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暖男”:讓學生看見未來的樣子

他是學生口中的“科技暖男”,將高冷公式輸出為暖心教學,獨創“四動教學法”扶植學生創新思維成長;

他是福建科教界的“金牌教主”,率領學生過關斬將摘金奪銀,不斷刷新國內外科技賽事大獎榜單;

他是2019年度“全國模範教師”,十八年春秋奮鬥不止,孕育彌生泉州七中科技創新教育招牌。

他是泉州市第七中學物理老師:楊利

世界機器人奧林匹克競賽中

摘取唯一一枚創意賽國際金牌的

2061星空機器人樂隊

方便科學探測的仿生蜘蛛

兩棲球形科學考察機器人

服務人們生活的多功能管道機器人

為社會帶來幫助的殘疾人機械臂

帶柔性臂的可移動搶險機器人

……

這些只是歷年來楊利指導的

眾多發明創造中極少的一部分

機器人競賽國家級教練員、裁判員

“全國模範教師”

全國“機器人競賽優秀教練員”

“福建省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

福建省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基層“最美人物”之“最美教師”

……

在諸多頭銜之中

楊利最喜歡的是學生的一聲:

“楊老師”

“冷”與“暖”

對大多數人來說

公式定理太“高冷”

如何喚起學生對科學的熱情

楊利有他自己的一套辦法

楊利在教學中始終堅持這樣一種觀點:

科學是有溫度的

他的教學不僅侷限於課堂上的公式定理

更引導學生創新思維成長

鼓勵孩子們發揮天馬行空的想象力

創造出具有社會價值的發明創造

他說:科學最終要為美好生活服務


課餘時間

他走進社區傳播科普

帶領孩子們在寓教於樂的氛圍裡

感受科技帶來的美好

在學校

他為解決同事們掃描試卷的煩惱

發明了“點卷神器”

他的溫暖感染了身邊的每一個人

因此大家都稱他為“科技暖男”




“嚴”與“寬”

但“科技暖男”也有“狠”的一面

2001年,國內的機器人研究才剛剛興起

在資訊匱乏、沒先例可循的形勢下

他創立了“機器人工作室”

沒有路就自己開出一條路

關起門獨自一人讀書到深夜

研究剖析幾百上千個案例

四處奔波爭取更多的支持和關注

組織科技創新週末授課

……

廢寢忘食地探尋成了楊利生命中的常態

十幾年來他幾乎沒有停過週末

與對自己的嚴苛不同

楊利在學生面前格外寬和

耐心引導

共同探索

給予意見

陪伴調試

……

孩子們的每一次失敗重啟

都少不了他的陪伴

“痴”與“狂”

如何有效構建創新人才教育培養模式

是楊利一直在思考的問題

經過多年深入研究和多方試驗探索

楊利提出“四動”教學法

“問題驅動、教師引動、

多元互動、學生主動”

取得顯著成效

為了把優秀的科研習慣

科學方法和理論知識

傳遞給學生

他和他的團隊

主編了一系列科技創新校本教材

成為學生投身科技創新的啟蒙之作

和從事發明創造的敲門磚、墊腳石

與楊利痴心科教事業、埋頭苦幹的風格相比

楊利的學生們就顯得不那麼低調了……

楊老師團隊裡的七中學子

在國內外各級各類大賽中“摘金奪銀”

可謂家常便飯,羨煞旁人

五度受邀參加國際比賽

獲得兩項世界機器人奧賽金牌

一項銅牌,一項FRC國際專項獎

全國金牌22項

銀牌14項、銅牌14項

福建省金牌60項

……

他們的獎牌、獎盃多得可以拿“籮筐”來裝

其中更有80多項已申請國家專利

難怪學生們都驕傲地說:

“楊老師就是我們刷新獎項的底氣。”

長路向前,志向高遠

燃燒青春,播種希望

仰之彌高,巍巍然之靈魂也

最“美”教師美化自己

美化身邊之人

教育因你更精彩

供稿 | 泉州市鯉城區紀委監委 泉州七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