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糖尿病是世界难题,但有些通过中西医结合治疗是能治愈的。

糖尿病在西医来说,目前确实治愈是世界难题,但中医不认为是这样,治疗得当,同样可以治愈。目前糖尿病治疗方法,其本上是用两种治疗原理,一种就是阻碍人体细胞对葡萄糖的消化吸收,代表性药物有二甲双胍等;一种就是供给人造胰岛素,加大人体对葡萄糖的化解利用功能,代表性药物诺和龙等。 但这两种方法都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糖尿病问题,所以属消极疗法。当然目前西医也想从根源上解决糖尿病问题,但一直无显著进展。这是因为糖尿病是一个综合病因疾病,用西医的单纯对症治疗法,很难解决根本问题。 所以糖尿病的治愈希望在中医整体疗法和西医对症疗法的结合上。

中医是如何治疗糖尿病,治疗的科学依据是什么? 中医认为,糖尿病属三消证,即上消、中消、下消。 1.上消型:以多饮为主,口渴喜饮、随饮随渴,小便较多、色黄、咽干灼热、口干唇燥、食量如常、舌红少津、苔黄而干。中医认为,其病因是肺脏通调水道的功能受损,水液循环受阻,津液无法布及全身、滋润脏器。由于积久而酿热,使津液耗损,所以患者突出表现为口渴多饮。多采用生津止渴、清热润肺的方法调整。 2.中消型:常以多食易饥为主,伴有口渴多饮、口苦、口臭、口干、小便频多、大便干结、头晕目眩、形体消瘦、舌质红、苔黄。中医认为,其发病原因是饮食不节或劳倦等多种因素伤及脾胃,使脾胃功能下降,则热郁于胃,胃火炽盛,津液耗损,津液不足,则水谷不能分解,因此不能满足身体营养的需要,故而出现多食善饥的症状。 3.下消型:以小便频繁为主,且量多,浑如脂膏,尚有面色潮红、手足心热、腰膝酸软、舌红少苔。中医认为,由于肾脏的亏虚,肾主水的功能失调,固摄无力,水液下趋而造成尿频。对此情况,一般采用滋阴补肾、清热降火的方法调理。

由于对糖尿病的病理生理学研究证明,是因为人体胰腺胰岛细胞,发生病变而引起胰岛素分泌不足,造成的血糖长期过高引起的病变。但致病原因和机理还没研究出来。

而中医认为糖尿病是全身性疾病,开始是由于上焦火盛,继而到中焦火盛到虚耗,最后引发肝肾阴阳两虚,全身功能衰竭而亡。所以治宜分上中下三消类型。这是很科学的疗法,因为人体是一个整体,一个脏器的疾病而影响到其它脏器的功能,长期下去这个脏器就会产生疾病,然后又进一步影响到其它脏器。这就是三消上消到下消的变化原因,所以治疗糖尿病,辩证施治和整体治疗很重要。 这就是中医治疗糖尿病的科学依据。

​西医诊断糖尿病,一是主要看人体葡萄糖的理化指标,即餐前后餐后血液葡萄糖含量和尿中葡萄糖含量为标准。二是看临床表现:1.多饮、多尿、多食和消瘦。严重高血糖时出现典型的“三多一少”症状,多见于1型糖尿病。发生酮症或酮症酸中毒时“三多一少”症状更为明显。2.疲乏无力,肥胖。多见于2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发病前常有肥胖,若得不到及时诊断,体重会逐渐下降和消瘦。

西医治疗糖尿病,比较简单,主要按分型对症治疗,二型多用二甲双胍等同类型药物,阻断人体对葡萄糖的消化吸收功能,以达到降血糖的作用。一型多用人工胰岛素,来提高人体对葡萄糖的几体吸收化解功能,也可提葡萄糖吸收利用率,所以对身体基本无害,但唯一副作用,就是在过一段时间后要加大药量,否则药效会逐步消失,但到最后会造成患者对胰岛素完全依赖症,胰腺产生胰岛素的功能全消失,最后超量使用胰岛素后,引起肝肾功能衰竭而亡。

所以目前糖尿病患者最好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会得很好的疗放的,有些会治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