买手机给父母的4根火线,你踩中了几根?

所有的误解可能都来自于不够了解。

我们也许不是对手机不够了解,也许不是对父母不够了解,而是对于手机在不同群体之间的定义不够了解。

作为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给父母买手机是很多80、90后经常要面临的一个消费决策,尽管互联网上已经给出了很多的购买建议,甚至指名道姓的给出了具体的型号,但在手机飞速发展的今天,在无数的新机型和卖点之前,我们又开始犯难。今天,我们不谈要大屏要大喇叭要大电池,抛开配置本身,谈谈我们在这件事情上尽量不要什么,尽可能避免什么。

一、关注了“性能”,却没关注信号

这里之所以打个引号,是因为这个“性能”指代经常挂在我们嘴边的“高通8XX”“AXX”“12G运存”“IMX6XX模组”等等厂商标的的指标。这些被厂商吹上天际的性能,对于父母这个群体来说,真的很重要吗?我想应该不是。父母的日常使用场景相对比较单一,可能就打开微信看看文章,看看视频,拍拍照,给我们发发语音,往往达不到旗舰手机广告的“最高特效不掉帧”“大师级人像修图”“连续5个小时温度不超XX度”等高级功能。

也就是说,超过场景边界的性能,用户没有感知,而在场景边界内的一些基本功能的表现,父母却可能十分敏感,比如说打电话出现卡顿,再比如网络信号不佳引起的照片读取、网页读取界面不停“打转”,虽然我们可以很简单的将他们归结为“信号”问题,但父母们往往会觉得——这手机真卡。

二、关注“性价比”,却没看到副作用

凡事存在总有其原因,部分千元机能够达到便宜,跟厂商的营销手段分不开关系。最常见的便是在系统中植入各种广告和推送(也发生在高端机),这对我们来说不算什么,因为动动小指头就能清除,但是对父母来说,先且不谈劣质广告可能引发的风险,光是点击普通广告安装的app,就能够将我们追求性价比得来的内存、空间慢慢蚕食的一干二净。

三、看到了品牌“热度”,却没看到“争议度”

父母一辈买东西比较喜欢认品牌,这一点我们也认同,尤其是在手机领域。可问题是我们认同的品牌,认同的型号,往往跟父母的意见一辈背道而驰,这究竟是为什么?理由很简单——圈子不同,接触的信息和观念也就不同。

在几年前,买苹果手机是很有面子的事情,而现在父辈经常流传的“苹果手机早已不如国产”让我们掏出钱包的手又放了下来。

又比如某主打性价比的手机,虽然在同价位配置非常优秀,但是由于其品牌定位在父辈朋友圈被夸大化,即便我们买了顶配系列,仍然可能被认为“买XX品牌是为了省钱”。当然,说出这句话的往往不是我们的父母,但是,听到这句话的,却往往是他们。

四、别把你的旧手机变成父母的新手机

这个问题一度热议,很多人也认同把旧手机留给父母,理由很简单:父母的要求很干脆,肯定,就是要用我们淘汰下来的旧手机,而从另一方面讲,我们的旧手机也不算太差,供父母日常使用足矣,等等。

遗憾的是,手机界的“摩尔定律”让我们这种假设变成了一厢情愿,无论是手机厂商还是软件开发商,都不会在软硬件开发上,让一款手机“在某些基本功能上一直很流畅的使用下去”,尤其是最近几年,手机成了存量市场,这种趋势就愈发明显,对于一款新购的旗舰手机,2-3年下来,很难像以往那般再战5年。

而至于已经变的有些卡,已经没那么流畅的手机够不够给父母用?我觉得这是一个无解的答案,因为对大部分父母来讲,即便是使用卡顿,他们也会忍受下来,即便是体验不加,也是藏在心里。

当然,世界上有很多的父母,千人千面,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需求立足点,上文谈到的父母只是整个父母群体的一部分,意见仅供参考。

你对给父母买手机这件事情有什么想法呢?欢迎在评论区发表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