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症下药(十五)杀虫剂类,蚜虫、粉虱喷吡虫啉不管用,就喷它吧

农药有低毒,用时须防护。果蔬喷药后,切勿急采摘。昨天说了吡虫啉,又在虫害防治图例里面简单的说了下抗蚜威,扑虱灵,今天再介绍一种不同杀虫机理的杀虫剂,这样如果家中出现粉虱、蚜虫等刺吸式口器的害虫,可以这几种交替着用,就可以很快的杀灭害虫了。那么今天说那种杀虫剂呢?它就是吡(bǐ)蚜酮(tóng),其实这种杀虫剂估计大家也用过,只是没有吡虫啉用的那么频繁,所以今天就聊聊它。

吡蚜酮包装,现在还有复合制剂,如烯啶·吡蚜酮,要比单纯制剂更具杀伤力。

吡蚜酮又称吡嗪(qín)酮、拒嗪酮。属于吡啶(dìng)类或是三嗪酮类杀虫剂,其作用机理是作用于害虫内血流中胺信号传递的途径,引起取食神经中枢被抑制,影响害虫正常取食,慢慢的使害虫因饥饿而死,从而达到杀虫的目的。具有高效、低毒、高选择性、对环境生态安全等特点。且对害虫有触杀作用,同时还具有内吸性,在植物体内既能在木质部[注①]输导也能在韧皮部[注②]输导。由于有很好的内吸性,所以喷洒在叶片后对新长出的叶片也有保护作用。对刺吸式口器的蚜虫、粉虱、飞虱、叶蝉等有很好的防治效果。因为吡蚜酮在昆虫间具有高度的选择性,所以对大多数非靶标昆虫如蛾蝶类、天牛等害虫没有效果。对鸟类和鱼非常安全,对哺乳动物的毒性极低。

小绿叶蝉,这是放大版,实际很小,在叶背面活动。

这是小绿叶蝉危害桃叶的情况,和其他刺吸式口器害虫危害症状相似,都是是叶片失绿,叶背面都斑点状刺吸口。

常见剂型有25%悬浮剂,25%、50%、70%可湿性粉剂,50%、60%、70%水分散粒剂。药剂应现配现用,喷洒时须叶片正背面均匀喷雾。中毒症状不明,但在喷雾时也不应掉以轻心。

虫害防治图例

月季长管蚜

月季蚜虫,其他蚜虫也一样,都是很小的群聚生活。

同翅目蚜科昆虫,以成虫、若虫群集于寄主植物的新梢、嫩叶、嫩枝、花梗、花蕾等植株器官上刺吸植株汁液。植株受害后,枝梢生长缓慢,花蕾和幼叶不易伸展,花朵变小,而且诱发煤污病使枝叶变黑,严重影响植株观赏效果。年发10-20代,北方以卵在寄主植物的芽间越冬,南方地区以成蚜、若蚜在枝梢上越冬。每年3月开始危害,4月中旬出现大面积危害现象。由于蚜虫不耐热所以7-8月高温季节会进入短暂的休眠,虫害会减轻。但9月份天气转凉后,又会出现一次大面积爆发,直到天气转冷后,虫害才会减轻。

防治方法

可以在寄主植物的休眠季节喷洒石硫合剂,进行一次防护。发病初期可用10%吡虫啉可湿性粉剂2000-2500倍液均匀的喷洒叶片正背面,花苞,嫩梢等部位。也可以喷洒50%抗蚜威可湿性粉剂1000-1500倍液防治。或是25%吡蚜酮可湿性粉剂600-750倍液防治。

桃蚜,看到白色的物质是蚜虫蜕的皮,每蜕一次皮蚜虫就长大一龄,也就更难防治,所以药物治疗还要趁早。

温室白粉虱

温室白粉虱

同翅目粉虱科昆虫,别名小白蛾子。成虫、若虫以植株汁液为食,刺吸式口器。被害植株叶片褪绿、变黄、萎蔫、甚至死亡。此外由于其繁殖力强,繁殖迅速,种群庞大等情况,它们分泌的蜜液,严重的污染叶片和果实,也会引起煤污病的发生,使花卉失去观赏价值。

防治方法

粘虫黄板

由于粉虱有趋黄性,所以可以在植株附近悬挂粘虫黄板进行防治。如果虫体较多还可以喷洒60%吡蚜酮水分散粒剂3000-4000倍液,或是10%扑虱灵乳油1000倍液防治。

好了,这一篇吡蚜酮就说完了,这样两篇总共提到了四种药剂,大家在家中防治害虫应该够用,购买药剂时最好选择可湿性粉剂,一次用不完,只要妥善保管,下次还可以使用。要是大家还有什么不清楚的,可以给我留言。要是感觉写的不错,希望转发一下,让更多的朋友知道。如果还想了解更多植物养护知识,也欢迎关注我一下,我基本上每天都会更新,如果看不到我写的还需要在关注中找到我,这样就可以查看新发和以前的文章了。

植物汇,聊植物,聊聊和植物有关的事!

注①:木质部是维管植物的运输组织,负责将根吸收的水分及溶解于水里面的离子往上运输,以供其它器官组织使用,另外还具有支持植物体的作用。

注②:韧皮部是维管植物(蕨类植物和种子植物)体内输导养分,并有支持、贮藏等功能的复合组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