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重启引关注,西方各国想“抄作业”不容易


文 | 《巴伦周刊》撰稿人张晓添

编辑 | 康娟

随着欧美国家新冠肺炎疫情逐渐进入稳定期,市场对于后疫情时代的发达经济体的走势有了不同的预期。率先走出疫情、逐步复工复产的中国被一些人认为是值得参考的对象。但《巴伦周刊》的最新报道指出,中国的经济结构仍侧重于制造业,欧美经济体则以消费为主导,这种经济结构在短期能为中国企业和工人提供保护,也意味着欧美将中国作为参照来预判经济前景可能不是一个好方法。

西方国家走出疫情将比中国更难

《巴伦周刊》4月23日的报道指出,随着欧洲和美国的一些州正试图缓慢地使经济正常化,人们一直高度关注中国经济“重启”的情况。"作为第一个走出新冠肺炎疫情的国家(我们希望如此) ,世界正带着极大焦虑关注着中国。"文章称。

法国兴业银行证券的多资产策略师索菲·胡恩(Sophie Huynh)说,希望从中国获得一些线索的投资者需要认识到,中国的疫情与其他地方所经历的情况之间有一些显著差异。

“以中国为参照对象是有道理的,但我们需要记住的是,只有武汉所在的湖北省受到了冲击。”胡恩在接受采访时说。中国确诊病例和死亡病例主要集中在该省, 其他城市的案例要少得多,尽管隔离措施已经扩展到全国各地。

“那不是像上海或北京这样的大城市,而在发达国家我们谈论的是巴黎、伦敦、马德里和洛杉矶。这些都是在相应国家GDP中占有巨大份额的大城市。”她说。这些相关国家的病例数和死亡人数已经远远超过了中国疫情最严重时期。

她说,如果说中国正在走向V 型复苏——先是急剧下降,然后是低谷,然后快速复苏——那是因为中国的复苏是由供给侧推动的,即庞大制造业的订单积压,“而不是消费者需求,后者复苏仍然相当缓慢”。这对美国和欧洲部分地区来说是个问题,因为这些地区依赖消费者来支撑经济。

《巴伦周刊》在另外一篇文章也比较了中美两国的不同经济结构。中国约40%的经济活动集中在制造、采矿,公用事业(统称为“工业”)和建筑业中,而美国的工业和建筑业仅占经济产出的18%。因此,即使生产和建筑业反弹的速度与中国一样快(考虑到缺乏出口市场和政府支持的需求,这将是一个挑战),对整体经济的推动也要小得多。

相比之下,美国家庭的消费量约占美国GDP的68%,大部分花费在了受疫情影响严重的服务业上。而家庭消费在中国经济中的作用相对较小,仅有39%的国民收入用于商品和服务,其中近一半用于食品和住房。这反映了中国社会的深层问题,但在短期内,它可以在流行病对消费型经济的颠覆性破坏中,为中国的工人和企业提供保护。

先锋集团(Vanguard Group)亚太区首席经济学家王黔也认为,将中国的复苏与世界其他地区的复苏相比是行不通的。她给出的三点理由包括:中国的隔离封锁措施比其它任何地方都要强大;中国仍是以制造业为主导的“世界工厂”,这减轻了服务业的影响力;中国比大多数发达国家更有能力实施刺激需求的财政政策。

中国刺激政策规模比看起来的要大

截至目前,中国已经多次降低利率,并承诺延长贷款期限。《巴伦周刊》4月24日在题为“中国的刺激政策可能比外界认为的规模更大”的文章中称:“这与美国和欧洲的大规模财政应对措施相去甚远,然而,加在一起来看,自2月中国经济遭遇新冠病毒肺炎疫情冲击以来,中国的政策制定者已经实施了一系列广泛的支持措施。”

4月以来的政策尤其关注资本注入和就业支持。4月24日,中国央行通过定向中期借贷便利(TMLF)向银行体系注资561亿元人民币(合79亿美元) ,将其一年期利率从3.15% 降至2.95% 。此举使这一数字降至历史最低水平。

4月21日,政府决定将中小银行拨备覆盖率监管要求阶段性下调20个百分点。几个小时后公布的数据显示,不良贷款比率(NPL)在3月底已经攀升至2.04% ,自去年12月以来逐步上升。政策制定者表示,他们预计这一比率在二季度将继续上升。

这些措施是在此前两次降低贷款利率之后采取的。4月20日,银行降低了一年期1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LPR)和五年期抵押贷款利率,并表示将再发行1万亿元(1430亿美元)专项债券,重点支持基础设施建设。此外,4月15日,中国人民银行向货币体系注入了1000亿元(140亿美元)的中期资金,并削减了贷款成本。

中国领导人近期还强调了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这些生产要素包括土地、劳动力、证券和贷款。国泰君安证券证券首席分析师花长春表示: “对生产要素进行全面市场化改革,可以增强长期经济增长的动力。”最令人期待的改革之一是放松中国所谓的户口制度。

另一方面,官方公布的3月失业率为5.9% ,略低于2月的6.2%(有纪录以来最高水平)。官员们近期则公开强调他们即将推出的就业支持政策。4月23日,中国国家领导人在陕西省进行考察时重申了高层对就业问题的关注,特别提到了对农民工、大学毕业生和退伍军人的支持。中国国务院总理此前曾表示:“只要今年就业稳住了,经济增速高一点低一点都没什么了不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