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油市场博弈远未结束

惊心动魄的国际原油价格战终于在4月13日凌晨落下帷幕。OPEC和其他主要产油国组成的OPEC+宣布达成历史上最大规模的减产协议,包括自2020年5月1日起进行为期两个月的首轮减产,减产额度为970万桶/日;自2020年7月起减产770万桶/日至年底;2021年1月至2022年4月减产580万桶/日。在全球主要产油国的博弈中,美国目前并未表示要加入OPEC+,但已放言不排除“加征沙特进口关税”的可能性。

目前来看,美国下一步行动有三种可能:加入OPEC+;什么都不做;加征沙特原油进口关税。根据经济学中“理性人”的特征,每一个从事经济活动的人所采取的经济行为都是力图以自己的最小经济代价去获得最大经济利益,所以本文尝试通过讨论美国加入OPEC+的利弊去判断美国加入OPEC+的可能性,并等待市场进一步消息佐证。

国为什么加入OPEC+?

目前,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经济和原油需求端都造成了较为严峻的负面冲击,美国也不例外。早前疫情冲击令油价跌至40美元/桶以下时,许多页岩油气商已经出现债务和利润问题,需要通过削减支出维持运营。穆迪发布的研究显示,北美油气公司在未来4年面临2000亿美元的到期债务。高企的债务和低油价导致收入缩水,将美国页岩油行业中的中小企业逼入濒临破产的境地,疫情也令航空、油轮等部分行业的裁员潮雪上加霜。美国先锋自然资源公司CEO近日表示:“未来12个月,我们行业将面临许多破产和成千上万的裁员;两年内可能会有50%的页岩油勘探和生产企业会破产。”

由此看来,如果美国能加入OPEC+形成更大的全球产油国联盟,并致力于减产、提振油价,那么全球油市平衡的实现难度将会大大降低,并且提振后的油价或许能使页岩油行业避免大面积破产和失业人数大幅攀升。

国为什么不加入OPEC+?

从市场和法律层面来看,加入OPEC+可能违背美国一直宣称的“自由竞争”的市场机制和反垄断的法律法规。西方国家对OPEC“操纵油价”诟病已久,美国曾提出一项《No Oil Producing and Exporting Cartels Act(打击原油生产、出口垄断组织法案)》,该法案可能会将OPEC置于反垄断诉讼之中。尽管长期以来,该法案长期处于搁置状态,但该法案已在2019年2月经美国众议院司法委员会投票通过,令司法部门可以针对OPEC发起反垄断行为。

同时,自特朗普上任以来,不止一次公开批评OPEC人为操纵油价,加之美国石油行业和政府官员对“自由市场”的支持、抓住一切机会谴责OPEC干预油价,所以,如果美国加入OPEC+等于变相在打自己的脸。由此,这一角度可以部分解释为什么时至今日美国方面仍在敦促沙特和俄罗斯双方尽快结束价格战,并且无视沙特为代表的OPEC方面“OPEC+可能在周四同意减产,但前提是美国加入减产行动”等言论。

图为美国原油产量和出口量(千桶/日)

图为俄罗斯原油产量和出口量(千桶/日)

从经济层面来看,尽管加入OPEC+提振油价保护了濒临破产的页岩油行业的中小企业,但会损害美国目前受益端(也就是消费者)的利益,此外,通过出口原油给美国带来的经济收益也并不那么诱人,毕竟美国经济发展对油气经济的依赖不如沙特、俄罗斯那么高。美国原油产量大部分由国内消耗,而沙特和俄罗斯一半以上的原油作为出口输入世界各地。尽管近年来美国赶超俄罗斯和沙特成为世界第一大原油生产国,产量高达1300万桶/日,但从出口量来看,美国出口原油的数量距离沙特和俄罗斯仍有一定差距。据统计,2019年,沙特继续蝉联世界上最大的石油出口国,日均出口在704万桶,然后是俄罗斯、伊拉克、加拿大和美国,日均出口量分别约为530万桶、400万桶、330万桶和300万桶。

图为沙特原油产量和出口量(千桶/日)

根据WTI结算价格和EIA美国原油出口周度数据进行初步测算,假设一周7天都有出口活动,通过日均出口300万桶原油美国全年能收入3065.2亿美元,而2019年美国GDP为21.43万亿美元,原油出口收益仅占美国GDP的1.43%。

图为沙特油气经济占GDP百分比(%)

我们再放大范围看油气出口对美国GDP贡献, 2019年美国出口商品仅占7.67%,考虑到实际出口结构并非完全单一,因此,7.67%是油气出口上限。再来对比沙特高达三成以上的油气经济占比,美国经济构成显得更加多元和分散,因此,其对油气经济的依赖度更低。

综上所述,结合OPEC的宗旨——协调和统一成员国石油政策,维持市场价格稳定,确保石油生产国获得稳定收入——来看,无论从“协调和统一石油政策”的必要性,还是从“获得稳定收入”的经济效益来看,美国没有特别强的加入OPEC+的意愿和目的倒也可以理解。

图为美国2019年GDP构成节选(十亿美元)

当然,鉴于美国总统特朗普上任以来令人捉摸不透的行事风格和分分钟翻脸的特点,不排除美国真会加入OPEC+的可能性,因为就短期来看,在全球范围内形成更大的石油减产联盟带给美国的好处也是诱人的。但是他们真愿意从此往后被限制产量自由、违背“市场经济、充分竞争”的自由精神吗?对于一个基本能实现“能源独立”的大国,是否还有更简单、更容易的方法(目前来看,对沙特进口原油加征高额关税可能是一种方法)?对此,我们认为即便短期内美国和沙特、俄罗斯等国家对减产意见达成一致,但中长期来看,由于美国和俄罗斯等非OPEC成员国同沙特为代表的OPEC成员国在国家实力、经济结构和油气经济所占比重等方面有着较大差异,因此,新成立的团体也难以稳固、同甘共苦。

来源:期货日报;作者:中信建投期货李彦杰 陈欣念;农产品期货网转载本文仅为传播更多信息为目的,并不表示本网认可文中作者观点。若转载文章作者有认为本网有不妥之处,请致电本网010-51289506联系,本网将立即与您磋商并解决相关事宜。

(责任编辑:黄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