俗闖蕩江湖。沒有一技防身,男兒怎能在社會上立足,更別說養家餬口了。一個偶然的機會,袁通儒在一家“雞毛小店”吃飯,沒有下酒菜。店家給他弄了一碟麻油豆皮,他吃後頗受啟發,回家後以黃豆試製成了美味可口的“豆雞”,在市場上小試鋒芒後,大受歡迎。

除了四川的美景,还可以吃一吃四川的“豆腐“

羅江豆雞顏色棕黃,由一層層薄薄的豆皮卷制而成,豆皮上沾滿了芝麻、熟油辣汁、花椒麵兒等配料,狀若雞肉,奇香誘人。

除了四川的美景,还可以吃一吃四川的“豆腐“

將一卷豆雞放進嘴裡細細咀嚼,頓時滿口生香,越吃越過癮。豆雞綿軟幹香,鹹香鮮麻,真是名不虛傳。

廣元·劍門豆腐

廣元美食既有正宗川菜的特色,取材廣泛、味重香濃、麻辣鮮香,又融入了神秘的古蜀文化和濃郁的民俗風情,可謂是獨具風格,尤以劍門豆腐最有特色,不僅是美食佳餚,而且是歷史的見證,是文化大餐。

除了四川的美景,还可以吃一吃四川的“豆腐“

劍門豆腐特點突出

鮮豆腐:顏色雪白,質地細嫩,軟硬適宜,表面不粘,彈性、韌性好。口感細膩,溫柔滋潤,爽口無渣,味道清香,含大豆的原汁醇香。

除了四川的美景,还可以吃一吃四川的“豆腐“

豆腐乾:呈白色或淡黃色,塊形整齊均勻,質地密實,韌性柔軟,醇香可口。

簡直是“不擺了”,先上幾款正宗的豆腐菜餚,墊墊肚子。

除了四川的美景,还可以吃一吃四川的“豆腐“

遂寧·船山豆腐皮

船山豆腐皮是四川省遂寧市船山區的特產。

除了四川的美景,还可以吃一吃四川的“豆腐“

船山豆腐皮油亮光澤,紋面細緻,鬆軟滑膩,柔綿有彈性,味香質軟。

五香味色澤金黃,小磨麻油香氣濃郁;麻辣味色澤紅亮,麻辣爽口,回味悠長。

除了四川的美景,还可以吃一吃四川的“豆腐“

遂寧以觀音文化為主導。遂寧的豆腐乾也是一奇,幾乎所有的遂寧人都是從小吃著豆腐乾長大的,遂寧的豆腐乾滿街都能看到有售賣,它和其他超市裡面的不一樣,遂寧地區街邊豆腐乾、豆腐皮都為散裝,並且是當天製作的,所以吃起來特別鮮美。

內江·羅泉豆腐

羅泉豆腐具有細、白、嫩、綿的特點。

除了四川的美景,还可以吃一吃四川的“豆腐“

加以輔料可烹調出麻、辣、燙的豆腐佳餚,如箱箱豆腐、口袋豆腐、鯰魚豆腐、豆腐包子……

除了四川的美景,还可以吃一吃四川的“豆腐“

羅泉人還將豆腐製成風味獨特、便於攜帶的豆腐乾、豆腐乳等作為地方旅遊特產深受各地人士喜愛,早在明清年代就已成為巴蜀一絕。當年,古鎮商賈雲集,五里長街晝夜為市,羅泉豆腐不僅繁榮了地方經濟,而且豐富了古鎮文化,羅泉豆腐與震驚中外的羅泉會議同時彪炳史冊,光耀古今。

樂山·豆腐腦

在樂山,每天喚醒小編不是鬧鐘,也不是夢想

而是樂山豆腐腦!!

除了四川的美景,还可以吃一吃四川的“豆腐“

樂山豆腐腦調豐富,集麻、辣、酸、鮮、香、燙於一碗中,光看照片都已經流口水了。

除了四川的美景,还可以吃一吃四川的“豆腐“

豆花上的儒白碰上深紅的辣椒再配著翠綠的香菜或芹菜,色香味俱全。

豆腐腦最佳之處在於細嫩如腦、細嫩鮮美。其實豆腐腦和豆花一樣,都是做豆腐時的中間產物,豆腐腦最先出來,比較軟嫩,需用湯勺盛用。

除了四川的美景,还可以吃一吃四川的“豆腐“

樂山豆腐腦起源於什麼時候無從考證,但有言:“豆腐新鮮滷汁肥,一甌雋味趁朝暉。分明細嫩真同腦,食罷居然鼓腹舊。”還注說豆腐腦最佳之處在於細嫩如腦,才名副其實。

宜賓·包漿豆腐

包漿豆腐在九十年代初由一對開小館子的夫婦所創,據說最初只是因為製作過程中的一次手誤而成,夫婦二人試嘗之,味極美,遂成為獨家絕藝,之後好食之人聞香而至,久之成名。

除了四川的美景,还可以吃一吃四川的“豆腐“

包漿豆腐一般是長方形的小塊,不到一個指頭的厚度,做熟的包漿豆腐外皮完整,但內裡卻稀如漿,多層次的口感更襯出了豆腐的醇香。

除了四川的美景,还可以吃一吃四川的“豆腐“

夜幕降臨,華燈初上,一座座小城即將上演熱鬧的夜市生活,宜賓當然也不例外。一群群活潑的小青年圍坐在大榕樹下的燒烤攤上,包漿豆腐當然必點,吹牛,喝酒,吃上一塊鮮嫩的包漿豆腐,這是宜賓人常有的生活。

除了四川的美景,还可以吃一吃四川的“豆腐“

包漿豆腐就是每桌必點的特色。為了保持豆腐的溫度,使用專用的炭爐上菜,最大程度保證它的口感。撒上肉臊,折耳根碎,小米椒碎和香菜。筷子挑起豆腐再裹上專門準備的“宜賓秘製蘸碟”,一口下去既有豆腐的鮮嫩也有配料的香辣,更是讓人慾罷不能。

除了四川的美景,还可以吃一吃四川的“豆腐“

中國是大豆的故鄉,

中國栽培大豆己有五千年的歷史。

同時也是最早研發生產豆製品的國家。

淮南王劉安發明了豆腐。

在以後的兩千多年裡,

豆腐製作逐漸傳遍了全中國。

各地的勞動人民又不斷根據地域特點加以不斷改進,

終於形成了中國的豆腐文化。

四川人將豆製品研發出各種各樣不同的吃法,

在四川來一場特別的“豆旅行”,

讓“豆”來溫暖這個即將到來的冬季,

“豆”是這麼任性!

你還有哪些食過不能忘的“豆”食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