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冠禽兽是一个贬义词 为何明朝时期人人都想做禽兽?

 如果现在有人骂另一个人是“衣冠禽兽”,那就足以表明被骂的人已经可恶到了极点。衣冠禽兽这个词在现在特指那些表面光鲜的人,事实上却道德败坏到极点的人,完全被人不齿!这个词不会轻易被使用,一旦被使用,肯定会有很大的杀伤力,有很大的贬义在里面。

  但是你知道吗?事实上,在古代,“衣冠禽兽”这个词也是指特点的人,古代人可以穿绘有“禽”的衣服,老百姓能穿吗呢?不是的,老百姓大多是打粗布麻衣,可是没什么闲钱去在衣服上画什么好看的图案,而且国家规定不让啊,你去绣条龙穿在身上走在街上试试?估计不到三分钟就要上断头台了。

衣冠禽兽现在的意思是比喻品德败坏的人。谓这种人虚有人的外表,行为却如禽兽。是属于一个贬义词,通常也是骂人的一种说词。

而古代的衣冠禽兽则是一种褒义词, 在古代的时候衣,是指衣服,冠则是指帽子。当时的帽子不是谁想戴就能戴的,只有级别到了士以上的人才有资格戴帽子的,也就是戴冠。衣冠的说法就是说这个人的地位非常高的,或者是来自名门贵族的。

禽兽,在明朝的时候,官员们商朝的服饰上都会绣着各种禽兽来表示自己的品级,不同的官职衣服颜色不一样,衣服上的图案也是不一样的。

在明朝的时候衣冠禽兽是一种褒义词,是指做文官和武官的臣子,所以会人人都想成为禽兽的现象。在古代,“禽兽”制服只能当官的穿。官员的衣服根据不同的层级绘制不同的动物,可实实在在的是个好词。

明朝的官员分为九级,文官的衣服上都是绣着禽。禽就是一些仙鹤、鸡、黄鹂、孔雀等的小动物,根据这些小动物们的地位程度来划分到官级的高低,比如一品文官的衣服上会绣上仙鹤,而三品文官的衣服上则是孔雀。

武官的衣服上绣着兽,兽就是老虎、狮子、豹子、犀牛等凶猛的动物,也是根据他们的地位来划分到官级高低,比如一品的武官衣服上绣有狮子,而六品武官衣服上的是绣彪。这些衣冠上带有禽兽的都是指官员,在社会上都是有一定地位的人,这就是人人向往的原因。

但是为什么这个词会变成贬义词呢?

  这是因为到了晚明,明朝官员的腐败现象太严重,不断剥削老百姓,导致老百姓砸锅卖铁,倾家荡产,老百姓不能骂这些官员是禽兽不如吗?

  骂着,衣冠禽兽就从一个赞美的词变成了一个贬义词,特指那些剥削老百姓的贪官。后来,随着时代的发展,官员们也不再穿所谓的“家禽”服装,但仍然有许多贪官,所以衣冠禽兽被赋予了更多的含义,具体是指那些衣着考究、道德败坏的人。

  但重要的是要记住,在很长一段时间里,衣冠禽兽实际上是一个好词,不过随着历史的发展,历史赋予了它新的含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