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毛茶:一年只能喝一次的茶


丨本文由茶知武夷原创

丨作者:十三夷

香叶,嫩芽,

慕诗客,爱僧家。

碾雕白玉,罗织红纱。

铫煎黄蕊色,碗转曲尘花。

夜后邀陪明月,晨前命对朝霞。

洗尽古今人不倦,将至醉后岂堪夸。

又到一年春茶时。大家平常经常购买成品茶,相信对毛茶都不是非常的了解。毛茶,顾名思义,不是有毛的茶,而是指粗加工的岩茶。在制茶学上,制茶产品凡需要精细再加工的,泛称之为“毛茶”,毛茶主要是指鲜叶加工后毛糙不精而还需要再行加工的产品。而其制成的加工产品则称“精茶”或者“成品茶”。

虽然说精制岩茶的味道更加醇厚,但是在品味毛茶的过程中,可以感知到最新鲜茶味的变化,也是别有一番滋味。

武夷岩茶春茶采摘期在4月中旬后至5月中旬左右基本只在这个时候才能喝到最新鲜的毛茶,所以大家一定要把握好时机。

现在正是采茶旺季,茶场里一片繁忙景象,不同品种的时期会有所不同。一般在上午8、9点开始,具体还是得根据当天天气变化和茶变化来决定。

采摘的天气最好是晴天,雨水天气采摘青叶,会带着过多的水汽,十分影响茶叶品质,但是如果不及时采摘等放晴,很有可能青叶会变老。因此把握好时间和天气情况非常重要。

武夷采青

采摘的青叶不能过嫩或过老,多为一芽三叶。如果采摘的鲜叶太嫩,制作出来的茶容易出苦水。若采摘了老叶,茶水略显单薄,茶味不会这么厚,但口感比较醇。采茶青除了决定内质滋味,还决定了外观,同样嫩叶做出来的成品茶就细小,老叶则粗壮,这些细节,在观赏茶汤的时候就能看得出来。

在制作毛茶的过程中,我们主要看以下这几点:

制率

品种不同,采摘老嫩程度不同,会有制率的不同。

A:制率正常。一般水仙在5成左右、肉桂在6成左右、黄观音在6成左右。这说明茶叶在采摘和制作过程中没有明显问题存在。

B:制率偏高。一般而言,制率高的茶主要是因为采摘偏嫩。苦涩感较为明显,这个时候毛茶就需要通过后期的焙火慢慢调制。

C:制率偏低。一般来说会有以下几点:

采摘过老。这种情况使得毛茶质量轻,口味淡薄。做青过度导致茶叶脱水,都会使得制率偏低,使得茶叶不耐泡,滋味淡薄。炒青的时候没炒熟。叶片柔软度不够,在揉捻过程中容易碎,因此造成制率不高。揉捻的时候没揉紧,塑形不成功。

抓一把茶叶在手上感受它的重量。有一定重量的茶内质相对丰富。如果毛茶轻飘飘,容易碾碎,则有可能是采摘偏老、工艺缺陷,或者山场环境太差,如光照时间偏长,土壤不够肥沃。注意避免选到这种茶叶,才能在2020年春天品尝到最醇正的一口毛茶香。

品尝毛茶时,主要注意清浊程度和汤色:

一般毛茶的汤色以淡黄色、橙黄色为主。如果出现橙红色,就说明发酵过重或者烘干时候温度过高。

做青时候讲究发酵适度,这样的茶能保证新茶的鲜爽感,如发酵过重,虽多数会有果香,但容易使得香气沉闷。

在香气上,优质的武夷毛茶应当是品种香、地域香都十分清晰,并且挂杯香清晰持久。

总而言之,毛茶的香气忌讳沉闷,似有若无。

这样的茶在后期精制过后十有八九会出现苦涩感等问题。另外,香气上也忌讳出现杂味、青味、酵味、酸味,这些都非常影响茶叶的口感。还有,如果毛茶的香型属于清香型,那就要警惕了,在后期焙火中需要注意焙火的温度、方式,否则容易散失。而毛茶的熟香则更加稳定耐焙。

各位茶友们,知道如何选购和品尝毛茶了吗?“武夷制茶季”系列全面启动!我们将手把手带你玩转毛茶!明日开售!敬请期待!

欢迎关注【茶知武夷】,了解更多岩茶知识!

版权声明:本文归十三夷(V:chazhi-13yi)原创撰写,任何媒体未经允许不得转载,欢迎茶友们转发至朋友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