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录雨天的杂叙

今天的青岛小雨淅淅沥沥,天气湿冷,早上天不亮送母亲坐上客车回老家。母亲从老家来青岛帮带着孩子,随我们搬了两次家。母亲始终惦记的是家里的地、家里的人,家里的庄稼菜园。来青岛快5个年头,将近5年的时间过的真快,自己早已过了而立之年,突然对于年龄、对于时间有些惶恐,也深感愧对家人。

从小喜欢赶集,看各式各样的杂货商品,有各地的土特产、干货,有种聚会或者过年的热闹气氛。来青岛后这边最喜欢去北村市场,埠西市场建成后也经常去浮山后转转。有时候买东西是其次,某种程度上是找寻心里的一种慰藉,一种在自己身上难以抹去的记忆。当然也会遇到一些老乡,老家在青岛打工的真多,卖菜的、批发海鲜的、卖茶叶、卖豆腐的、开出租的、打零工的等等,熟悉之后能闲聊几句,甚是高兴。

晚上下班时候路过中韩,有时候下公交车去中韩这边的菜市场买菜,偶尔买两条鲐鲅,鲐鲅鱼小时候经常吃,很多人觉得口感不好,红烧后只有我和母亲俩人吃,家人孩子基本上不吃,可能由于这个原因,现在基本上很少买了。经常去菜市场,发现鲐鲅鱼即便在埠西市场、北村等没有,中韩这边的菜市场也肯定有卖的,可能是这种鱼非常便宜,很多人不喜欢,利润也少,所以很多埠西、北村商家不会批发,但是中韩这边务工人员较多,有市场,所以一年四季鲐鲅鱼在中韩这边不断,埠西市场的摊位租赁毕竟成本很高。鲐鲅鱼很像鲅鱼,但是没有鲅鱼大,见过最长的不过二十多公分,仔细观察,两种鱼在颜色和外形上还是有比较大区别。

自己也去过大连路菜市场,很有浓郁的市井烟火气息,销售的东西种类也十分丰富,这里离着自己居住的地方太远了,舟车劳顿,停车也是个头疼的事情,很少去了。抚顺路批发市场基本上每周日或者周六早晨去,最大的原因是可以停车了,停车费也不贵,关键是不用担心违章停车的问题了。这里蔬菜水果相对多,每次去买的话尽量买五天左右的。

经常去各种菜市场不仅仅是买东西,更是一种能找到久违的家乡记忆感觉,自大学毕业之后,回老家的次数就越来越少,每次回家都是匆匆忙忙,家人也是一顿忙活。自己与家乡的联系越来越少,很多仅限于母亲带来的煎饼和瓜果蔬菜。村里的年轻人很少,基本上都在城市安家,日照、临沂、济南、青岛等,能维系的也许只有家乡的味觉了。

去年春节因为孩子小,天气比较冷,没有回家过年,春节过的非常清静,突然发现自己在这个城市一个亲戚也没有,无以言表的感觉。因为工作原因在这儿,有时候莫名的感到有些无奈,心底里肯定是喜欢老家,但是无论如何也是回不去了。可能这是很多同龄人的现实,漂泊在外,无论艰辛与收获,心底里最柔软之处仍是童年生活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