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CMO桥接双肺移植!广医一院为特发性肺纤维化合并重症肺炎患者再现生命奇迹

来源:南山呼吸

近日,在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何建行院长的带领下,该院肺移植团队为一位合并重症肺炎的特发性肺纤维化患者成功进行了双肺移植手术。目前,患者已摆脱呼吸机和ECMO(体外膜肺),重获新生。

患者术前(左)与术后(右)胸片对比

42岁的张幸(化名)因反复咳嗽被确诊为特发性肺纤维化,但他为了生活而奔波,未规范治疗。2018年因咳嗽加重,并出现活动后气促,于多家医院就诊,但疗效并不理想,生活质量逐渐下降,身体日渐消瘦。


今年5月,张幸出现发热至39℃,在东莞某医院诊断为特发性肺纤维化合并肺部感染,给予抗感染治疗,但患者病情仍逐渐进展至呼吸衰竭,转至当地三甲医院进行气管插管后才保住性命。然而,经过当地三甲医院积极地救治,张幸的病情仍持续恶化,气管插管无法维持氧合,张幸随时可能死亡,怎么办?肺移植作为终末期肺疾病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成为张幸的最后一根救命稻草。在这生死攸关的时刻,当地医院联系到了广医一院何建行肺移植团队的巨春蓉主任医师。考虑到患者年轻,而且病情非常危重,巨春蓉主任接到会诊邀请函后立即前往东莞,在会诊过程中张幸的家属向巨春蓉主任表达了不惜一切代价救治张幸的强烈意愿。

生死边缘徘徊,ECMO辅助顺利转院


“张幸的疾病诊断:重症肺炎、特发性肺纤维化、II型呼吸衰竭是明确的,内科多种药物治疗无效,肺移植是唯一有效的治疗方法。目前张幸已使用很高的呼吸机参数,但却无改善氧合,病情继续恶化,必须立即使用ECMO替代肺脏工作,为他赢取等待肺移植的时间,否则,患者将会在找到肺源之前就死亡。”巨春蓉主任说。当天晚上,在巨春蓉主任的协调下,当地医院的医生全力以赴,向其他医院求助,借到ECMO机器,并顺利为患者进行ECMO治疗,也为张幸的重生赢取了成功的第一步。


随后,巨春蓉主任将接力棒传递给广医一院ICU的桑岭主任。桑岭主任接到通知后,立即前往东莞对接救治工作。2020年5月25日张幸在ECMO辅助下安全转运至广医一院ICU,又一场与死神搏斗的战争在拉开了帷幕。

张幸依靠呼吸机维持生命


肺纤维化合并重症感染,ECMO桥接等待肺移植


“张幸目前合并多重耐药菌的感染,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即使现在有肺源,也不能做移植,否则肺移植术后他会死于严重感染,把握肺移植的手术时机非常重要。我们现在当务之急是控制感染、维护重要生命脏器功能,为肺移植手术创造条件。”ICU桑岭主任说。接下来的日子,ICU医师为张幸进行2~3次/天纤支镜吸痰、调整呼吸机和ECMO参数、积极抗感染及维护各脏器功能。在ICU医护的日夜努力下,张幸的肺部感染有所控制,但是仍然无法脱离ECMO。桑岭主任主持了肺移植术前多学科会诊讨论后,张幸进入了肺移植手术等待名单。


积极预案拟方案,妙手神刀换双肺

在家属签署了移植同意书后,接力棒传给了肺移植外科团队的徐鑫主任。何建行院长、徐鑫主任带领肺移植外科团队连夜为张幸定制的一套手术方案,并针对每一个手术细节进行积极预案,力争做到万无一失。张幸是幸运的,2天后便等到了爱心供肺。2020年6月13日,在麻醉科手术室团队的保驾护航下,何建行院长、徐鑫主任、韦兵主任妙手神刀,奋战8小时成功为张幸进行了双肺移植。


排斥感染需平衡,精准治疗渡难关


然而,张幸在移植术后出现了感染性休克,而此时与术前不同的是,张幸还面临着急性排斥反应的风险,再一次徘徊在生死边缘。为此,桑岭主任带领ICU医师,仔细梳理了张幸肺移植前的各项检查结果及手术过程,根据张幸的情况,反复调整治疗方案,把握抗感染与抗排斥的平衡,施行了个体化、精准化的治疗。张幸在ICU医护人员精心照料下在术后第4天撤除了ECMO,术后11天拔除了气管插管,术后14天转到了普通病房。

术后3周

医护齐努力,患者顺利康复获新生

转到普通病房后,肺移植团队内科巨春蓉主任再一次接到了接力棒。与死神搏斗了将近2个月的张幸非常虚弱,无法站立,只能在床上进行简单的肢体运动。经过肺移植内科与康复团队的努力,张幸逐渐康复,在术后4周顺利出院。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如今张幸早已摆脱缺氧的困扰,背上双肩包重新踏上人生的旅程,拥抱美好未来!张幸和家人用淳朴的语言表示,感谢广医一院的肺移植团队使得他重生,感谢东莞当地医院ICU全体医护人员前期的努力付出。

祝愿张幸在今后的人生中事业有成,健康常伴!

张幸重获新生(术后10周门诊复诊)

#超能健康团##医师报超能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