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赋》看了么?赵魏韩如果没分家,统一天下的会是晋国吗?

《大秦帝国》系列的终结篇《大秦赋》开播啦!


虽然每年的古装剧不少,但这部却是今年播出的唯一一部历史正剧。



此前2009年的《大秦帝国之裂变》、2013年的《大秦帝国之纵横》、2017年的《大秦帝国之崛起》,都是此系列有口皆碑的佳作。


《大秦帝国》三部曲


这一次《大秦赋》,所讲述的故事已经推进到了战国晚期,主要讲述嬴政在吕不韦、李斯等人辅佐下,横扫六国,统一天下的故事。


而这一段故事,也是大众最为熟识的一段中国历史,尤其是作为主要角色出场的嬴政、吕不韦、嫪毐、李斯等角色,都算得上是大家耳熟能详的人物。


《大秦赋》张鲁一 饰 嬴政


大家在看剧的过程中,一定都会感叹,从无名小国成长为一家独大的秦国,历代君王如何的隐忍和执着;


但咱们山西人看的时候,更多会反过来想:要是晋国能发奋自强,不被家臣瓜分,最后也不至于一败涂地。


《大秦赋》刘钧 饰 赵孝成王


而六国为秦所灭,最大、最早的隐患就开始于众所周知的三家分晋。


如果不是三家分晋,统一天下的或许就是晋国了吧!



三家分晋

赵魏韩是为了自保?



晋国原本是“春秋四强”之一,初代国君唐叔虞乃是周武王姬发之子。


但从晋文公时期开始,晋国就被韩、赵、魏、智、范、中行氏六卿所把控。后来,范氏和中行氏先后为赵所灭 。



这样,掌控晋国朝政的就成了:智、赵、魏、韩四大家族。


其中智氏是四大卿族之首,是四大家族中最有势力的家族。


智伯秉性喜欢欺凌弱小,家族势力又居首位,便更加的嚣张跋扈。


《国家宝藏》韩童生 饰 晋国大夫赵鞅


随后,赵、魏、韩三家唯恐智伯狼子野心,侵吞自己,便下决心联手,灭掉智氏,瓜分智氏的领土。


智氏一除,赵、魏、韩也不再满足于做晋国的卿族,而想跻身诸侯。



赵、魏、韩三大卿族通过走动各种关系,终于得到周朝天子的诏书。


名正言顺的被册封为诸侯,成功瓜分了晋国,这就是历史上的三家分晋。


三家分晋

晋国还能统一全国?



从地理位置上看,秦、晋、楚三大强国原本是土壤相接、面积相仿,大体上势均力敌,形成了相互牵制的鼎立之势。



我们知道,有个成语叫“秦晋之好”,春秋时期的秦晋两国之所以世代联姻,就是因为二者实力不相上下,是相互制衡、相互依存的关系。


三家分晋之前,秦国的东边有晋、楚两大掣肘之国,能够固守西方,已经实属不易。



但三家分晋之后,原本强大的晋国变成了韩、赵、魏三个小国,凝聚力瞬间暴跌,实力更是大打折扣。


正是这些改变为秦国东进兼并六国提供了可能性。这也是由春秋时期转入战国时期的标志性事件。


这三家之间根本不可能和平共处,更别想能够一致对外。他们每一家都想成为原来的晋国,一统整个三晋。



因此,他们经常爆发各种各样争夺地盘的战争。围魏救赵的桂陵之战,围魏救韩的马陵之战,就是其中著名的两次战斗。


而这些战争也极大地拖累了他们,让他们的国力和战斗力急剧下降,就更别想要统一全国了。



三家分晋

为什么山西自称三晋?



山西简称“晋”,是因为西周、春秋时期这里主要是晋国的领地;又称“三晋”,是因为晋国后来分成了赵、魏、韩三国。


有人就会问了,这三国都城都不在山西,那山西怎么能叫做“三晋”?


严格意义上,不能说赵、魏、韩三国的国都不在山西,确切的说法是赵、魏、韩三国的后期国都不在山西。



其实,赵、魏、韩三国在立国之初的国都都在山西:魏都安邑(今山西运城)、赵都晋阳(今山西太原)、韩都平阳(今山西临汾)。


后来,赵、魏、韩分别向太行山外迁都,是三国为了在战国初期向中原地区拓展领土所致,


并非赵、魏、韩本身与河南、河北有多么亲密,而是时局需要。



相反,三晋之所以在战国后期逐步衰亡,最要害的原因便在于,在和秦军的交战中,赵、魏、韩丢了自己的“老家”。


山河险要的三晋西土一丢,使得三晋全无任何可以用来阻挡秦军的国防屏障。


所以山西才会以“赵魏韩”的历史渊源,而自居三晋。