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守儿童——我们不可怜,也不想被说得可怜

孩子们都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知道自己就是别人口中的“留守儿童”的?他们在面对这个称谓的时候是一种怎样心理状态?

下面这段对话内容是我在网上看到的关于孩子们自己对于“留守儿童”这个标签的态度。

作者:你听说过“留守儿童”这个词吗?

他:听说过。

作者:能告诉我是什么意思吗?

他:就是爸爸妈妈在外头打工的意思。

作者:你第一次听说是怎么样的情况,在电视上?

他:就是老师进教室来,说你们是留守儿童的,要站起来,要登记。后来老师说,留守儿童就是爸爸妈妈在外头打工的。

作者:……

学校老师进教室统计班上的留守儿童,让孩子们自己站起来进行登记,下面这段对话是作者同事与其中的一个孩子之间的对话:

同事:能告诉我怎么登记的吗?

小朋友:我没有站起来。

同事:你当时是怎么想的呢?

小朋友:我没有懂,我以为留守儿童就是留级的,那我没留级,我就没站起来。

再之后学校设置了“留守儿童之家”,他们在旁边采访了几个孩子:

作者:能不能告诉我隔壁那间房子是干什么用的

他:不知道。

作者:你有没有进去过?

他:没有。

作者:你知道学校里有一间房子,有电脑有电话,可以与爸爸妈妈联系吗?

他:不知道。有教室,是有电脑,可以打字。

作者:你看过隔壁房子门口的牌子吗?

他:……(摇头,茫然)

下面这段是他们与一个三年级的孩子进行的对话:

作者:爸爸过年回家吗?

他:今年打电话说不回来。

作者:为什么?

他:他们说在浙江没有挣到钱,所以没有什么钱带回来。

作者:你心里怎么想?

他:他们在骗我,他们肯定是有钱,但不想回来。

作者:怎么会?不会的。

他:(低头) 我:你生气啦?爸妈不回来你生气啦?

他:我不生气。真的不生气。

作者:……

他:我大舅有钱,他是做生意的。爸妈在打工,没什么钱,今年没有给爷爷留下钱。

作者:你最大的愿望是什么?出去玩?吃好吃的?

他:快点长大,出去挣钱。

作者:为什么这么想?

他:我爸妈就是这样想的。小时候和我吃饭,就对我说,你快多吃点饭,这样就可以快点长大去挣钱了。

作者:……

这种标签理论最大的缺点可能也就是被贴上标签的人常常会被定下的符号而影响。

目前社会不断的强调和暗示是否会造成这些孩子们的心理问题?一定程度上我认为是会的。且我觉得目前很不好的一个习惯就是,大家都将被贴上这个标签的孩子“问题化”了。就好比如果大家知道这个孩子是留守儿童,爸妈在外打工常年不回家,那这个孩子就一定需要人的同情,或者他的心理一定有问题。

虽然不能否认的是,留守群体面临更多的心理问题是肯定的。

每一个留守儿童都渴望自己能像别的孩子一样拥有一个属于自己的完整的家,有爸爸妈妈在身边。但是现实对他们来说是真的很残酷,他们累了,困了没有母亲的怀抱可以撒娇,他们摔倒了,受伤了,也没有人会注意到,更没有人会关心,渐渐地,他们学会把伤心放在心里,假装坚强,拼命地想和其他孩子一样,告诉自己要坚强,不能哭,受了委屈,只能晚上躲在被子里偷偷的哭泣。

但是现在媒体越来越发达,交通越来越便利,孩子留守在家所造成的负面影响也越来越小了。

所以我觉得我们在关注和帮助这些群体的时候,也要多多关注他们的积极心理品质,保护和激发他们这一品质才更重要。毕竟能让他们真正快乐和强大的,只有他们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