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个职称,伤了多少老师的心?

最近几年,每到评职称时,就会有一些老师很受伤,很憋气。今天就来细数那些评职称时,老师们心里的一道道伤疤。

这几年退休的老教师,干了一辈子,快要退休的时候,有了职称改革,可自己不是学历不够,就是没有论文。早知道还能有机会评职称,谁不能混个文凭,弄个论文啊?不就是花点钱嘛!可现在马上就要,也来不及呀,只好看着比自己年轻的人,评上了职称,涨上了工资。

还有的老教师,明明自己各方面条件都够格,偏偏被本学校定的某一条评审条件取消了资格,打听别的单位都没有那一条规定。最后只好看着那些从来不上课的领导,还有和领导关系不一般的人,都评上了职称,自己还得为那一条再去努力,争取退休之前能评上。

一些教龄相同的老师,因为岗位不同,加分也不同。领导、班主任加分多,各种荣誉证书也多,而那些没当过班主任的体育、音乐、美术等专科教师,不但加分少,荣誉证书也少。这样比,专科老师何年何月才能评上职称啊?

有些老师为评职称还弄虚作假,互相揭发,最后弄得两败俱伤;有些老师对职称评聘结果不满,到处告状,甚至要以跳楼相威胁,弄得学校上下人心惶惶;有些学校领导办事不公,将不够格的人推荐上去,结果被上级发现,取消了资格,也瞎了名额。

评职称中出现的这些问题,暴露出了教育行业的很多不公平竞争,伤了很多老师的心。原本对老师来说是好事的职称,却变得让人又爱又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