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忽视的宝物,草木灰的前世今生

野火过后东灰散,明年此地又逢春。

一百多万年前,我们的祖先发现了火,从此世间草木又多了一种归宿。


历来人类都赞扬花草树木的勃勃生机,但世间大多生物都逃不过化为一抔黄土或一堆灰烬的最终宿命。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对于植物,化为草木灰对它们来说是生命的结束,但更是重生,草木灰是一种被现代人忽略的宝物,下面将会从化学的角度来谈谈草木灰的价值,一起来看草木灰的前世今生。

由植物变成草木灰的过程是对自然的回归,但不同于化作春泥落叶归根,经过二百多摄氏度高温的洗礼,草木灰从此开始了一段新的旅程。那些花草树木从小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二氧化碳,它们扎根土壤,吸收所需要的矿物质,这些吸收的气体和养分最终变成了他们身躯的一部分。

干燥的植物遇到火,以前从自然界获取的碳,又变为二氧化碳回归自然,草木本身的矿物质及其化合物就变成了我们看到的草木灰,根据质量守恒定律,那些组成植物的每一部分,

每一个分子都没有消失,它们或是去完成下一个生命的旅程,或是继续着自己的使命。

一、天然药物“百草霜”

在医疗技术不发达的古代,人们所用的药物几乎都是取自自然,草木灰在中药界的地位不可动摇,作为药物的草木灰有了新的名字“百草霜”,或是外敷,或是内服,百草霜总能减缓人们的病痛。经过高温燃烧的过程也是一种消毒,百草霜变得更加温和无菌。

"辛,温,无毒。"——《本草纲目》

本草纲目

第一次读《祝福》,很多人都会对其中一幕描写瞠目结舌,祥林嫂为了反抗再嫁撞向香案角,头上碰了一大窟窿,当时人们用两把香灰包上红布给她止血,初次见到这种处理方式的人都会极其不解,但其实这是过去人都会用的一种止血方式,中医界认为,百草霜为黑色的,血为红色,五行色中,黑色和红色相克,能够有效止血,虽然这个传统的说法不可信,但仍可以用现代观点解释草木灰的作用,草木霜会让伤口形成血痂,同时将伤口与外界隔绝,防止感染。

百草霜被广泛用于杀菌消炎。

小儿耳烂,轻粉、枣子灰等分。研,油调傅。

由于创伤导致细菌感染,百草灰中的主要成分碳酸钾溶于水后呈碱性,可以杀死部分细菌微生物。

草木灰还被被用于解毒,古人食物后将植物“烧灰,取新汲水淋汁定清,冷服”,植物中的有的毒因子(酯键)能会导致人中毒,草木灰能把这种有毒因子氧化为无毒的醛,百草霜在古代的医学界被广泛使用,即使没有现代各种工具、技术等,人们还是发现了其药用价值,由此足见古人之智慧,这种简单易得的药物家家都可以用,但是没有经过处理就当做药物也有一定的不安全,草木灰中成分复杂,使用时里面的其他成分可能会造成副作用。

所以现代草木灰已经逐渐脱离了人类的医药业,普遍被用于家畜圈的消毒,牛羊的口蹄疫等疾病。

二、生活中的草木灰无处不在

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

在大多人印象中,古代人洗衣服只是拿到河边用捣衣棒捶打几下,其实当时洗衣还是会加一些其他能够清洗污渍的东西的。

劳动人民在长期的生活中发现草木灰可以当做“洗衣粉”《礼记•内则》中有记载:“冠带垢,和灰清漱”衣物中最难被洗掉的就是油脂,因为其附着于衣物且难溶于水,草木灰溶于水后显碱性,会将油脂分解为易溶于水的盐类和醇类。

为了将草木灰的碱性用到极致,增强其洗涤效果,还有人发明了“涑帛”的方法,将草木灰和贝壳粉混合,加水,过滤出的液体效果完全不差今天的“洗衣液”贝壳粉溶于水生成的氢氧化钙和草木灰的主要成分碳酸钾反应生成碱性更强的氢氧化钾。在完全没有化学理论支撑的时代,人们就已经知道了一些基础的反应。

汉代开始就有了假期制度,官员们每工作五天就可以休息一天,这一天被叫做“休沐”《汉律》:“吏五日得一下沐。言休息以洗沐也。”,这一天的主要任务是洗头发和洗衣服。草木灰水、皂角汁、淘米水都可以作为洗发露,和洗衣服一样,也是利用这些液体的碱性和头发上的油脂反应。

烧陶瓷的人都知道一句话“无灰不篮”,烧制陶瓷的过程中离不开草木灰这一重要原材料,商周时烧制陶瓷的工人偶然发现烧出的陶瓷上有特殊的光泽,为了研究出这种光泽的来源,多次试验终于知道原来是燃烧过后的会落尽了陶瓷中,这一发现让陶瓷有了天然的釉,《天工开物.陶埏》记载:“凡饶镇白瓷釉,用小港嘴泥浆和桃竹叶灰调成, 似清泔汁。”

陶瓷

由于草木的材质、所含化学物质、生长环境、土壤的差异,烧出来的釉色纹理也呈现各具特色。

草木灰作为一种通常被当成燃烧后的废品和火、泥土实现了最完美的结合,粗糙的草木灰摇身变成晶莹剔透的陶釉,开始登上大雅之堂,并得以保存千年。

在没有出现农药的时候,用草木灰喷洒瓜果粮食,既能杀死害虫又对人体无害。

在现代人看来,使用草木灰很不卫生,但事实和现代经过各种加工的生活用品相比,草木灰远比现代的生活用品安全。

三、餐桌上的美食——人间有味是清欢

中国人向来崇尚简朴,关于这一风气更体现在美食的制作上,往往越简单的食材越能制作出意想不到的美味,明代不经意间被发现的美食皮蛋就是如此,没有大量调料的参与,仅仅用草木灰、盐、茶叶这些每家都有的材料就可以让鸭蛋另具一番风味。

松花蛋

“盐鸭子。自冬至后至清明前,每一百个用盐十两,灰三升,来饮调成团,收于瓮内,可留至夏间食。”——《农桑衣食撮要》

草木灰特有的碱性遇到鸭蛋会发生奇妙的反应,生成氨基酸盐,这些氨基酸盐在蛋清表面形成了美丽的松花形结晶,变性的蛋白质也由凝胶变成了有弹性的固体。

无数食客沉迷于松花蛋那晶莹的墨绿色和它独特的碱涩味。

据说关羽是卖豆腐出生,民间有句话“关公曾把豆腐卖,反倒讨厌这碗菜,关公富,关公穷,关公不吃水豆腐”,不喜欢吃豆腐的关羽却发明了一种民间小吃——“灰培豆腐”,灰培豆腐的制作极其简单,只需将豆腐在草木灰中放置几天,让其充分脱水,这样被加工过得豆腐更加筋道便于保存,

如果说豆腐是柔弱温婉的女子,那么草木灰就让女子多了一分刚毅,灰培豆腐可蒸可煎,也可以凉拌,吃完唇齿留香。

灰培豆腐

当然,民间还流传着很多关于草木灰的美食,布依族人们用米、草木灰、板栗、猪肉包的粽子被列入了非遗文化遗产,用草木灰清洗猪大肠,能够用最简单的方法去除腥味,同时还能吸附杂物,农村还用浸泡过草木灰的水和大米混合做出带有清香的黄米粿……

也许很多人难以接受有草木灰食物,普通的蔬菜可以吃,烧成灰也可以吃,草木灰本身并无对人体有害的物质,而且足够干净卫生。草木灰总能还原食物最原始简单的加工方式。

现代随着生活质量的提高,草木灰的很多作用都被取代,也只有在农村才会被用到,但也仅仅是被当做肥料,但是,草木灰也曾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很多方便,离开了农业,它本身所携带的文化也不会被忘记。

没有了以前娇艳嫩绿的外形,没有了水分的丰盈,化为散灰的草木灰更加寂静深沉,它默默无闻地为人类做着贡献,以至于经常会被世人忽略,从古至今,古人写过的咏物诗数不胜数,却唯独草木灰缺席,但其实,草木灰已经流窜进了生活各处,它是青花瓷中的那一抹天青色,是中药中的百草霜,是生活中的万能材料,还是餐桌上的美食,即使微不足道,它仍然可以舞得活色生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