剪嘴唇,进ICU,那个被继母虐打的4岁女童,揭露一个被忽视的真相

学好心理学,人生大不同,这里是威哥的心理课堂

今天是4月最后的一天,是“国际不打孩子日”,但有一则新闻牵动了很多父母的心。

黑龙江4岁的女孩凡凡,被继母多次疯狂地殴打虐待,目前还住在ICU处于昏迷状态,生命垂危。

2020年1月10日,4岁的凡凡被爸爸从爷爷家接到创业农场家中和继母共同生活,本以为这是她美好生活的开始,殊不知开始的却是她此生再难遗忘的噩梦。

这个继母,是个年轻的网红,在抖音上的昵称叫“缘来缘去,看破即心安”,充满了看透世事的安然,让她看起来有着“岁月静好似的菩萨心肠”,然而在我们看不见的方法,她将自己的尖牙利爪伸向了自己4岁的继女。

而凡凡的亲生父亲,又做了什么呢?

他不仅没有阻拦,还跟她一起虐打女儿,用手,用数据线和用笤帚抽打。

不仅如此,事件曝光以后,还声称自己从来没有打过女儿。

他说:自己亲生的女儿,怎么可能会打?

谎言谁都能说,但孩子身上的伤却撒不了谎。

身上被烟头烫伤、嘴唇被剪掉、鼻梁被打骨折、多器官衰竭、脑积水、贫血、营养不良……光是看就让人心疼不已。

我身边的新晋爸妈中,也有跟凡凡同龄的女儿,平时磕一下碰一下都心疼不已。

这么残暴的施暴手段,连成人都无法承受,更别说一个4岁的孩子,简直就是丧心病狂。

对于很多人来说,家是温暖的避风港,但对凡凡来说,却是活生生的人间炼狱。


1、 有一种谎言叫做:没有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

坊间,我们常常会提到“四大宽容”。

来都来了

大过年的

都不容易

还是孩子

我们试图用这四种理由,来宽恕别人的作恶。

我觉得应该再加一条。“他是你爸,或者她是你妈”

子犯错了,犯了天大的错,只要一句“还是孩子”,就能庇护他的恶行吗?

父母待我们不好,让我们受伤了,只有一句,“他是你爸,她是你妈”就能宽恕他们对我们所做的伤害吗?

有人说,世界上无不是的父母,所有的父母的行为初衷都是出于对孩子的爱。

但我说,偏偏这句“没有父母不爱自己的孩子”就是这个世界上最大的谎言。

根据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数据指出:

中国的虐童事件,60%以上都是由父母造成的,潜在受虐待的儿童高达1000万之多。

这冰冷冷的数据背后,是无数个孩子在求救的呼声,这还是爱吗?

随手翻翻资讯网站,这样的新闻比比皆是。

深圳宝安的一个8岁女孩,多次遭亲生父母疯狂殴打虐待;

泉州3岁男童被父亲按进马桶,扔下二楼;

贵州4岁女童遭生父与继母虐待,被囚厕所、香烟烫背、双眼肿至无法睁开;

14岁女孩被继父鲍毓明长期性侵;

……

这一桩桩触目惊心的残暴事例,谁还能告诉我是出于父母之爱吗?

这些父母并没有把自己的孩子当成是一个活生生的生命,只是把他们当成自己的私有物品。

他们只不过是“家庭的替罪羊”,父母把自己所有的失败,所有的愤怒情绪,都怪罪和发泄在一个小孩身上。

这就像“踢猫效应”,对弱于自己或者等级低于自己的对象发泄不满情绪,而产生的连锁反应。

他们生下孩子,不是为了保护他们免受危害,只不过是用来发泄自己的情绪。

2、女童被虐打,亲妈去哪儿了

回到这个案例,不知大家有没有注意到,凡凡被虐打的这么惨了,她的亲妈在哪里?

从2020年1月10日开始跟生父继母一起生活,到今天4月30日在医院里ICU。

这中间,3个多月,亲妈干嘛去了,一个电话也没有?再说了,现在网络发达,大家都是在打视频电话。这电话打过来,立马知道了孩子的受虐的情况。

但她什么情况?


直到现在孩子进了icu,才第一时间过来陪伴她。

亲妈是真的不知道,还是知道了没干涉。

无论哪种情况,都足以让我对这个生母产生怀疑。

事实上,现实生活中的母女既复杂又微妙。

并非所有的母女,都能相亲相爱。每一对母女,或许都会在人生的某个特定时刻,成为彼此最憎恶的人。

有些母亲是母亲,有些妈妈简直是女儿的噩梦。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母亲和女儿之间的微妙关系

这噩梦一样的母亲,总结起来有这么几种。

1、利用型母亲:名义上是母亲,其实却是老鸨

《红楼梦》里,尤老娘是尤二姐和尤三姐的亲娘。

尤二姐和贾琏偷情,尤三姐和贾珍鬼混,背后都少不了尤老娘的支持。

年轻时,尤老娘死了丈夫,于是,她带着两个女儿改嫁到尤家。后来,她的第二任丈夫又死了。此时,尤老娘年老色衰,只能将两个女儿视为人生筹码。她一心巴望着女儿们能嫁入豪门,哪怕做妾也行。


后来,尤二姐吞金,尤三姐刎颈,两人的惨死与尤老娘平时的教育不无关系。尤老娘总想让女儿攀龙附凤,以此改变自己的生活现状。

她是两个女儿的亲生母亲, 然而,她的种种行为不像母亲,倒更像是老鸨。

书中有个细节,尤二姐没有嫁给贾琏之前,贾珍曾对她心怀不轨。这时,尤老娘不但上前不阻止,反而默默地躲开了,故意给贾珍可趁之机。

而当贾琏偷娶尤二姐时,尤老娘的神情十分得意。在她眼里,养女儿就是做投资,如今女儿嫁给侯门贵族做妾,她这笔投资算是赚大发了。

然而,尤老娘恐怕没想到,正是由于她的贪财和愚昧,最终害死了自己的女儿。

尤老娘这个角色是虚构的,但像尤老娘这样的母亲,现实生活中并不少见。

2013年6月,江苏无锡警方侦破了一桩母亲逼上小学女儿卖淫的奇案。


那位母亲因为交不起房租,竟逼迫上小学四年级的女儿卖身赚钱。母亲对女儿说,“妈妈很苦的,家里没钱交房租了,你们两姐妹要读书,没有钱,你就做一次嘛,求你了。”

最终,小女孩忍辱答应了。

无论是尤老娘,还是无锡妈妈,或是这位母亲,潜意识里都把女儿当做了商品。她们养女儿的目的,就为让女儿长大后能嫁个有钱人,然后加倍回报自己。

这样的母亲,披着母亲的外衣,干的却是老鸨的勾当,让人唾弃

2、竞争型母亲:将女儿视为对手,对女儿心怀嫉妒

经典小说《洛丽塔》,讲述的是这样的一个故事。

男主人公亨伯特是一位潇洒多金的作家,一次偶然的机会,他被少女洛丽塔深深吸引。

洛丽塔集天使与魔鬼于一体,迷得亨伯特神魂颠倒,为了能接近洛丽塔,亨伯特还租了洛丽塔家的房子。

亨伯特经常观察洛丽塔,把她的一举一动都写进了日记里。为了能更近距离地接触洛丽塔,他甚至和洛丽塔的母亲结了婚。

然而纸终究包不住火。

当母亲发现真相后,倍感羞辱,她和亨伯特大吵一架后,夺门而出,结果被飞驰而过的汽车当场撞死。

在亨伯特眼里,洛丽塔是生命之光,而洛丽塔的母亲则是一头肥猪。

不知不觉中,母亲和女儿成了竞争关系。

洛丽塔为自己的魅力胜过母亲而暗自得意,但当母亲横死后,她又非常愧疚,从此,她对亨伯特的态度也从暧昧转为憎恶。

心理学认为,从三岁起,女儿就与母亲展开了竞争,她们争夺的对象,主要是家中的男性。大多数女性在年少时,都有恋父情结。

这一阶段,父女关系会变得亲密,母亲却像局外人。

所以,有的母亲觉察到女儿与自己的竞争关系,她会嫉妒女儿,当女儿被人称赞时,母亲不但不高兴,反而会很生气。

这样的母亲,披着母亲的外衣,暗地里却把女儿当情敌,实在是太不成熟。

3、残害型母亲:不断给女儿传递负能量,扼杀女儿的生命活力

一个负能量的母亲,能轻易毁掉孩子的一生。

这样的例子不胜枚举。台湾歌手赖佩霞在一次演讲中,就讲述了她与母亲的关系。

赖佩霞的母亲是单亲妈妈,敏感而多疑,还有抑郁倾向。

赖佩霞4岁的时候,一天,她看到母亲很痛苦,就问母亲怎么了。母亲说她刚刚失恋,失恋的原因是,男方不喜欢她有小孩。

听完母亲的话,赖佩霞顿时无地自容。她觉得,母亲的不幸都是由于她造成的,从此,她对母亲充满了歉疚感。

演讲中,赖佩霞含泪说道:“如果你的妈妈充满哀伤,你敢快乐吗?”

导演黄莉曾经在《超级演说家》中讲述过自己从小被母亲家暴的经历。

被父亲家暴的母亲,无法反抗父亲,就把打女儿变成了发泄的出口。

在这种长期的虐打下, 她产生了自我怀疑,认为是自己很坏才会遭受这样的不幸。

以至于她成年后,还是没能摆脱这种痛苦。不懂得如何去处理亲密关系,一味地隐忍委屈自己来讨好对方,却没有换来爱与尊重,反而伤痕累累。

直到她38岁,才敢直面那些母亲虐待所带来的痛苦,才能与自己和解。

而有的人,终生无法和这种糟糕的童年经历和解。

这样的母亲,披着母亲的外衣,却把女儿当是自己不幸的原罪,实在是不配当妈。



看到这里,不知道你是个什么样的心情。

反正我是沉重的。

这个社会鱼龙混杂,有的人是父母,有的人是畜生。

不是每个女孩儿都足够幸运有健康快乐的童年,有个真正爱她的好妈妈。

母亲之于女儿,是一生一世的缘分。

如果生下来,请务必善待。

今天是,国际不打孩子日,希望每个孩子都被温柔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