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兴趣”:谈谈启蒙教学与训练的关键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爱因斯坦

女儿六岁时,我们送她到一个舞蹈班学习舞蹈。一周二次课,由于新奇,开始时,女儿坚持得很好。可是,一个月后,有一天她突然对我说不愿再学了。无论我们怎么劝说,甚至强迫,她也执意的不去。

我问她为什么,女儿憋了半天,说没有意思。她说:“在幼儿园里跳舞蹈时,可以玩儿,在学习班学时不行,做游戏也总是‘丢手绢’一种游戏。”

作为一名从事少儿篮球训练的教练员,我知道这不是女儿的错,而是舞蹈老师在教学方法上有了问题:舞蹈课缺乏趣味性,不能够足够地吸引住女儿。

其实,无论学习何种技能,乐器、球类、舞蹈、美术......,启蒙教学与训练的关键是要培养孩子们的“兴趣”,要让孩子们愿意学。

一.什么是启蒙教学与训练

现在很多父母为了孩子以后能成材,在孩子七八岁甚至更早的时候,就去学习钢琴、古筝、画画、舞蹈和篮球等,使他们尽早接触音乐、艺术和体育等方面的知识和技能,培养和发展孩子们的各种文体素质,为将来的成长打下良好的基础。

这一阶段的儿童,由于身心发展的特点,并不能理解和掌握一些理论知识,但却能简单地做出或记住一些动作和知识,这种让儿童忽略一些深奥的原理,使他们学会一些初级的技能,对所学内容产生浓厚兴趣的过程,都属于启蒙的教学与训练。

在青少年宫中,很多初次参加各种兴趣班学习的儿童们;在业余体校中,被教练员从小学三、四年级,首选入训练队伍的苗子们,在老师和教练员带领下所参与的都是启蒙阶段的教学和训练。

二.为什么启蒙教学与训练的关键是培养“兴趣”

朋友家的女儿五岁时,去学习古筝。朋友对我说,第一堂课,古筝老师就给孩子讲“哆来咪”,简谱的写法是“1,2,3......”,但是朋友的女儿在幼儿园里刚刚学会了二十以内的数字读法,就又转化成了音乐中的音符,并且又加入了一些古筝的乐理知识“倍高音、倍低音”等,孩子一脸的懵懂状态,不到二十分钟就已经坐不住了。接下来,就是反复单调的练习指法,没上几堂课,孩子不愿意去了,用朋友女儿的话说就是“没有意思”。

还有一件类似的、令我记忆深刻的事。

外甥小学时去练习网球,刚开始时,感觉新奇而有意思,后来越练越累,越练越苦,他说教练总让他跑圈,太累了,练习网球越来越没有兴趣。最后,在父母反复劝说、鼓励都未果下,只能无奈地放弃了。

于是,我反思女儿不愿意练习舞蹈这件事,即使女儿自身存在一些原因,但关键是舞蹈课要能够有足够的吸引力,让儿童们感觉好玩儿、喜欢,自愿的去学。这就像孩子们喜欢吃好吃的东西一样,吃了一次,非常好吃,下回还要去吃。

启蒙阶段的教学与训练最重要的是要让儿童们愿意去上课,喜欢去上课,否则,没了学生,老师和教练员即使有热情,也只能变得很无奈。所以,这一阶段教学与训练的重要任务是要能够吸引儿童。如何吸引儿童?关键就是要培养儿童对所学技能和知识的“兴趣”。

论语中有:

“知之者不如好知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意思是说:懂得它的人,不如爱好它的人;爱好它的人,又不如以它为乐的人。

处于启蒙教学与训练阶段的儿童,好奇心强,活泼爱动,注意力持续时间短,喜爱玩耍。老师和教练员只有在教学与训练过程中,运用适当的教学方法,让儿童们感觉学习和练习是一种有意思、好玩儿的事情,激发起他们对所学内容的兴趣,才能使儿童坚持持久的去学习。

老师和教练员才能“拴住”学生。

三.在启蒙阶段如何培养儿童的“兴趣”

在不同“兴趣班”和训练队伍中的启蒙老师与教练员们该如何进行教学训练,使得儿童对该项学习和训练产生兴趣呢?相信不同的专业项目都有自己所侧重的教学训练内容,但是也有一些共通的教学训练法则。

(一).在教学与训练过程中主要用游戏和竞赛的方法

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

“儿童应生活在游戏、美和创造的世界里......要让儿童牢记的东西,首先必须是有趣的东西。”

启蒙阶段的儿童们都很好胜精神,爱做游戏和参加竞赛,在教学与训练中多用游戏和竞赛的方法,会很好的调动儿童的积极性和参与性,使得他们在快乐中学到知识,发展技能,提高了身体素质,真正地做到了“在玩儿中学,在学中玩儿”。

比如在儿童篮球启蒙教学训练中学习“行进间的运球技术”,很多教练员只是很单调的给孩子们进行示范和讲解,然后在原地进行反复的拍球练习,但是如果改变一下训练的形式和方法,将儿童分成几组,每组间进行运球接力比赛,儿童的兴奋性会被极大的调动起来,课堂活跃,孩子们参与积极,使得他们在玩儿和竞争中练习了运球,更不会感到很疲累。

类似的在教学训练中,多采用游戏的方法,并注意游戏方法的多样性和多变性,同样也能使儿童在参与游戏的欢乐中,学到知识,掌握技能,带来很好的效果。儿童们会感到教学训练课充满了乐趣,同时还能学到知识和技能,自然地就会产生兴趣,并能坚持地学下去,为未来更进一步的学习和训练打下了牢固的基础。

当然,老师和教练员在运用游戏和竞赛的方法时,不能单纯的为游戏而游戏、为竞赛而竞赛,而应该将所学习的内容巧妙的融入游戏和竞赛中,既能让儿童玩儿到,也能让儿童学到和练到。在上面所讲到的“篮球运球比赛”中,就一定要在竞赛前给队员讲解好运球的正确方法和手型,并在竞赛中及时地进行纠正,从达到的教学与训练的目的。

(二)在教学与训练过程中要用“爱”的方法

电影《银河补习班》中有一句台词:

每个孩子身上都长着一个神奇的探测器,他们就是能感觉到大人对他们的感情是不是爱。

老师或教练员在与儿童互动的整个教学训练过程中,一定是要用“爱”的。这种“爱”是要打破传统老师或教练员的权威者、管理者和指挥者的角色,“蹲下身来”平等地融入到儿童的活动中,与他们一起游戏、共同比赛,此时你就是孩子,你是他们中的一员。

这种“爱”并不是放纵和不严格,而是一种全身心的投入,是对待儿童就像是自己的孩子一样,关心爱护他们,与他们建立彼此的信任关系。孩子们身上的“探测器”就会感应到这种“爱”,他们也会认同你、佩服你和尊敬你。

我国最早的教育著作《学记》中谈道:

亲其道,信其师

启蒙阶段的儿童与老师和教练员建立了信任和亲密的师长关系,就会愿意和喜欢他们传授的知识和技能,积极主动地学习,产生对所学内容的兴趣。

(三).在教学与训练过程中要多用鼓励性语言激发儿童的学习兴趣

老师和教练员在启蒙教学训练中不仅要身教,还要言传。所以他们的语言应该具有感染力,能够用鼓励性的语言,点燃儿童学习的热情,带动他们情绪,从而引发儿童的学习的兴趣。

在教学训练中,有的孩子某一个动作没有做好,这时,好的老师和教练员并不会去严厉的批评,而是会鼓励孩子说:“不要紧,老师表扬你的勇气,相信你下一次一定会做好的。”;而有的孩子很好的完成了练习,我们也要及时的给以反馈性的点评,告诉孩子们做的很好、很棒,要继续努力。

一句激励性的话语,会令孩子们铭记在心,增强孩子们学习的信心,甚至作用于他们的心灵。

好动是孩子们的天性,一堂近一个小时的启蒙教学训练课,让他们严严肃肃、规规矩矩地学习和练习是一件很困难的事情,老师和教练员们应该让课堂活跃起来、动起来,使得孩子喜欢学、喜欢练,培养出儿童对所学习内容的极大兴趣,才是启蒙教学训练的关键所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