猪场不赚钱?仔猪黄白痢你会治吗?学会了仔猪成活率提高60%

造成猪场仔猪损失最大的病之一就是仔猪黄白痢了,相信很多猪友们都知道,仔猪黄白痢很好治疗,不过极容易耐药,需要及时更换用药方案。仔猪发病后,如不采取综合防治措施及时治疗、全窝仔猪就会全部死亡,损失很大。接下来小编就给大家分析一下仔猪黄白痢,有什么不懂得可以直接私信我,小编帮大家解决疑难问题。


一、仔猪的饲养管理过程中黄白痢的流行特点

主要发生在1-3日龄的乳仔猪,7日龄以上的乳仔猪发病极少。发病时往往是一窝一窝地,死亡率很高。

带菌母猪是本病发生的主要传染源,由粪便排出病菌、传染了母猪的乳头、皮肤及环境。仔猪出生后、吸吮乳头和舐吸母猪皮肤时,或接触传染物时,经消化道进入胃肠内传染发病。

新建猪场,从不同场区引进种猪,如患有仔猪黄痢的病史,也会导致本病的扩散。本病的流行无季节性。

猪场内一旦流行了仔猪黄白痢,就会经久不断,很难根除。因此,要从小抓起,采取综合性的科学的防治措施,从源头杜绝。


二、仔猪的饲养管理过程中黄白痢的临床症状

仔猪出生时很健康。有的乳仔猪出生后12小时左右就发生此病;有的在1-3日龄发生此病。

最急性型,不显临床症状就突然死亡。病仔猪突然发生腹泻、粪便呈黄色浆糊状或黄色水样,并含有凝乳小片。

病仔猪肛门松驰、捕捉时会因挣扎或鸣叫而增加腹压,常由肛门排出稀粪,呈水样喷出。

病程稍长、很快消瘦、脱水,最后因猪衰竭昏迷而亡。有时会伴随吐奶瓣的情况。

三、仔猪的饲养管理过程中黄白痢的病理解剖

剖检所见:常见小肠急性卡他性炎症和败血症的变化。小肠粘膜红肿充血或出血;小肠内充满气体、肠壁变薄、松驰。胃粘膜发红、肠系膜淋巴结肿大。重者,心、肝、肾等脏器有出血点,有的还有小的坏死灶。


四、仔猪的饲养管理过程中黄白痢的诊断要点

一是流行特点:主要是出生后的乳仔猪,在数小时后至3日龄前发病。每窝仔猪发病率最高可达100%。

二是症状特点:乳仔猪生后数小时突然发病、排出黄白色水样稀粪,内含凝乳状小片,发病急、病程短,死亡率高。

三是剖检特点:病仔猪的小肠呈现急性卡他性炎症和败血症的病理病变。病变以十二指肠最为严重,常见出血性卡他性病变。心、肝、肾等有小的出血点或小的坏死病灶。

五、仔猪的饲养管理过程中黄白痢的预防措施,有“三个做好”

一是要做好猪舍的环境卫生和消毒工作。产房应保持清洁干燥、不蓄积污水和粪尿,注意通风换气,和保暖工作。

母猪临产前,要对产房进行彻底清扫、冲洗、消毒。垫上干净的垫草。母猪产仔后,把仔猪放在已消毒好的保温箱里或筐里,暂不接触母猪。

待把母猪的乳头、乳房、胸腹部皮肤,用0.1%高锰酸钾水溶液,擦洗干净后(消毒),逐个乳头挤掉几滴奶水后,再让仔猪哺乳,这样就切断了传染途径。

二是要做好对初生仔猪“开奶”前的用药工作。就是在仔猪出生后,未让仔猪吃初乳之前,全窝逐头用生命源口服。一次2ml,一天1次,连服3天。

三是要做好对母猪的接种免疫工作,提高保护率,我国已制成大肠杆菌K88ac-LTB双价基因工程菌苗、大肠杆菌K88、K99双价基因工程菌苗和大肠杆菌K88、K99、987P三价灭活菌苗,前两种采用口服免疫,后一种用注射法免疫。均于产前15-30天免疫(具体用法参见说明书)。母猪免疫后,其血清和初乳中有较高水平的抗大肠杆菌的抗体,能使仔猪获得很高的被动免疫的保护率。


六、仔猪的饲养管理过程中黄痢病的治疗办法

一是治疗原则:发现一头乳仔猪患有仔猪黄痢病,就应对全窝乳仔猪进行药物的预防性治疗。否则,发病后再治疗,往往疗效不佳;母子同治,黄白痢一般都是母猪奶水毒素高引起的,只给小猪治疗,母猪奶水不做净化,相当于病毒源头没有切断。

二是治疗方法:抗菌素和磺胺药物的疗法首选的药物有庆大霉素、痢菌净、诺氟沙星、杨树花等

庆大霉素每次每千克体重4-11毫克,一日2次,口服;每千克体重4-7毫克,一日1次,肌肉注射;

磺胺脒0.5克加甲氧苄氨嘧啶0.1克,研末,每次每千克体重5-10毫克,一日2次;

杨树花口服液,一次2ml,一天2次。

三是特效药:母猪用肥奶多+黄连解毒散,产前10天开始喂到断奶预防;仔猪产下初乳前口服生命源,预防2ml一次,治疗4ml一次。这样即可杜绝仔猪哺乳期黄白痢,保证仔猪成活率。


肥奶多:1、中药发酵技术的应用,提高中药效能,增加母猪泌乳量。

2、益生菌的独特添加能有效改善母猪肠道机能,增加采食量,杜绝母猪产前产后积食不食。

3、改善母猪奶水品质,减少仔猪黄白痢的发生,提高仔猪断奶重,提高仔猪整齐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