入围!《旺苍县“135”组合拳筑牢乡村组织堡垒》入围全国基层党建创新典型案例征集活动复评

为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全国组织工作会议精神,全面落实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中国浦东干部学院、人民网、中国共产党新闻网、中国组织人事报社自2018年9月始,以“提升基层党组织组织力、提高基层党建质量”为主题,面向全国开展第五届全国基层党建创新典型案例征集评选活动。

目前,已完成案例初评、复评等程序,从案例报送单位自主报送的1300多个案例中评出城市街道和社区、农村、国有企业、机关、学校和其他事业单位、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和社会组织、新兴领域7个方面200个候选案例。

第五届全国基层党建创新典型案例征集活动复评入选案例名单(节选)

农村

河北平泉市:筑强堡垒树先锋 脱贫攻坚党旗红

内蒙古克什克腾旗:推进智慧党建平台 全面提升基层组织建设水平

山西大同市:“四诺四评”制度助力基层基础再夯实

江苏如皋市:“四抓四强四化”推进村(社区)党建标准化

江苏盐城市:党的基层组织迎来“最可爱的人”

江苏江阴市:高质量基层党建引领乡村振兴

江苏句容市:农村基层党建标准化点燃乡村振兴“红色引擎”

江苏泗阳县:画出新型农村社区党建最大“同心圆”

江苏连云港市赣榆区:推广强村富民“三引三带”工作法 推动党建工作与乡村振兴深度融合

浙江永康市:创新村干部、党员、村民代表三支队伍“同质化管理”奋力开创农村治理新局面

浙江绍兴市上虞区:“党组织+合作社”打造党建富民新模式

安徽亳州市谯城区:实施“三领两带”工程 推深做实“一抓双促”

福建厦门市翔安区:推行“1152”工作机制 强化农村基层党组织核心作用

福建泉州市洛江区罗溪镇:“1+1+S”党建同心圆激活农村基层治理神经末梢

福建上杭县太拔镇:“支部书记正在说”党建微课堂探索

山东曲阜市:推进优秀传统文化深度融入基层党建 构建“四位一体”乡村治理新模式

山东诸城市:以城乡党组织联建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探索实践

山东威海市文登区:党建引领创新农业社会化服务提升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质量

山东昌邑市:实施“三化”融合 提升村级党组织组织力

山东淄博市张店区:建设党员政治生活馆 提高党内政治生活质量

山东青岛市:深化拓展“莱西经验”构建“一统领三融合”农村基层党建工作体系

山东高密市:打造“步行15分钟城市党群服务圈” 全面提升基层党组织服务效能

山东嘉祥县:探索农村党组织“三力”提升工程

山东乐陵市:风筝高飞不断线 流动党旗别样红

山东临朐县:提升城乡社区组织力 构建共建共治共享“大党建”格局

山东淄博市淄川区:实施“三集中三规范”工作法 构建党建引领的新时代村级治理体系

河南焦作市:党建综合体提升组织活力助推乡村振兴

河南焦作市山阳区:党建领航促发展 乡村治理谱新章

河南濮阳县:“三组一评”抓党建促脱贫工作机制推动脱贫攻坚高质量

河南叶县:以支部标准化规范化提升基层组织力 持续推进基层党建高质量发展

河南沁阳市:“流动党员政治生活中心”为进城农村党员添能蓄势

湖北丹江口市:加强村书记履职管理的实践与探索

湖北宜昌市夷陵区:用好党员公约形式 激活党员教育管理末梢

湖南湘西自治州十八洞村:发挥村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 推行农村“五兴”互助基层治理模式

湖南龙山县:“七化”联动推行村(社区)干部全职化管理

湖南长沙县:探索小区治理“三五”新模式 打造城郊结合部基层治理新样板

广东高州市平山镇泮水塘村:“党员+”模式铺设特色农业致富路

广东中山市阜沙镇:探索“网格党建”模式营造共建共治共享社会治理格局

广西贵港市港南区:创新产业“联创”模式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广西北海市:创建“海上党旗红”党建示范带

广西鹿寨县:四抓促提升 育强村级党组织“第一人”队伍

四川旺苍县:“135”组合拳筑牢乡村组织堡垒

四川丹棱县:开展“党群集中活动日” 找准基层治理“扣眼”

四川泸县:探索教育引领群众的“走服引”常态机制

四川九寨沟县:探索“四融合四转变”推进党建标准化建设

四川开江县:推行"四联"工作法 党建引领壮大村级集体经济

四川青神县:跨村“三联”铸强乡村振兴战斗堡垒

四川江油市:“单元化联户共建”推动城乡社区治理

四川成都市青白江区弥牟镇:建设乡村驿站 探索党建引领城乡社区发展治理的“白马”路径

四川甘孜县泥柯乡昌古村:强化基层党建“五项”创新助力脱贫攻坚项目

贵州江口县:“民心党建+组委会”治理模式 助推乡村善治的探索与实践

贵州黔南州:志智双扶助脱贫 感恩奋进奔小康

西藏尼木县“红色北斗”智慧党建 走好边区党建创新路

陕西扶风县:“六个一线”助力脱贫攻坚

陕西商洛市:强化政治引领 深入开展“党员+”融合教育

甘肃陇西县:推行“三项指数”考评机制的实践与思考

四川省旺苍县:“135”组合拳筑牢乡村组织堡垒

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农村基层党组织要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而乡村组织战斗堡垒作用发挥最大化,关键在人。从乡村党组织书记到村两委班子,再延伸到农村的能人队伍,构成了乡村组织体系的人员“金字塔”,如何建强这3支人才队伍,则必须同步打出组合拳,因人施策、对症下药。在工作实践中,旺苍县始终抓牢县乡村三级党组织书记这一核心关键,有力激活广大农村乡土人才内生动力,持续建强村级班子这支骨干力量,探索出了一条贫困山区建强基层组织体系的新路径。

一、背景动因

四川省旺苍县位于秦巴山区连片贫困地区,辖38个乡镇(街道),351个行政村,是国家级贫困县。该县25万农村人口中,一半以上常年在外务工,留守人口呈“哑铃状”,60岁以上和16岁以下的占68.6%。大量农村青壮年流向城市,使旺苍乡村因为缺少人气而凋敝。随着脱贫攻坚时间节点的迫近,乡村振兴战略的开局,锻造一支政治上可靠、能力上可用的村干部队伍愈发迫切。旺苍县从实际出发,以问题入手,打出一套以“一个平台、三项计划、五大行动”为核心的“135”组合拳,筑牢基层组织堡垒,夯实乡村振兴基础。

二、主要做法

(一)搭建红城书记“1+1”平台,书记抓书记迸发“核动力”。该平台由县委党建办牵头承办,聚焦党的建设、脱贫攻坚、经济发展、深化改革、社会稳定、民生改善等6大板块内容,采取书记点题、组织出题、基层征题、群众议题四种方式征集议题,每月安排1期“书记议党建”座谈会或现场会,由县委书记直接面对面对话乡镇党委书记、村党组织书记,研究解决重点难点问题。会后,通过建立清单、跟踪督导等方式,确保任务落到实处、问题整改到位,并在下一期会上通报情况。

(二)实施乡土能人培育“三项计划”,培育一批走在前的“领头雁”。一是后备力量“青蓝计划”。该县按照全省10万村级后备力量培养计划的安排部署,每村确定2名以上村级后备力量,并对遴选确定的村级后备力量按照“一人一档、一村一册”进行精准管理,针对性安排顶岗锻炼,由县财政补贴90%学费鼓励进行学历提升。二是乡土能人培育计划。该县通过定期培训、结对帮带、职业农民培育以及能人回引等措施,持续扩充乡土能人“基数”。建立乡土能人积分管理机制,每年根据服务次数、群众满意度等指标进行量化评选,按5%比例评定优秀等次并给予相应补助。三是“红城桑榆”助村计划。该县以村为单位,设置组建95支农村老党员老干部服务队,定期组织专题培训,积极引导他们通过担任矛盾纠纷调解员、文明新风宣传员等方式,持续为农村改革发展贡献力量。

(三)实施职业村官培养“五化行动”,打造一支永不走的“战斗队”。“五化行动”主要包括:一是来源多元化。突出返乡农民工、乡土能人、回乡大中专毕业生等群体,采取回引招引、统筹交流、兼任挂任等方式,进一步拓宽村干部选拔渠道。二是履职规范化。出台《村干部规范履职二十条》,建立定期分析研判、一述三评、“小微权力”清单、辞职承诺“十种情形”等制度,明确岗位目标,划分权责界限,推动村干部履职规范化。三是管理信息化。研发“旺苍县村干部信息管理系统”,对2600余名村“两委”干部建立履职电子档案,并将其作为年度考评、评先评优的重要依据。同时,实现村干部新农合、新农保、离职补助网上并联审批。四是报酬绩效化。县财政每年预算500万元专项经费,将村干部按照行政村规模、脱贫攻坚进度进行量化,实行脱贫攻坚绩效考核补助,充分激发村干部干事激情。五是发展持续化。建立健全培训提能、考录聘用等机制,有效提升村级干部的整体素质和综合能力。

三、主要成效

通过实施“135”组合拳,旺苍县较好地抓牢了县乡村三级党组织书记核心关键、激活了乡村人才内生动力、建强了村级班子骨干力量,不断提升乡村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

(一)搭建红城书记“1+1”平台,党建责任从文件清单变成了各级书记“面对面”现场办公。该县通过搭建红城书记“1+1”平台,县委书记直接与各级党组织书记集体“会诊”、查找原因、共议对策,打破各自为战的“单元”壁垒,着力推动难点难题得到有效破解。目前,该县已开展红城书记“1+1”24期,35名乡镇党委书记、301名村党支部书记全覆盖参与对话,有力破解脱贫攻坚、扫黑除恶、经济发展、民生改善等方面难题12个,解决村级活动阵地建设不达标、博骏公学项目建设迟缓等突出问题11个,新确定全县26件民生实事、“红城党建示范城”创建、万亩黄茶建设等重点项目10个。

(二)实施“三项计划”,农村人才从村组干部辐射到乡土能人“大汇聚”百花齐放。该县通过实施“三项计划”,逐步建立起一支干劲充足的后备力量队伍、熟悉村情的乡土人才队伍、经验丰富的治村老干部党员队伍,为打赢脱贫攻坚、推动乡村振兴提供有力的人才保障。目前,共培育储备村级后备干部800余名,260余名人选进入村“两委”班子顶岗锻炼,377名后备干部认领公共服务岗位;遴选1500余名村级能人,带动群众领办专合社、家庭农场157个,创建产业“托管所”41个,开设“土特产”电商平台251个,直接带动贫困户1.2万余户,户均增收近6000元;发动301名老党员干部积极参与村级公共事务管理、帮助村民制定村规民约、培树新风正气,有效化解群众各种矛盾纠纷。

(三)通过实施“五化行动”,村级班子从要我干事发展为实绩导向“全职化”主动作为。该县通过实施“五化行动”,聚焦建设一支高素质村干部队伍,2018年以来,共回引返乡创业农民工、致富带头人、退伍军人等127人进入村级班子,组织233名村干部进行学历提升,村支部书记报酬增幅达30%以上,有16名优秀村干部考录为乡镇党政副职...逐步形成“干与不干不一样、干多干少不一样”的良好局面,树立有为有位、多劳多得的鲜明导向,达到了“激励先进、鞭策后进”的目的。同时,严管厚爱和科学管理的双向推动,改变过去对村干部管理难、监督难的局面,带来的是规范履职、高效作为。

四、经验启示

旺苍县以“135”组合拳为抓手,从压实党建责任、建强组织体系、优化带头人队伍、规范村干部管理、提高村干部待遇、扩大乡土人才增量等多个维度,整体推进农村基层党建,是对抓党建促脱贫攻坚、促乡村振兴等重大任务落实的有益探索。

(一)坚持“抓书记、书记抓”是抓好抓实农村基层党建的关键之举。

坚持“书记抓、抓书记”是抓好基层党建工作的重要经验和方法手段。只有紧紧抓住各级党组织书记这个“关键少数”,将责任压力层层传导、层层压紧,才能破解抓党建工作做在纸上、说在嘴上问题,推动抓党建工作由“虚”变“实”;只有紧紧抓住“关键少数”,在落实“第一责任”中推动“第一要务”,坚持党建工作与经济发展、深化改革、社会稳定等中心工作一并跟踪问效,才能形成党建工作与中心工作同频同振、整体提升的良好态势;只有紧紧抓住“关键少数”,在坚持“问题导向”中促进“立行立改”,第一时间破解基层党建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才能有效提升党组织书记的凝聚力战斗力。

(二)解决好带头人问题是加强基层党组织建设的重中之重。基层党组织建设核心是“人”的问题,关键是要把带头人选好配强。从全省情况来看,贫困地区农村党员队伍“断层”,村“两委”班子后继乏人、村党组织带头人“人难选”问题急需解决,“谁来当村干部”越来越成为摆在面前的一个现实问题。从旺苍实施的“三项计划”“五化行动”实践来看,贫困地区更多应目光向内,着眼本乡本土人才,着力把农村带头人队伍“存量”做优、不断提升能力素质,把“增量”做大、储备一池“源头活水”,把“基础”做宽、有效拓宽人选来源渠道,才能打造一支带不走的农村带头人队伍,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组织保障和人才支撑。

(三)坚持用新理念新方法新技术是提升农村基层党建工作质量的必然要求。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既要继续发扬传统,也要与时俱进、大胆创新。在信息化的大趋势下,综合运用“互联网+”“大数据”等创新技术,改进完善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方式,充分发挥党建工作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才能凝聚起打赢脱贫攻坚、推动乡村振兴的强大合力。从旺苍的实践来看,提升农村基层党建工作质量就是要善于运用新理念谋划基层党建、用新方法做实基层党建、用新技术推动基层党建,充分利用好技术革新所带来的优势,把现代信息技术与传统的工作方式相融合,不断探索“互联网+党建”的有效路径,有效提升农村党建工作科学化规范化水平。

END

来源:人民党建云 党建视点 县委组织部

责编:唐霓

编审:易新林

监审:杨金敏

关注旺苍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