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贴士」中药怎么熬?煎煮中药正确的方法在这里

汤剂,是指将药材用煎煮或浸泡后去渣取汁的方法制成的液体剂型,也是我国应用最早、最广泛的一种剂型。

汤剂适应中医的辨证施治、随症加减的原则,具有制备简单、吸收快、能迅速发挥药效等特点。

而从药材变为一碗药汤是如何完成的呢,讲求什么方法呢,要知道煎煮汤药方法不得当,可能导致药效衰减,严重时还有可能酿成悲剧。

下面就给大家带来熬药的正确方法,望大家借鉴。

1.容器的选择

熬制中药,容器很重要,若选择不正确,药效可能会达到不同的效果,以致对病人不利。

熬药容器以砂锅为最佳,严禁使用铁容器。砂锅可以充足保存药力,病人饮用后,药效便能充分发挥出来。

2.检查药材

熬制中药前一定要检查药材的质量,看是否有一些药材已经出现了发霉或虫蛀的情况,发现后一定要及时处理,否则和其它药材混合在一起煎煮成汤,药效不但不会发挥出来,严重时可能导致病人的病情更加严重。

3.浸泡药材

检查完毕后,建议先用清水将药材浸泡30分钟以上或遵医嘱。加水量一般以浸过药面2~5厘米为宜。

药材侵泡之后更有利于在煎煮过程中充分熬制出药力,要是省掉了这一流程的话,熬出来的汤药很有可能达不到实际的药效。

4.煎煮用水

使用无污染的家庭自来水或桶装纯净水都可以。

但需要注意的是:最好不要使用反复煮过的剩水或隔夜水来熬药!

5.煎煮用火

熬制中药一般采用的都是“先武火后文火”的原则。在水没有滚动的时候先使用武火,这样可以加速药材的煮开,煮开之后再采用文火,这一步不但可以保持汤药微沸,还能够减少水分的蒸发。

6.煎煮时间

煎煮时间从沸腾后计算,第一次煎煮时间为10~15分钟,二次为10分钟左右;滋补药先用武火煮沸后,改用文火慢煮40-60分钟。

一定要控制好中药的煎煮时间,因为长时间高温煎煮,会使植物细胞遭到破坏,使药液中不溶性的无效成分增加。

7.煎煮次数

每剂中药一般煎煮两次就可以了,第二次煎煮时间可以略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