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德農業品牌影響力越來越大

眼下正是河北承德食用菌生產黃金期。在灤平縣三道梁村的蘊香園生態農業有限公司生產車間中,一朵朵破壁而出的“菇蕾”長勢喜人。正在指揮員工採收香菇的公司總經理高慧穎對記者說:“目前,產品出口雖然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但每天生產香菇2噸到3噸,主要供應京津以及全國各大蔬菜批發市場,平均每天收益15萬元左右。”

目前,承德農業受益於全市正在紮實推進的農業產業化。承德依託毗鄰京津區位條件及天藍、水清、地淨生態優勢,大力實施農業產業化建設,探索出了一條高起點規劃、高質量發展、高效益營銷的路徑,農業產業走入良性循環。2019年,全市農業產業化經營率達71.2%,躍升為全省產業化經營率最高的設區市。

●規劃佈局高起點

為了讓農業發展少走彎路,承德市花費大量人力物力,邀請了高素質的農科院所助陣,通過深入調研和周密籌謀,結合全市的生態環境特點及地理氣候等因素,將全市整個區域由北到南劃分為壩上高原生態農牧區、淺山河谷高效農牧區、環都市農業區和深山溝谷現代林果產業區四大功能區。

按照功能分區明確發展方向和重點,分析產業優勢,規劃產業佈局,確定了以中國北方最大食用菌基地為引領,以果品、肉類、中藥材、蔬菜、馬鈴薯、奶牛等6個產業帶為支撐的“一環六帶”全域產業佈局,集中抓好百萬噸食用菌、百萬畝中藥花海、百萬頭優質肉牛、百萬只優質肉羊、百萬畝經濟林“五個百萬”基地及京北有機奶都、京北菜籃子基地、優質馬鈴薯產業基地等產業帶建設,持續壯大特色優勢產業規模。目前,全市打造了平泉食用菌、興隆營子果品加工、灤平中藥材及生物健康等農業產業集群。

●產業發展上水平

發展農業產業化,科技發展水平和產業發展規模是體現產業層次的兩大核心要素,相互依存缺一不可。在這個問題上,承德依託科研院所,建立科研創新基地,實施科技帶動;同時依託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實施規模經營。

實施科技興農戰略,依託京承、津承農業協同創新聯合體,全方位開展科技協同創新,強化技術集成示範推廣。據統計,目前全市已建成12個省級現代農業產業技術體系創新團隊承德綜合試驗站和36個試驗示範基地,建立了一批農業科技成果轉化、孵化基地,加速創新成果轉化成現實生產力。

河北平泉市地處河北最北端的高寒區域,其山地比較瘠薄,栽種一般經濟林木難以成活,只有山杏種植比較適合。該市與北京林業大學開展合作,成立河北省平泉市北京林業大學北方實踐基地,先後培育了近10個新品種,使農民種植效益提高了3倍到5倍。目前,平泉市山杏種植面積已超過70萬畝,平均每年為平泉帶來9.5億元直接收益。

集中財力、物力實施龍頭企業扶大扶強戰略,將扶農和扶貧資金打捆使用,將扶貧攻堅和鄉村振興通盤考慮,在扶持龍頭企業做大做強中將廣大農民群眾,特別是建檔立卡貧困戶引入農業產業化經營鏈條。通過持續多年、近40億元的資金投入,承德市農業龍頭企業不斷增加。截至目前,全市已經有市級龍頭企業達462家,省級龍頭企業86家;2019年,神慄食品、中紅三融、森源綠色食品等3家企業成功入選第六批農業產業化國家重點龍頭企業。2019年市級以上龍頭企業共實現銷售總收入253億元,其中43家企業銷售收入超億元,帶動15萬農戶進入了農業產業化鏈條。

●品牌經營上規模

讓農產品大規模走向市場,承德市大力實施區域、企業、產品“三位一體”品牌戰略,每年投入千萬元財政資金,扶持區域和企業實施品牌經營。承德市專門註冊了“承德山水”區域公用品牌,並通過京津冀協調聯動的扶貧攻堅機制,召開各種宣傳推介會,擴大了這一公用品牌影響。目前,73家農業產業化企業和基地的423種產品被納入了“承德山水”區域公用品牌平臺。

通過這一系列的品牌經營,承德共湧現出了平泉香菇、圍場馬鈴薯、隆化肉牛、寬城板栗、興隆山楂、承德縣國光蘋果、豐寧有機奶、灤平中藥材等25個國家命名的區域農產品地理公用品牌,同時還誕生了露露、怡達、神慄等13件農產品中國馳名商標,364個農產品獲得了綠色、有機、無公害認證。全市“一村一品”專業村達到1050個,佔全市總村數的42%,全國“一村一品”示範村鎮達13個,累計輻射帶動農村貧困人口10萬餘人。

通過這種大規模品牌營銷,“承德山水”區域公用品牌眾多農產品在市場上的認可度和銷售額均得到了有效提高,2019年全市僅食用菌、中藥材、肉牛等三大特色農產品就創出產值101.7億元,佔農林牧漁業總產值的33.6%,其中僅註冊半年的“承德山水”品牌旗下農產品在京津兩地銷售額就達4000多萬元。

河北怡達食品集團有限公司就是一個通過科技創新和品牌營銷成長起來的龍頭企業。通過10年發展,公司從一家3500元起步的小型果脯廠,發展為擁有8家子公司、14家分廠、2000餘家經銷商的產業化龍頭企業,擁有400餘種產品,出口18個國家和地區。(記者宋美倩 通訊員劉建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