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夏人寿鼓励员工创业,是直面疫情还是变相裁员?

一场疫情,打乱了原本的生活节奏,给各行各业带来深远的影响,各行业大佬都纷纷出招,各地区相关政府部门也都给出企业不裁员、少裁员返还失业保险费等优惠政策。

平安、国寿等公司都在逆势忙碌扩招。 其中,平安“国聘行动”专场上线,集团共有20多家专业公司参与,约2万个岗位面向全社会开放。此外,还将面对全国招聘数十万保险代理人。国寿也启动春季校园招聘活动,累计提供1057个岗位,拟招聘2161人。此前,大家保险集团公布的2020年集中社会招聘岗位多达1626个。

4月20日,华夏人寿内部发文称,受疫情影响,2020年公司经营利润压力增加,成本管控难度加大,为优化干部队伍结构,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公司鼓励B类及以上干部(尤其是年满45周岁以上的),经批准可选择停薪留职自行创业,期限不超过三年。这是否意味着变相裁员?

根据华夏人寿的内部通报,员工申请停薪留职后,根据职务年限,公司支持三到六个月标准工资,作为自行创业基金和期间生活保障。停薪留职期间,社保由公司代缴,不再享受公司其他福利项目。基础标准为三个月标准工资,任B类及以上职务每满两年增加一个月工资,最多不超过六个月,原则上逐月发放,特殊情况经特批可一次性发放。

据了解,在华夏人寿内部,45岁以上B类干部并不多,更多是A类。

停薪留职期间,人事关系转至公司组织人事部,统归人才储备管理,日常事务由工会部门安排和服务。停薪留职人员所涉及人力成本由公司人力成本储备负担,不额外追加预算。

随后华夏人寿回应称,将尊重部分同仁自主创业的决定。疫情期间,大家都有很多思考,有人认为当前是最恐慌其实也是最有机会的时刻,提出公司给予停薪留职政策出去创业,经研究,公司给予政策通道,并给予一定经济支持。

二是直面市场竞争和人才挖角。由于公司这些年经营发展的经验价值,大量干部面临高薪高职挖角,有人“朝秦暮楚”客观存在,最终损失的还在公司,不如站在员工角度上支持他们成长进步,如果事业不顺可以倦鸟归巢,聚是一团火散是满天星。

三是支持各单位自主经营、化解压力、担升效率。近年来公司施行市场化改革,化小经营单元,成本自担、自主经营。总部各部门、分公司内部各单位的薪酬总量都是固变分离计算提取。在此形势下,各单位也希望有适合的政策来疏导部分成本压力,提质增效,扬弃向前。

值得注意的是,2019年年初,华夏人寿曾传出减编减员控制薪酬的消息。据当时文件提到,总公司编制核减21个。核减后,以部门为单位,在2月底之前减员5%;如不减员,则直接核减部门薪资成本总量的5%。

公开数据显示,华夏人寿2019年累计原保费收入1827.95亿元,同比增长15.49%;净利润7.16亿元,同比下降77.16%。而在现金流方面,2019年一季度到四季度净现金流数值依次为-52.2亿元、-50.96亿元、28.15亿元、-26.84亿元。即华夏人寿2019年整年净现金流为-101.85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